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àn
chéng
nán

朝代:唐作者:卢照邻浏览量:1
jiāng
jūn
chū
sài
zài
tān
jiā
xuān
yàn
mén
běi
zhèn
lóng
chéng
nán
diāo
gōng
wǎn
zhuǎn
tiě
xiǎo
cān
diàn
yīng
zhù
bái
wéi
dài
zhàn
fāng
hān

译文

将军骑马出了紫塞长城,去与驻扎在乌贪的冒顿作战。两军在雁门关的北面发起了战争,我军与敌军在城南布下了阵势。战争一夜未停,战士们的雕弓发出的鸣声抑扬动听,铁骑的奔跑声到次日天亮还未断绝。白天战士们拿出使太阳退回的气势,等待作战,只等作战胜利再好好地睡上一觉。

逐句剖析

"将军出紫塞":将军骑马出了紫塞长城,

# 紫塞:泛言边塞。崔豹《古今注》卷上:“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

"冒顿在乌贪":去与驻扎在乌贪的冒顿作战。

# 乌贪:汉西域国名,乌贪訾离国之省称。《汉书·西域传》下:“乌贪訾离国,王治于娄谷。”其境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此借指敌人的根据地。,冒顿:即冒顿单于,秦末汉初匈奴的首领,此泛指敌酋。

"笳喧雁门北":两军在雁门关的北面发起了战争,

# 雁门:山名,亦关名,故址在今山西阳高县北,自古即为戍守重地。,笳喧:胡笳的弹奏声。笳:匈奴乐器,即胡笳。

"阵翼龙城南":我军与敌军在城南布下了阵势。

# 龙城:此借指敌方的首府。,阵翼:战阵的两侧。

"雕弓夜宛转":战争一夜未停,战士们的雕弓发出的鸣声抑扬动听,

# 宛转:犹蜿蜒,队列行进曲折延伸的样子。,雕弓:雕刻有花纹之弓,此代指携带雕弓的士兵。

"铁骑晓参驔":铁骑的奔跑声到次日天亮还未断绝。

# 参驔:检查马匹铠甲等。参,检验。驔,一作“潭”。,铁骑:披挂铁甲的精锐骑兵。

"应须驻白日":白天战士们拿出使太阳退回的气势,

# 驻白日:用鲁阳挥戈退日典故。鲁阳,战国时楚之县公,传说他曾挥戈使太阳退回。《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弓而挥之,日为之退三舍。”

"为待战方酣":等待作战,只等作战胜利再好好地睡上一觉。

# 战方酣:战斗正激烈。,为待:为的是等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战城南》是唐代诗人卢照邻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凝练笔触,真实再现了雁门关城南唐军抗击匈奴的激烈战斗场景。诗中通过对战场态势的刻画,展现出唐军上下齐心、奋勇杀敌,誓与敌人抗争到底的坚定意志。诗人借赞颂汉军将士抵御外敌的英勇无畏,巧妙寄托自身炽热的爱国情怀,以及渴望在沙场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四杰”之一

卢照邻(635?~686?),唐代诗人。字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任邓王府典签、新都尉。中年后患风痹症,不堪病痛折磨,最终投颍水而死。卢照邻工诗歌善骈文,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他们一起把诗歌的反映面从宫廷扩展到市井和边塞。尤长于七言歌行,多愁苦之音。《长安古意》《行路难》等篇述世事变迁、繁华衰谢之感,音节流转,为世所称。代表作品有《行路难》《长安古意》。今存辑本《幽忧子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高宗时期,李治当政,唐王朝与突厥、高丽、百济、吐蕃等外族在边境爆发了多场战事。当时汉军将士在抗击外敌时展现出英勇顽强的精神,卢照邻深受触动,有感而发创作了《战城南》一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边塞诗。描绘了汉初与匈奴边境战争的场景,歌颂了边防将士浴血保卫疆土的功绩,反映了唐初对外战争的现实。

2. 写作手法

铺垫:首联以“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点明交战双方与地点,通过描述冒顿单于的勇猛及势力,衬托出“将军”的不凡身手,为后文描写激烈战斗、展现汉军英勇作战作铺垫,使后续酣战场景的呈现顺理成章,增强诗歌叙事的连贯性。照应:颔联“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照应首句“将军出紫塞”,解释汉军出兵缘由,说明因敌军侵扰所以奋起抗敌;下句“阵翼龙城南”与首联中匈奴势力强盛相呼应,体现汉军不仅正面迎击还包围敌军,突出汉军作战策略与强大实力。

3. 分段赏析

首联以严整工稳的对仗起笔,“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既清晰交代交战双方,又点明塞外作战的地理背景。冒顿单于作为匈奴雄主,杀父自立后四处征伐,势力一度扩张至秦之河南地,严重威胁西汉边境安全。此处以“冒顿”与“将军”相对,既凸显敌军的凶悍,更暗喻汉军将领同样智勇双全,为下文的激烈鏖战蓄势。“紫塞”作为长城的雅称,自带庄严高贵的色彩,与“乌贪”的贬义色彩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字词间的形义与色彩反差,巧妙构建起正义之师对抗外敌的磅礴气势。颔联“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紧密承接首联,进一步揭示“将军出紫塞”的缘由。当匈奴的胡笳声在雁门关北喧嚣响起,汉军迅速排兵布阵,从两翼包抄直捣龙城。“翼”字生动描绘出汉军如雄鹰展翅般的战略布局,既展现出战术的精妙,更彰显出汉军主动出击、直捣敌巢的果敢气魄。这两句诗中,胡笳的喧闹与战阵的严整相互映衬,勾勒出紧张激烈的战场氛围,字里行间洋溢着汉军保家卫国的浩然正气。颈联“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聚焦于抗敌将士的战斗日常,以独特视角展现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夜晚,他们手握雕弓辗转难眠,时刻警惕敌军动向;清晨,铁骑整装待发,随时准备奔赴战场。“宛转”二字既写出将士们拉弓时的娴熟姿态,又暗含其心思的缜密;“参驔”则生动描绘出铁骑奔驰时的矫健雄姿。相较于传统“枕戈待旦”等描写,此联以更具动态感与画面感的笔触,将将士们枕戈待旦的紧张与从容不迫的自信巧妙融合,尽显战斗豪情。尾联“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堪称神来之笔,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名句。随着白日渐垂,战场上的厮杀却愈发激烈,将士们怀着对胜利的强烈渴望,发出“驻白日”的呐喊。这一违背自然常理的呼告,看似痴狂,实则深刻展现出他们对胜利的执着追求与无畏勇气。此句化用“安得长绳系白日”的典故,却又赋予全新内涵。以“战方酣”收尾,虽未直接点明胜负,但结合前文“阵翼龙城南”的战略布局,汉军横扫敌寇、凯旋而归的结局已呼之欲出,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这是一首将乐府诗融入律诗规范的优秀作品。贺裳在《载酒园诗话又编》中指出,卢照邻诗歌的音节韵律与杨炯颇为相似;陈仅于《竹林答问》中评价,在六朝至唐的诗歌发展进程里,“初唐四杰”贡献显著,其中卢照邻的诗作汲取《风》《骚》精髓,风格刚健古朴,艺术造诣超越其他三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是一首拟古诗,通过描写汉初与匈奴的边境战争,歌颂了当时边防将士浴血奋战,保卫疆土的功绩,反映了唐初对外战争的某些现实。

不详吉林古籍出版社副编审任国绪《初唐四杰诗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滞雨》

下一篇:唐·韩愈《忽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