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唐作者:韩愈浏览量:1
wéi
zhī
shēng
zhī
wèi
yuàn
tuō
ér
yīn
ān
cháng
yún
shēng
shēn
chéng
fēng
zhèn
fèn
chū
liù
jué
chén
shēng
āi
liǎng
xiāng
shì
fēi
shī
xián
rén

译文

我总是心神恍惚地不知道生活有什么快乐,想要摆脱这一切,但又没有什么缘由。怎样才能够在我身上生出像云一样巨大的羽翼?让我能乘着长风振翅高翔,走出天地四方的笼罩而弃绝滚滚的红尘。这样我就可以将死与生、衰与乐都抛开不管,这样我就可以将死与生、衰与乐都抛开不管,是与非、得与失,都交付给那些闲人而超脱起来。

逐句剖析

"忽忽乎余未知生之为乐也":我总是心神恍惚地不知道生活有什么快乐,

# 忽忽:心神恍惚。形容失意的样子。

"愿脱去而无因":想要摆脱这一切,但又没有什么缘由。

"安得长翮大翼如云生我身":怎样才能够在我身上生出像云一样巨大的羽翼?

# 翮:鸟羽茎下端中空部分。指代鸟羽。

"乘风振奋出六合":让我能乘着长风振翅高翔,走出天地四方的笼罩而弃绝滚滚的红尘。

"绝浮尘":这样我就可以将死与生、衰与乐都抛开不管,

"死生哀乐两相弃":这样我就可以将死与生、衰与乐都抛开不管,是与非、得与失,

"是非得失付闲人":都交付给那些闲人而超脱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忽忽》是唐代诗人韩愈所创作的一首诗。开篇诗人就陷入对生活意义的迷茫与困惑之中,这种迷茫和无奈如同一团阴云笼罩着他的心灵。然而,诗人并没有一直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而是通过奇特的想象,表达出对摆脱困境、追求自由的强烈渴望。他幻想自己能拥有巨大的翅膀,乘风翱翔于天地之间,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烦恼。最后,诗人达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希望将生死哀乐、是非得失都抛开,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系贞元十五年(799)冬作于徐州,时值韩愈两度谏言未获采纳之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首豪迈风格的诗,展现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由、超脱的追求。

2. 分段赏析

“忽忽”描绘出一种恍惚、迷茫的状态,体现出诗人内心的不安定和对生活的一种迷茫感。“未知生之为乐”直接点明诗人对生活乐趣的迷茫与困惑,不明白生活的意义和快乐所在。“脱去”有摆脱、逃离之意,“无因”表示没有缘由、没有办法。“安得”表达出强烈的渴望与期盼。“长翮大翼如云生我身”描绘出一幅奇幻的景象,诗人希望自己能长出像云一样巨大而有力的翅膀。“乘风振奋出六合”,“六合”指天地四方,代表整个宇宙空间,诗人想要借助这双翅膀乘风而起,冲破天地间的束缚。“绝浮尘”则表示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纷扰。“死生哀乐”涵盖了人生的各种情感和境遇,“两相弃”表示诗人希望将生死的困扰、哀乐的情绪都抛诸脑后。“是非得失”代表着世俗中的种种纷争和计较,“付闲人”意味着把这些都交给那些无所事事、不在意的人,自己不再去理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卢照邻《战城南》

下一篇:唐·卢仝《守岁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