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
·
·
hùn
jiāng
lóng

朝代:元作者:王实甫浏览量:3
luò
hóng
chéng
zhèn
fēng
piāo
wàn
diǎn
zhèng
chóu
rén
chí
táng
mèng
xiǎo
lán
jiàn
chūn
dié
fěn
qīng
zhān
fēi
xuě
yàn
xiāng
luò
huā
chén
chūn
xīn
qíng
duǎn
liǔ
cháng
huā
yīn
rén
yuǎn
tiān
jìn
xiāng
xiāo
le
liù
cháo
jīn
fěn
qīng
jiǎn
le
sān
chǔ
jīng
shén

译文

落花纷纷如军阵铺展。春风飘送万点残红正惹人愁烦。从池塘边的梦境中醒来。栏杆旁正目送春光悄然飞迁。蝴蝶粉翅轻沾着如雪的飞絮。燕子衔泥带着落花的香尘一片。想系住春心,可惜情思短于柳丝之长。隔着花阴,觉得人比天涯还要遥远。脸上的脂粉香气消褪,青春容颜不再。精神也如同三楚大地般清瘦衰减。

逐句剖析

"落红成阵":落花纷纷如军阵铺展。

"风飘万点正愁人":春风飘送万点残红正惹人愁烦。

"池塘梦晓":从池塘边的梦境中醒来。

"阑槛辞春":栏杆旁正目送春光悄然飞迁。

"蝶粉轻沾飞絮雪":蝴蝶粉翅轻沾着如雪的飞絮。

"燕泥香惹落花尘":燕子衔泥带着落花的香尘一片。

"系春心情短柳丝长":想系住春心,可惜情思短于柳丝之长。

"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隔着花阴,觉得人比天涯还要遥远。

"香消了六朝金粉":脸上的脂粉香气消褪,青春容颜不再。

"清减了三楚精神":精神也如同三楚大地般清瘦衰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混江龙》是元代戏曲家王实甫创作的北曲散套(属仙吕宫)。此曲开篇以“落红成阵”“风飘万点”勾勒暮春残景,借杜甫诗意奠定伤春基调;继而以“池塘梦晓”“阑槛辞春”暗写时光流逝,“蝶粉轻沾”“燕泥香惹”等细腻意象交织,将衰景与情思融合。“系春心”二句以“情短柳长”“人远天涯近”的对比,直抒深闺女子对春光易逝的叹惋与对远人刻骨的相思;结句“香消金粉”“清减精神”以容貌憔悴状写内心煎熬,尽显相思之苦。全曲语言典雅工丽,善用典故与比喻,将伤春怀人之情寄于残红、飞絮、燕泥等景物,于细腻委婉中见深致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戏曲作家

王实甫(1260?~1336?),元代戏曲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王实甫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齐名,是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代表。他的剧作大多以青年男女追求幸福爱情为题材,风格秀美,细腻委婉,其中《西厢记》尤为出色。所作杂剧今知有十四种,现存《西厢记》《破窑记》(一说关汉卿作)《丽春堂》三种;《芙蓉亭》《贩茶船》两剧各存一折曲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两句是暮春图景的总括。“落红成阵”状落花纷扬如军阵铺展,极言花落之繁;“风飘万点”化用杜甫《曲江二首》“风飘万点正愁人”,以“万点”强化春光流逝的衰残感,“正愁人”三字直抒见此景而生的伤春之情,奠定全曲愁绪基调。“池塘梦晓。阑槛辞春”两句以含蓄笔法写时光变迁。“池塘梦晓”化用谢灵运“池塘生春草”诗意,暗指从梦境中醒来,见池塘春色已改;“阑槛辞春”拟人化地将栏杆视为春之离去的见证者,“辞”字赋予春光以动态,委婉表达对春日消逝的不舍与怅惘。“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两句为工笔细描。上句“蝶粉轻沾”写蝴蝶翅粉沾附于似雪飞絮,以“轻”字见姿态轻盈,“飞絮雪”喻柳絮纷飞如飘雪,动静结合;下句“燕泥香惹”状燕子衔泥沾带落花香气,“香”“尘”二字嗅觉与视觉交织,细腻勾勒暮春特有的物态,于柔美意象中暗含春景将尽的微愁。“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两句是情感的集中抒发。“系春心”以柳枝喻情思,谓欲以愁心系住春光,却叹“情短柳长”,对比中见相思之情难以挽留流逝的时光与离人;“隔花阴”写花阴阻隔,本是咫尺之距,却觉“人远天涯近”,以空间反差强化心理距离,将深闺女子对远人的刻骨思念与求而不得的无奈,凝练于精巧的比喻与对比之中。“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两句以典故写人的憔悴。“六朝金粉”代指华贵妆容,“香消”状容光衰减;“三楚精神”化用宋玉《高唐赋》等楚地典故,代指精神气貌,“清减”直言神情萎靡。两句借历史地域的繁华意象,暗喻女子因相思而形容枯槁、心力交瘁,含蓄表达情思的深沉与煎熬。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王蒙《有感》

下一篇:元·徐再思《人月圆·甘露怀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