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án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1
rén
fēi
ào
quē
jīng
shì
ǒu
wēi
guān
suō
shù
zhū
shù

译文

庄子并不是傲吏,他之所以拒绝楚威王以相位相招,是因为自己缺少经国济世的本领。庄子偶然做了个漆园吏小官,不过是借这里寄存形骸,其实如那“婆娑数株树”,精神早已超脱了。

逐句剖析

"古人非傲吏":庄子并不是傲吏,

# 古人非傲吏:郭璞《游仙诗七首》其一:“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载:庄子名周,蒙人,尝为蒙漆园吏。楚威王闻周贤,遣使迎之,许以为相,周坚执不从。古子:这里指庄子。傲吏:庄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曾为漆园吏。郭璞诗云:“漆园有傲吏”。

"自阙经世务":他之所以拒绝楚威王以相位相招,是因为自己缺少经国济世的本领。

# 经世务:经国济世的本领。,阙:(quē)欠缺。

"偶寄一微官":庄子偶然做了个漆园吏小官,

# 一微官:一个低微的官职。,偶寄:偶然寄身于。偶:赵殿成笺注本校记云:“偶,顾元纬本,凌本俱作惟。”

"婆娑数株树":不过是借这里寄存形骸,其实如那“婆娑数株树”,精神早已超脱了。

# 婆娑:树木枝叶扶疏、纷披盘旋的样子。《世说新语·黜免》:“大司马府厅前,有一老槐,甚扶疏。殷(仲文)因月朔,与众在厅,视槐良久,叹曰:‘槐树婆娑,无复生意。’”意思是这树枝婆娑,已没有生机了,其形徒存,其神已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漆园》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巧妙借助庄子典故来自比,既表明自身隐居的状态,又毫无傲世的意味。而末尾两句,则含蓄地流露出诗人的人生态度,提及树的“婆娑”之态,实则是以树来隐喻人。这首诗表面上像是在评议庄子,实则是王维借庄子以自喻。彼时,诗人于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一心追寻辟世辞喧、恬淡隐逸的生活意趣,诗中所展现的“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这般处世态度,恰恰是诗人内心真实想法的生动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是诗人和友人裴迪辋川唱和组诗《辋川集》二十首的第十九首。诗人用这个历史事实做为素材,创作了此诗,借庄子的操守品行,来彰显自身的孤高与不随流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本诗通过跟漆园有关的典故,表明了王维隐逸恬退的生活情趣和自甘淡泊的人生态度。

2. 写作手法

用典:王维在《漆园》中巧妙运用庄子典故。诗的前两句“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借庄子的事迹,表明庄子并非人们所认为的傲慢官吏,他不追求仕途是自觉缺乏经世之才。诗人借此典故,将自己与庄子相类比,含蓄地表达出自身隐居并非出于傲世,而是对仕途有自己的判断与选择,用典使得诗歌内涵更为丰富,增加了文化底蕴。虚实结合:诗中既有对庄子作为“漆园吏”这一历史事实的实写,又有对庄子精神世界和人生态度的虚写。“偶寄一微官”是实,写庄子做漆园吏这一官职;“婆娑数株树”是虚,通过想象庄子在树下逍遥的情景,来表现他的精神境界。虚实结合,使诗歌既具有历史的真实感,又富有想象的空间,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欲扬先抑:“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先否定了庄子是傲吏的说法,看似是在贬低庄子不具备经世治国的才能,但实际上是为了引出后两句对庄子真正形象和精神境界的赞美。通过这种先抑后扬的手法,更加突出了庄子不慕名利、逍遥自在的人生态度,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人生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双关:“应门但迎扫,畏吏不敢语”中的“应门”表面上是说看守漆园的人负责开门迎接和打扫等杂务,但“应门”也可引申为应对官场之事、应酬上级等含义。这里双关了诗人在官场中不得不应对各种事务,但又内心有所畏惧、有所不满的状态,暗示了诗人对官场繁琐事务和上级官吏的复杂情感,既有不得不为之的无奈,又有内心的抵触。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诗人采用反其道而行之的手法,指出庄子并非傲慢之官吏。庄子之所以不谋求仕途晋升,源于其自觉缺乏经世济民的才能。这同样是一种赞美,只不过换了个独特视角。诗人借此古人之事来自比,表明自身隐居并非出于傲世之心,反而带有几分看透世事、豁然悟透的意味。后两句“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委婉地展现出诗人的人生态度。这两句意为,担任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官职,仅仅是偶然寄身于此。在王维眼中,只要能做到“身心相离,理事俱如”(《与魏居士书》),这般状态便极为理想。当个漆园吏,恰好可凭借漆园的环境隐居,以“婆娑数株树”作为精神寄托。《晋书》里有“此树婆娑,无复生意”的表述,此处“婆娑”用于形容树木,描绘其枝叶繁茂却毫无生机的模样。郭璞《客傲》中又有“庄周偃蹇于漆园,老莱婆娑于林窟”一说,“婆娑”用于形容人,刻画老莱子在山林中放浪形骸、肆意自在的状态。王维在此处运用“婆娑”一词,似乎兼具这两层含义:说树“婆娑”,是以树来比喻人;讲人“婆娑”,是以树与人相伴。总而言之,担任这样一个小官职,与寥寥几棵树相依相伴,在此隐居、快乐生活直至终老,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这集中体现出王维隐逸闲适的生活情趣以及安于淡泊的人生态度。

4. 作品点评

《漆园》出自王维的《辋川集》。此诗重点并非刻画漆园的景致,而是借与漆园相关的典故,传达诗人的生活态度。诗中用典巧妙恰当,含蓄而富有情致,别具特色,并且与诗人的思想情感、所处环境及人生经历紧密交融,使得读者难以分辨究竟是在歌咏古人,还是在书写诗人自身,其中蕴含深刻哲理,令人反复品味,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余平生爱王摩诘诗云:“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以为不可及,而举以语人,领解者少。

宋朱熹《鹤林玉露》

# 口语皆成高韵。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

# 引古自况。即此漆园不必有景色,自与古人高情会。

明顾可久《唐王右丞诗集注说》

# 解评:本诗抛开景物描写,而通过将与漆园有关的典故同诗人的思想感情、亲身经历相结合,表明王维的生活情感与态度。

近代廖仲安《唐诗一万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籍《南归》

下一篇:唐·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其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