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明月长相忆":在明月照临的玉楼中长久地思念,
# 玉楼:华丽的楼阁,是对楼的美称。
"柳丝袅娜春无力":柳丝轻柔摆动,春天显得慵懒无力。
# 春无力:即春风无力,用以形容春风柔软。,袅娜:细长柔美貌。
"门外草萋萋":门外春草长得很茂盛,
#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吴本《花间集》作“凄凄”。
"送君闻马嘶":送你离开时听到马叫声。
"画罗金翡翠":画罗上绣着金色的翡翠鸟,
# 金翡翠:即画罗上金色的翡翠鸟。,画罗:此当指有画饰的罗帐。
"香烛销成泪":香烛燃烧,蜡油流下来像眼泪。
# 销成泪:把蜡烛熔化后流下的蜡油比作眼泪。,香烛:指精美的蜡烛或掺有香料的蜡烛,亦是对烛的美称。
"花落子规啼":花儿飘落,子规鸟啼叫,
# 子规:杜鹃的别名,常夜鸣,声音似“不如归去”,相传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
"绿窗残梦迷":绿色的窗户下,残破的梦境令人迷茫。
# 绿窗:绿色纱窗,借指女子居室。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怨词。描绘了在明月映照的玉楼内,闺中女子长久思念爱人。窗外柳丝袅袅,春意阑珊,门外春草繁茂,回忆起送君时听闻马嘶声。闺房内画罗绣着金翡翠,香烛燃烧如泪。此时花落鸟鸣,子规啼叫,女子从残梦中醒来,仍沉浸在迷离的相思之中,生动展现了闺妇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和孤独哀怨之情。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美好的景色与主人公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衬哀情,更加强化了主人公思念之深、愁苦之浓。
3. 分段赏析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开篇描绘了一幅阴沉的天气画面,“薄雾浓云”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愁永昼”直接点明了词人内心的忧愁,白昼漫长而无聊,这种忧愁情绪弥漫在整个上午。“瑞脑销金兽”则通过描写室内的香炉,进一步烘托出这种氛围,香炉里的香料渐渐燃尽,仿佛时间也在慢慢流逝,词人的忧愁却愈发深沉。“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点明了时节,重阳佳节是团圆的日子,而词人却独自一人,躺在玉枕纱帐中,感受到了半夜的凉意。“又”字点明了时间的推移,去年的重阳佳节也是如此孤独寂寞,今年的重阳依然如此,这种重复更加强化了词人的孤独感。“凉初透”不仅写出了身体的寒冷,更暗示了内心的凄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描写了词人在黄昏后东篱下饮酒赏菊的情景,“东篱”是菊花盛开的地方,也是古代文人墨客常常吟诗作赋的地方,词人在此饮酒,本应是享受美景、排解忧愁的时刻,然而“有暗香盈袖”,菊花的暗香充盈衣袖,却无法驱散她内心的忧愁,反而更加凸显出她的孤独与寂寞。“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结尾三句是全词的精华所在,“莫道不销魂”,不要说不会消愁,实际上词人的内心已经被忧愁填满。“帘卷西风”,当西风卷起帘子,清冷的空气扑面而来,更加增添了几分凄凉。“人比黄花瘦”,词人以黄花自比,形容自己因思念而憔悴消瘦,生动地表现出她内心的哀怨与孤寂,这一句也成为了千古名句,广为流传。
4. 作品点评
通览全词,开篇两句将读者引入梦境,结尾两句又把人从梦中唤醒。“门外”两句勾勒出梦中虚幻之景,“画罗”两句则是梦时的陪衬景象。从室外景致到室内布置,从入梦之前的氛围营造到梦醒之后的情景呈现,层次极为分明,行文脉络清晰可辨,兼具幽深之韵与精绝之美。全词生动描绘出远行之人渐行渐远的身影,以及闺中女子那浓浓的相思之情。无论是“玉楼明月”所营造的幽寂氛围,“柳丝袅娜”展现出的清柔姿态,“画罗金翡翠”带来的凄迷之感,还是“花落子规啼”呈现出的哀艳画面,皆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转。景中饱含真情,一切皆自然天成,细细品味,意味无穷。
# “玉楼明月”句,提。“花落子规啼”句,小歇。
清谭献《谭评词辨》卷一
# 音节凄清。字字哀艳,读之魂销。
清陈廷焯《云韶集》卷一
# 姚令威《忆王孙》云:“毵毵杨柳绿初低。澹澹梨花开未齐。楼上情人听马嘶。忆郎归。细雨春风湿酒旗。”与温飞卿“送君闻马嘶”各有其妙,正可参看。
清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一
# 前数章时有佳句,而通体不称,此较清绮有味。
近代李冰若《栩庄漫记》
# 低回欲绝。
清陈廷焯《词则·大雅集》卷一
# 此种词,第自写性情,不必求胜人,已成绝响。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评》卷一
# 此首写怀人,亦加倍深刻。首句即说明相忆之切,虚笼全篇。每当玉楼有月之时,总念及远人不归,今见柳丝,更添伤感。以人之思极无力,故觉柳丝摇漾亦无力也。「门外」两句,忆及当时分别之情景,宛然在目。换头,又入今情。绣帏深掩,香烛成泪,较相忆无力,更深更苦。看末,以相忆难成梦作结。窗外残春景象,不堪视听;窗内残梦迷离,尤难排遣。通体景真情真,浑厚流转。
近现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上一篇:唐·白居易《宴散》
下一篇:唐·刘长卿《听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