"滞雨长安夜":久雨不止,只能留滞在长安之夜,
# 滞雨:久雨不止。一说为因雨而停滞之意。
"残灯独客愁":独对黯淡的残灯,客子更触绪生愁。
"故乡云水地":我向往着的故乡,美丽的云水之地,
# 云水地:等于说云水乡,云水弥漫之地。
"归梦不宜秋":怕的是归乡之梦,不宜于这个清秋。
# 宜:适合。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羁旅思乡诗。诗歌描绘了诗人在长安雨夜,独对残灯,满心忧愁,借虚写故乡云水之地,直抒归梦不宜秋的感慨,表达了诗人浓重的思乡之情,以及羁旅途中的孤寂与无奈。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这句诗中诗人借助长安雨夜、残灯等景象,营造出孤寂凄清氛围,将内心的思乡之情与愁苦融入其中,使情感表达更具感染力。虚实结合:“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中前两句实写雨夜长安的羁旅场景,后两句虚写故乡云水地及归梦,虚实相映,拓宽意境,深化思乡主题。
3. 分段赏析
《滞雨》首句“滞雨长安夜”,将“滞”字提前,强调雨持续时间之长,突出夜的漫长,营造出无法排遣的无奈、凝重之感,为后文“客愁”“归梦”蓄势。第二句“残灯独客愁”,通过描写灯油将尽的孤灯与满脸愁容的独客,以“残灯”的凄凉衬托出客居的孤寂,从灯残、独坐久、客难眠层层递进,表现出浓重的乡愁,与前句共同营造朦胧迷离、孤寂凄清氛围。第三句“故乡云水地”采用虚写手法,以其朦胧性引发读者对故乡的不同想象,或遥远苍茫,或仅存于飘渺乡思中。末句“归梦不宜秋”直抒感慨,实则含蓄,以正话反说的方式,借“秋”之愁,表达即使梦回故乡仍愁苦的心境,深化思乡之情。
4. 作品点评
《滞雨》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与深意。从表面看,它是一首意境深沉的思乡诗,借长安雨夜、残灯等景象,运用借景抒情手法,将思乡之情表达得含蓄蕴藉。诗中也展现出李商隐诗歌构思精巧、寄意深远的特色,无论是思乡之愁还是言志之思,都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在其诗作中占据独特地位。
# 大抵说愁雨,皆在不寐时,此偏愁到梦里去。
清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
# 反笔甚曲。
清纪昀《玉溪生诗说》
# 纪昀曰:运思甚曲,而出以自然,故为高调。
清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
# 首二句不过言独客长安,孤灯听雨耳。诗意在后二句,谓故乡为云水之地,归梦迢遥,易为水重云复所阻……况多秋雨,则归梦更迟。因听雨而忆故乡,因故乡多雨,而恐归梦之不宜,可谓诗心幽渺矣,黄仲则诗“秣陵天远不宜秋”殆本此意。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上一篇:唐·李颀《鲛人歌》
下一篇:唐·卢照邻《战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