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壑转微径":山岩沟壑间转过狭窄的小路,
# 微径:小路。,转:一作带。,岩壑:山林河谷。壑,深沟、河谷。
"云林隐法堂":云雾缭绕的树林中隐现着讲经的殿堂。
# 法堂:演说佛法之堂。,隐:遮住,隐藏。
"羽人飞奏乐":仙人般的僧人吹奏着乐曲,
# 羽人:有羽翼的仙人。《楚辞·远游》:“仍羽人於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洪兴祖补注:“羽人,飞仙也。”
"天女跪焚香":仙女模样的侍者跪地焚香。
# 天女:佛教神女的称谓,指欲界六天之女性。天,底本注:“一作仙”。
"竹外峰偏曙":竹林外的山峰已见晨光,
"藤阴水更凉":藤蔓阴影下的溪水更加清凉。
"欲知禅坐久":想知道禅师打坐多久了,
"行路长春芳":只需看沿途的草木长久散发着春天的芬芳。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山水禅意诗。描绘了诗人寻访福禅师隐居之处的所见所感,营造出一个空灵幽静的修行境界,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禅境的向往和对禅师修为的敬仰。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岩壑转微径,云林隐法堂”,诗人借“岩壑”“云林”等意象勾勒出兰若(寺庙)周围清幽、隐秘的环境,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氛围;“竹外峰偏曙,藤阴水更凉”诗人借“竹峰”“藤阴”进一步描绘了竹林外山峰在曙光中、藤蔓阴下溪水清凉的画面。
3. 分段赏析
首联“岩壑转微径,云林隐法堂”描绘了一条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在幽深的山谷中盘旋而上。茂密的树林掩映下,福禅师修行的禅院若隐若现,仿佛隐藏在云雾缭绕的深山之中。颔联“羽人飞奏乐,天女跪焚香”生动展现了寺庙壁画上的场景:长着翅膀的仙人们正在为佛祖演奏美妙的乐曲,而端庄秀丽的天女们则虔诚地跪拜焚香,表达对佛祖的敬意。颈联“竹外峰偏曙,藤荫水更凉”描写了穿过佛殿后的景象:竹林之外,群峰之巅已迎来曙光,明媚的阳光洒在苍翠的山峰上。岩壁上垂挂的藤蔓与林间流淌的溪水,带来阵阵清凉之意。尾联“欲知禅坐久,行路常春芳”道出了长期修禅的真谛:通过持之以恒的禅修,心境会逐渐变得澄明宁静,摆脱世俗的烦忧。此时眼中所见,处处充满生机,内心永远如沐春风,不再受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困扰。这正是王维通过自身修行所领悟到的禅意境界。
4. 作品点评
在王维生活的盛唐时期,禅宗中的“祖师禅”还未广泛传播,当时文人修习的多是传统“如来禅”。因此,我们品读王维的诗歌时,能明显感受到浓厚的“如来禅”韵味。正是这种禅意,赋予了王维诗作独特的美学境界。
# 摩诘五言律,如岩壑转微径,澄淡精致者也。
明许学夷《诗源辩体》
上一篇:唐·王维《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
下一篇:唐·李颀《王母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