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鸣已急":深秋中蟋蟀的鸣声已经急促了,
# 促织:即蟋蟀,也叫蛐蛐儿。
"轻衣行向重":单衣已无法抵挡寒意,准备添加厚重的衣服。
# 重:重衣。,向:底本注:“刘本作‘尚’。,行:将,将要。,轻衣:单衣。
"寒灯坐高馆":我独自坐在高大的馆舍中,面对着一盏寒灯,
# 高馆:高大的馆舍。
"秋雨闻疏钟":急促的秋雨声中传来一阵稀疏的钟声。
# 疏钟:稀疏的钟声。
"白法调狂象":我用佛家的清净之法来调伏内心如狂象般的妄念,
# 狂象:比喻妄心狂迷。《涅槃经》卷三十一曰:“心轻躁动转,难捉难调。驰骋奔逸,如大恶象。”,白法:释家以恶法为黑法,以善法为白法。
"玄言问老龙":又探讨老庄玄理的谈论,兼学道家之言。
# 老龙:传说中的圣者老龙吉。《庄子·知北游》:“婀荷与神农同学于老龙吉。”,玄言:深奥玄妙的言论,指探讨老庄玄理的谈论。
"何人顾蓬径":有谁光顾长满野草的小路,
# 蓬径:长满野草的小路。,顾:光顾。
"空愧求羊踪":我徒然地为自己没能像古人那样早早迎接友人的到来而感到惭愧。
# 求羊:求仲、羊仲。据《群辅录》载:“求仲、羊仲不知何许人,以治车为业,逃避名声其时蒋无卿离兖州,还杜陵,以荆林塞门,家中有三径而不出,只有求仲、羊仲二人与之交游,时人谓之二伸。此处以二仲代指黎蟀、裴迪二人。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秋夜独处时友人到访的情景,通过景物与心境的交融,表达了诗人超脱孤寂的悠然情怀和对友情的珍视。
2. 分段赏析
“促织鸣已急,轻衣行向重”中“促织”以蟋蟀鸣声点明秋夜时序,其声“急”字强化秋寒紧迫感,为全诗奠定萧瑟基调。“轻衣行向重”通过衣物的更替细节,含蓄传递季节转换与感受,“行向”二字动态呈现添衣过程,自然带出人的行动。“寒灯坐高馆,秋雨闻疏钟”中“寒灯”与“高馆”孤灯与空阔馆舍形成对比,凸显诗人独处的寂寥。“秋雨闻疏钟”雨声绵密与钟声疏落构成反差,“疏钟”似穿透雨幕,打破沉寂,为禅思埋下伏笔。“白法调狂象,玄言问老龙”化用佛典《涅槃经》,以“狂象”喻心绪纷乱,“调”字显修行之效,强调禅定对心性的驯化。“玄言问老龙”援引《庄子》典故,“老龙”代指道家智慧,展现诗人融合释道的思想特质。“何人顾蓬径,空愧求羊踪”中“求羊踪”借汉代隐士求仲、羊仲典故,喻指来访的黎昕、裴迪,赞其淡泊之志。“空愧”表面自谦,实则暗含对知音来访的欣慰。“蓬径”呼应隐士居所,是对隐居者身份的认同。
3. 作品点评
全诗不落秋夜凄苦,纵寒雨淅沥,亦难掩字里行间勃发之意趣;通篇流转悠然之韵,萧瑟中自见超然生机。
# (“寒灯”二句)写意画令人想出妙景。
清文学家张谦宜《茧斋诗谈》卷五
# (“白法”二句)可见诗人是佛、道并修的。
不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铁民《王维新论》
上一篇:唐·鱼玄机《寄刘尚书》
下一篇:唐·曹邺《西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