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台从掩映":章台柳色垂拂繁茂,柳色或明或暗,
# 掩映:遮掩映衬。,从:任从。,章台:汉代京城长安的街名。街旁多柳,唐时称为“章台柳”。
"郢路更参差":鄄都的大路旁,柳枝像妙龄女郎在蹁跹起舞。
# 参差:柳条垂拂繁茂的样子。,郢:战国时楚国的国都,即今湖北江陵。
"见说风流极":早就听到不少人赞美柳树风流至极,
# 见说:听说。意谓听到别人对柳的赞赏。
"来当婀娜时":如今看到了,正当婀娜多姿时。
# 婀娜:与“风流”都是写柳丝的风流极致,妩媚多姿。,来当:今天自己见到的时候。
"桥回行欲断":迷人的柳色一直到桥边,眼看柳色要被隔断,
# 桥回:桥向旁弯曲。
"堤远意相随":跨过桥向长堤延伸,我的心也紧随不舍。
# 意相随:柳枝傍堤而去,遂意相随。这句既写柳丝,也写出诗人对柳的眷恋不舍。,堤远:长堤向远延伸。
"忍放花如雪":柳树真忍心啊,放出如雪的柳絮,
# 花如雪:柳花似雪。,忍:岂忍。
"青楼扑酒旗":飘浮着,飞舞在青楼酒旗之间。
# 青楼:古代歌舞宴饮的馆楼。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从长安到江陵一路柳色的秀丽妩媚、婀娜多姿,展现柳色绵延之态及柳花似雪之景。表达了诗人对柳的赞美、爱恋与不舍,借柳寄寓了对人的眷恋思念,同时在赞美柳的极盛中暗示繁华过后的凋零。
2. 写作手法
拟人:把“柳”当作人来描写,赋予柳人的姿态、情感,如“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生动展现柳的妩媚动人。渲染:“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中诗人通过描绘柳在章台路上的“掩映”和在郢路的“参差”之态,从空间角度渲染出柳树枝条繁茂、姿态各异的景象,为全诗营造出一种优美而迷离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柳影摇曳的情境之中。
3. 分段赏析
《赠柳》一诗,开篇首联“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宛如一幅气势恢宏的山水长卷,徐徐铺展开来。诗人的笔触,自繁华京城长安起始,一路延展至江滨江陵,将两地之间那无尽的柳色,尽数囊括于这寥寥数字之中。这柳色,仿佛一条翠绿的丝带,自北至南,蜿蜒绵亘,一眼望不到尽头。“掩映”一词,生动地描绘出柳色在光影交错间,时而明亮,时而黯淡的朦胧之美,恰似那薄纱轻掩的佳人,风姿绰约,引人遐想;“参差”二字,则精准勾勒出柔条纷披的姿态,繁茂葱茏的柳树,枝条或长或短,错落有致地垂落着,彰显出春日里柳色的蓬勃生机。“从”与“更”二字,犹如层层递进的涟漪,将春意盎然、柳树生机勃发的景致,渲染得愈发浓烈,让读者仿若身临其境,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春日气息。颔联“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犹如一位细腻的工笔画家,将柳的绰约身姿刻画得入木三分。那万千柔长柳枝,在春风轻柔的抚摸下,微微摆动,恰似一群妙龄少女,身着翠绿舞裙,在春日的舞台上翩翩起舞,轻盈的舞步、曼妙的身姿,令人心醉神迷。“见说”一句,宛如穿越时空的回响,道出了古往今来世人对柳色那由衷的赞美之情,仿佛能听到历代文人墨客在柳下的声声赞叹;“来当”一句,则生动展现了诗人亲见柳色婀娜时,那抑制不住的惊喜之感,他眼中的光芒,想必也如春日暖阳般明亮,满是对这美景的沉醉与惊叹。颈联“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诗人的笔触一转,着重描绘柳色的连绵无尽,宛如一场引人入胜的探秘之旅。出句之中,诗人仿若一位痴迷的寻春者,目光被这迷人柳色紧紧吸引,一步一步,不知不觉间,已追随至桥边。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他心中一惊,只见堤畔柳树被烟雾笼罩,朦胧之中,柳色似乎要在此处中断。诗人不甘心就此错过,于是过桥折返,继续沿着堤岸探寻,脚步匆匆,直至柳色消失在视线的尽头。对句中,即便目力所及之处已不见柳色的踪影,可诗人的思绪却依然沉浸其中,他的心中,仍觉那如烟柳色正向着远方无尽地延展。“意相随”三个字,既是对柳色依堤绵延的生动写照,又深刻体现了诗人心系柳色、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仿佛他的灵魂,已与这柳色融为一体。尾联“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诗人仿佛一位技艺高超的摄影师,捕捉到了柳色最绚烂的瞬间。诗人紧随着柳色,一路前行,直至青楼酒旗飘扬之处,此时,柳花纷飞,恰似漫天飞雪,纷纷扬扬地洒落。“青楼”“酒旗”,这些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意象,将人间的繁华喧嚣展现得淋漓尽致;而柳花如雪的美景,则将春柳的繁盛推向了极致。然而,在这极致的繁华之中,一个“忍”字,却如同一记重锤,重重地敲击在读者的心间,饱含着诗人对春柳盛极将衰的深深痛惜之情。柳花似雪,固然美得惊心动魄,可这绚烂的背后,却也预示着繁华即将落幕,凋零的命运悄然临近。这两句诗,宛如一曲华丽而又略带哀伤的乐章,将春柳的繁华推至顶点,也将诗人对柳的爱惜之情,抒发到了极致,让人为之动容,久久难以忘怀。
4. 作品点评
《赠柳》开篇的前四句,于广袤无垠的背景之上,对春柳展开了生动且细腻的描摹。其笔触之下,春柳那秀丽动人、妩媚婀娜且柔条修长的风姿尽显无遗。而后四句,则匠心独运地营造出优美空灵的意境,余韵悠长,言外之意无穷无尽,极为耐人品味与思索。
# “堤远意相随”,真写柳之魂魄。与唐人“山远始为客,江奔地欲随”,皆是呕心镂骨而成。
清袁枚《随园诗话》
# 五、六句空外传神,极为得髓。结亦情致可思。
清纪昀《李义山诗集辑评》
# 全是借咏所思。
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
上一篇:唐·孟浩然《耶溪泛舟》
下一篇:唐·孙元晏《齐·潘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