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理虽重海":疆域虽然多是海,
# 疆理虽重海:《左传》:“宾媚人对晋曰:‘先王疆理天下。’”疆理:疆域。
"车书本一家":国制原本是一家。
# 车书本一家:南朝庾信《哀江南赋》:“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秦始皇统一全国,“书同文,车同轨”,后代史家多以“车书一家”表示统一。这里指唐与渤海本就是一国家人。
"盛勋归旧国":拥有功劳回故乡,
"佳句在中华":美妙诗文留在中原地区。
# 中华:指中原地区。
"定界分秋涨":确定边界避涨潮,
# 定界分秋涨:《新唐书·吐蕃传》:“宰相裴光庭听以赤岭为界,表以大碑,刻约其上。”定界在今天青海湖东日月山,是我国季风与非季风气候区的重要地理分界线。秋涨:泛指冈秋雨而高涨的江河。在此处泛指降水具有显著季节变化特征的地域。
"开帆到曙霞":开船处就在朝霞。
# 曙霞:朝霞曙光,指渤海国在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
"九门风月好":皇宫中的风景好,
# 风月:意即清风明月,也指声色场所,风骚、风情。唐《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会稽风月好,却绕剡溪回。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九门:典故名,含义比较多,主要有指禁城中的九种门,借指宫禁、天子;亦指天门,借指九天等。
"回首是天涯":回头看就是天涯。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送别的五言律诗。通过描写离别场景、归途想象及不舍之情,展现诗人与渤海王子的情谊。
2. 分段赏析
首联“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这是临别之际的劝勉,亦传达出双方间的深厚情谊,尤见唐人对东北边疆渤海人的拳拳之情。颔联“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这是对王子才学修养的称誉。王子勤修学业,如今博学多才、载誉返程,诚可庆贺;其佳篇妙句留存于中土,为人传诵,此等文化交流之绩亦足堪称赏。颈、尾两联笔锋轻转,摹写王子归途情景及归国后对长安故地的怀想。跨过赤岭界碑,沿东流江水,王子扬帆前行,向朝霞初绽的东方故国驶去。颈联“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曙霞”寄寓着对“海东盛国”的礼赞。待王子归抵故土,回想于长安的时光,定当回望,然彼时已天涯路远、各在一方。尾联“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流露出了送行者的难舍之意,由此可见,篇首的劝勉不仅含纳王子的眷恋之情,更隐现送行者强忍的离愁别绪。
3. 作品点评
《送渤海王子归本国》语言浅白质朴,情感真挚浓烈,是一首出色的赠别诗。作为我国各族人民密切往来的历史记录,此诗更具独特价值。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印证了一个重要史实:当时渤海国注重研习、吸纳中原文化,致使中原文化深入渗透融合到渤海文化的方方面面。
上一篇:唐·王维《阙题二首》
下一篇:唐·杜甫《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