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ōu
yáng
yǒng
shū
bái

朝代:宋作者:苏洵浏览量:3
fēi
yīng
píng
yuán
qín
shòu
luàn
shuāi
cǎo
cāng
máng
jiù
qín
zhí
diān
dǎo
néng
bǎo
bái
rěn
shā
tàn
ài
lǎo
shēng
suì
cháng
xìng
shǐ
jīng
jiǎo
guì
rén
zhī
yún
lóng
xùn
rǎo
jiàn
bào
shuí
zhī
shān
lín
kuān
xué
chù
hǎo
gāo
biāo
dòng
gǎo
qún
cuàn
sǎo
zhì
cáng
zhào
míng
hào
hào
liè
zhǐ
zhī
xiào
zǎo
dāng
chán
chú
líng
chǔ
shǒu
dǎo

译文

飞鹰在平原上搏击,各种禽兽在衰败的草丛中惊慌失措地四处奔逃。在这茫茫的原野中,众多禽兽纷纷被飞鹰擒获,它们身不由己,颠沛流离,无法保全自己的生命。猎人看到其中一只白兔,心生不忍,没有将它杀掉,而是感慨叹息,因为怜惜它年事已高。这只白兔独自存活下来,却从此长期被拘禁,它的野性开始惊恐而躁动。贵人编织出竹笼,它渐渐被驯服得可以抱在怀中。谁能知道山林的宽广自由,在洞穴中生活才是美好。强劲的大风呼啸而过,吹动着枯黄的落叶,白兔群窜的踪迹被一扫而空。白兔因自身独特的特质无法隐藏,在野外明亮洁白惹人注意。猎夫指着它嘲笑,悔恨没有早早将它藏匿起来。怎样才能骑着蟾蜍,手持灵杵自由自在地捣药呢。

逐句剖析

"飞鹰搏平原":飞鹰在平原上搏击,

# 搏:搏斗。,鹰:鸟类,上嘴弯曲呈钩状,爪锐利,性凶猛,捕食小兽和其他鸟类。

"禽兽乱衰草":各种禽兽在衰败的草丛中惊慌失措地四处奔逃。

# 衰草:枯黄的草。

"苍茫就擒执":在这茫茫的原野中,众多禽兽纷纷被飞鹰擒获,

# 擒执:捕捉,捉拿。,就:接近、靠近。,苍茫:旷远无边貌。

"颠倒莫能保":它们身不由己,颠沛流离,无法保全自己的生命。

# 保:保全。,颠倒:倾覆。

"白兔不忍杀":猎人看到其中一只白兔,心生不忍,没有将它杀掉,

"叹息爱其老":而是感慨叹息,因为怜惜它年事已高。

# 爱:怜惜。

"独生遂长拘":这只白兔独自存活下来,却从此长期被拘禁,

# 拘:拘留、拘束。

"野性始惊矫":它的野性开始惊恐而躁动。

# 矫:矫正。,野性:难以驯服的生性。

"贵人织筠笼":贵人编织出竹笼,

# 筠笼:竹制的兽笼。

"驯扰渐可抱":它渐渐被驯服得可以抱在怀中。

# 驯扰:顺服。

"谁知山林宽":谁能知道山林的宽广自由,

"穴处颇自好":在洞穴中生活才是美好。

# 穴处:穴居。

"高飙动槁叶":强劲的大风呼啸而过,吹动着枯黄的落叶,

# 槁:音gǎo,干枯。,飙:暴风,泛指风。

"群窜迹如扫":白兔群窜的踪迹被一扫而空。

"异质不自藏":白兔因自身独特的特质无法隐藏,

# 质:特性。

"照野明皓皓":在野外明亮洁白惹人注意。

# 皓皓:一作暠暠。

"猎夫指之笑":猎夫指着它嘲笑,

"自匿苦不早":悔恨没有早早将它藏匿起来。

"何当骑蟾蜍":怎样才能骑着蟾蜍,

"灵杵手自捣":手持灵杵自由自在地捣药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欧阳永叔白兔》是宋代文学家苏洵创作的诗作。创作于嘉祐元年(1056年)秋冬之际。彼时苏洵抵达京城,成为欧阳修座上宾,二人交往频繁,这首诗便是这段时期的产物。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开篇八句,诗人以生动笔触描绘出狩猎场景:“飞鹰搏平原,禽兽乱衰草”,“搏”字尽显飞鹰捕猎时的迅猛与凌厉,“乱”字则活画出众多禽兽在飞鹰威慑下于衰败草丛中四散奔逃的慌乱之态。“苍茫就擒执,颠倒莫能保”,“颠倒”二字将禽兽被捕时痛苦挣扎、无力自保的惨状刻画得入木三分。在这场残酷猎杀中,白兔因年老而幸免于难,却从此开始了被长期拘禁的可悲命运,“独生遂长拘,野性始惊矫”,其从自由到被囚、野性由张扬到收敛的过程清晰呈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洵(1009~1066),北宋文学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早年发愤为学,宝元间应进士不第,归而穷六经百家之说,致力于古文写作。嘉祐间得欧阳修推誉,以文章著名于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其文风雄奇高古,散文以气势胜,观点明确,论据有力,析理深透,语言犀利,结构严谨,妙喻连篇。诗作不多但诸体皆备,尤以五、七言古诗见长,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代表作品有《几策》《六国论》《赠陈景回》等。著有《嘉祐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苏洵于嘉祐元年(1056)至京,朱东润《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也说《永叔白兔》作于嘉祐元年。成为欧阳修座上客,在此期间写下《欧阳永叔白兔》。他创作此诗,或是有感于白兔独特的命运,借物抒怀,表达对异质难容于世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白兔从被擒获、笼养的经过,到点明笼养违背其穴居山林的本性,最后借猎人之口嘲笑白兔因“异质不自藏”而被长久拘囚的命运。表达了对白兔失去自由的惋惜,通过白兔的遭遇,蕴含着对因自身特质而陷入困境这一现象的思考,以及对自由天性的珍视,全诗结构严谨,形象刻画生动,富有深刻韵味。

2.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八句生动描绘了白兔被擒获及笼养的过程。“飞鹰搏平原”中,一个“搏”字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刻画出飞鹰迅猛出击、强势攫取的矫健身姿与凌厉气势;“禽兽乱衰草”的“乱”字,更是妙笔生花,瞬间勾勒出在飞鹰威慑之下,众多飞禽走兽于衰败草丛中惊慌失措、四散奔逃的混乱场面。而“苍茫就擒执,颠倒莫能保”,“颠倒”二字将那些被擒杀禽兽痛苦挣扎、无助扭曲的惨状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这样残酷的生存背景下,白兔虽幸免于被杀,得以被笼养,看似幸运,实则开始了被长期拘禁于筠笼之中的可悲生活,从自由之身逐渐变得驯顺可抱,其命运的转变令人唏嘘。中间八句则聚焦于白兔的本性。诗中描述白兔天性喜好在山林洞穴中生活,它们成群结队地奔跑窜跃,所到之处,广袤平野都被它们洁白的身影所覆盖,“暠暠”之色尽显其灵动与自由。然而,如今身陷贵人的筠笼之中,曾经在山林间肆意奔跑的畅快、与同伴嬉戏的欢乐,都化作了泡影,曾经熟悉的生活场景与自由状态一去不复返,强烈的反差让人深切感受到白兔失去自由的悲哀。诗的最后四句,苏洵借猎夫之口,对白兔的遭遇发出感慨。“异质不自藏”“自匿苦不早”,猎夫嘲笑白兔因自身独特的特质却不知隐藏,未能早早藏匿起来,才落得被长期拘禁的下场,进而对比月中白兔骑着蟾蜍捣药的自由,更显现实中白兔的无奈与可悲。这既是对白兔命运的惋惜,也暗含着对世间那些因自身特质或不知隐藏而陷入困境之人的深刻思考,成为全诗的主旨所在,引发读者对自由、生存智慧等诸多问题的深入思索。

3. 作品点评

此诗谋篇布局精巧缜密,各部分衔接自然流畅,浑然一体。字里行间含蓄委婉,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堪称古典诗词中的上乘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卫博《答吴子文》

下一篇:宋·贺铸《辞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