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尽神生光一簇":业障消尽后精神焕发,生出一簇光芒。
"颐养长生真面目":调养身心以求得长生,展现出本来的面目。
"心目还似月当天":心中与眼中像月亮挂在天空般清明,
"神清有若风摇竹":精神清爽如同风吹动竹林。
"醉唱仙部曲":沉醉地唱着仙家的乐曲。
"更令般载瑶台玉":还让人搬运瑶台上的玉石。
"透昆宫、":穿透昆仑山的宫殿、
"星坛月殿":星坛和月殿,
"日射喷红绿":阳光照射下喷出红绿的光彩。
"不向人间贪福禄":不向人间贪求福分与官禄。
"时得诸天常整覆":时常得到诸天的庇护。
"五方霞彩结成雯":五方的云霞结成美丽的花纹,
"洪波里面金丸漉":巨大的波浪中金色的丸子在滚动。
"灿烂明胜烛":光彩灿烂明亮,胜过蜡烛。
"七宝九宫光透熟":七宝和九宫都透射出成熟的光芒。
"转玲珑、":运转灵活巧妙、
"刀圭入腹":丹药进入腹中。
"不论惊荣辱":不再在意惊动与荣耀、屈辱。
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全真道嵛山派创始人
王处一(1142?~1217),金代道士。字玉阳,号全阳子、华阳子、玉阳子、莲峰逸士,世称玉阳真人,宁海东牟(今山东烟台牟平区)人。跟从王重阳学道,长期隐居昆嵛山烟霞洞修道。后又隐居文登县铁查山云光洞修道,山多砺石荆棘,赤脚往来其中,常临危崖跷足而立,数日不动,故世号“铁脚仙人”。曾应诏赴阙主持醮事,受金章宗召见。蒙古至元六年追赠“玉阳体玄广度真人”。王处一是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也是全真道嵛山派创始人。著有《西岳华山志》《清真集》,阐述其清静无为、悟真返朴、修炼内丹、养性长生的道教思想。
1. 分段赏析
上片“业尽神生光一簇”,此句写业障消尽之后,精神焕发,生出一簇光芒。“业尽”是修道者追求的境界,意味着摆脱了尘世的束缚,“神生”则显露出内在精神的觉醒,“光一簇”以具体的光影景象,描绘出此时清朗明亮的状态,为全词奠定了修道成仙的基调。“颐养长生真面目”,说修养身心以求得长生,展现出本来的面目。“颐养”点出修道的方式,即通过调养身心达到境界的提升,“长生”是修道的目标之一,“真面目”则指向对本真的回归,体现出作者对超脱生死、回归本我的追求。“心目还似月当天,神清有若风摇竹”,心中与眼中清明得如同月亮挂在天空,精神清爽就像风吹动竹林。以“月当天”比喻心目的澄澈明亮,无丝毫杂念;以“风摇竹”形容神清的状态,既有动态的轻盈,又显宁静安然,生动地描绘出修道后内心的清明与精神的舒展。“醉唱仙部曲”,沉醉地唱着仙家的乐曲。“醉”并非指饮酒后的迷醉,而是沉浸在修道境界中的畅快与投入,“仙部曲”则暗示着与仙界的连接,展现出作者对仙家生活的向往与自得。“更令般载瑶台玉”,还让人搬运瑶台上的玉石。“般载”有搬运之意,“瑶台玉”是仙境之物,象征着珍贵与纯净,此句通过描绘搬运仙境宝物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仙家世界的美好,强化了对仙境的向往。“透昆宫、星坛月殿,日射喷红绿”,穿透昆仑山的宫殿、星坛和月殿,阳光照射下喷出红绿的光彩。“昆宫”“星坛月殿”都是仙家意象,代表着高远神圣的仙境,“日射喷红绿”则以鲜明的色彩,描绘出仙境中光芒四射、绚烂多彩的景象,让仙境的画面更显生动具体。下片“不向人间贪福禄”,不向人间贪求福分与官禄。此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福禄的超脱,体现出修道者不被世俗名利所牵绊的心境,是其追求仙家境界的思想体现。“时得诸天常整覆”,时常得到诸天的庇护。“诸天”是道教中对天界神灵的称呼,“整覆”有庇护、覆盖之意,此句写出修道者受到天界庇佑的状态,暗示其修行得到认可,与仙界的联系更为紧密。“五方霞彩结成雯,洪波里面金丸漉”,五方的云霞结成美丽的花纹,在巨大的波浪中金色的丸子滚动。“五方霞彩”“雯”描绘出天空中绚烂的云霞景象,“洪波”“金丸漉”则以水中滚动的金丸,象征着珍贵之物在动荡中依然存在,暗含修道过程虽有考验但终能得真的意味。“灿烂明胜烛”,光彩灿烂明亮胜过蜡烛。以蜡烛的光亮作比,突出了前文景象的明亮耀眼,进一步强调了仙境或修道境界中光明绚烂的特点,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七宝九宫光透熟”,七宝和九宫都透射出成熟的光芒。“七宝”是珍贵的宝物,“九宫”是道教中的重要概念,此句写这些神圣之物都散发着温润成熟的光芒,显示出境界的圆满与深厚。“转玲珑、刀圭入腹”,运转灵活巧妙,丹药进入腹中。“玲珑”形容运转的灵巧自如,“刀圭”在道教中指丹药,此句描绘出服用丹药后身心调和、运转顺畅的状态,是修道过程中的重要体验。“不论惊荣辱”,不再在意惊动与荣耀、屈辱。此句写出修道达到一定境界后,对世俗中的荣辱得失都已看淡,超脱了世俗的评价,体现出内心的平和与自在,是修道追求的精神境界之一。
下一篇:元·王哲《得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