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重叠金明灭":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
#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鬓云欲度香腮雪":鬓发如云,几乎要遮盖住如雪的香腮。
# 香腮雪:如雪的香腮,雪白的面颊。,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懒起画蛾眉":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
#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洗迟":起身打理妆容,慢慢地梳洗。
#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照花前后镜":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
# 前后镜:即打反镜,用前后镜对映以审视发髻后影是否妥帖美观。
"花面交相映":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
# 交相映:即“人面桃花相映红”之谓。,花面:分指簪在鬓发上的花和女子的面庞。
"新帖绣罗襦":身上穿着刚贴绣好的罗襦,
# 罗襦:丝绸短袄。襦,短上衣。,帖绣:苏绣中的一种工艺。帖:同“贴”,即贴金工艺,将黄金箔制成的饰物贴在衣服上。
"双双金鹧鸪":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 金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怨词。它描绘了女子晨起梳妆时的娇慵姿态与妆成后的神情,通过对其美丽容貌、华贵服饰、娇柔体态的刻画,勾勒出唐代仕女形象,暗示出女子孤独寂寞的心境。运用反衬手法,以鹧鸪成双、华丽装扮反衬人物内心的孤寂空虚。
2. 写作手法
对比:“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新做的绣花罗襦上,绣着成双成对的金鹧鸪,鹧鸪的成双与女子形单影只形成鲜明对比。鹧鸪象征着成双入对的美好,而女子独自慵懒梳妆,形单影只,通过这一对比,更深刻地展现出女子的孤独寂寞与内心的哀怨。反衬:以乐衬苦,全词巧妙运用反衬手法,借鹧鸪成双之景,委婉揭示人物内心的孤独;通过容貌服饰描写,含蓄展现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3. 分段赏析
上片“小山重叠金明灭”,此句意象朦胧,解读多样。若从室内屏风角度看,描绘出屏风上金碧辉煌的图案在光影下闪烁明灭之态,渲染出华丽却又略带慵懒的氛围;若理解为眉妆,可想象女子眉如小山,眉黛深浅交错,似隐似现,展现出一种妩媚又含蓄之美;若认为是发髻,那便是乌黑发髻如小山般起伏,装饰其上的金饰闪耀,尽显女子的精致与娇柔。无论哪种解读,都为全词定下了绮丽而幽微的基调。“鬓云欲度香腮雪”,则生动勾勒出闺中思妇初醒未起的模样。如云般蓬松散乱的鬓发,快要滑过如雪般白皙的脸颊,细腻地表现出女子的慵懒与娇弱之态。“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懒”和“迟”二字堪称精妙。一个“懒”字,将女子因情思萦绕而意兴阑珊,对梳妆打扮兴致缺缺的心态展露无遗;“迟”字进一步强化这种倦怠,表明她动作缓慢,并非是精心急切地装扮自己,而是在消磨时光,深刻体现出其惆怅无奈的情绪。下片“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此句承接上片写女子妆扮过程。她簪花时,用前后两面镜子仔细端详,人面与花容相互映照,彼此增色,画面既娇俏又明艳。这里的细致讲究,与上片的“懒”“迟”形成鲜明反差,巧妙反映出女子内心的矛盾。一方面,因心上人不在身边,无人欣赏自己的容颜,故而兴致索然,懒于梳妆;另一方面,作为爱美的少妇,又无法压抑自身对美的本能追求,所以即便满心愁绪,还是精心装扮自己。“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当女子更换衣服时,看到新做的绣花罗襦上绣着成双成对的金鹧鸪,这成双的图案,强烈地刺激了她孤独寂寞的内心。鹧鸪成双,象征着美好圆满的爱情,而自己却形单影只,新愁旧怨顿时涌上心头,将女子的孤独哀怨之情推至高潮,言有尽而意无穷。
4. 作品点评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温庭筠的词作。以精致构思与精美语言,细腻刻画闺中思妇独处情怀及典型形象。在格律运用上仄韵和平韵交错,生动展现曲折情思。“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不仅格律精妙,且通过精心安排去声字,使吟唱跌宕抑扬,增强了韵律美感与艺术表现力。此词体现词人密丽浓艳、含蓄蕴藉的风格。
# 此感士不遇之作也。篇法仿佛《长门赋》,而用节节逆叙。此章从梦晓后领起“懒起”二字,含后文情事。“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
清张惠言《词选》卷一
# 以《士不遇赋》读之最确。“懒起”句,起步。
清谭献《谭评词辨》卷一
# 飞卿词,如“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无限伤心,溢于言表。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 词有与风诗意义相近者,自唐迄宋,前人巨制,多寓微旨。……温飞卿“小山重叠”,《柏舟》寄意也。
清张德瀛《词徵》卷一
# “小山”,当即屏山,犹言屏山之金碧晃灵也。此种雕饰太过之句,已开吴梦窗堆砌晦涩之径。“新帖绣罗襦”二句,用十字止说得襦上绣鹧鸪而已。统观全词意,谀之则为盛年独处,顾影自怜;抑之则侈陈服饰,搔首弄姿。“初服”之意,蒙所不解。
近代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
# 全首以人物的态度、动作、衣饰、器物作客观之描写,而所写之人之心情乃自然呈现。此种心情,又为因梦见离人而起者,虽词中不曾明言,而离愁别恨已萦绕笔底,分明可见,读之动人。此庭筠表达之高也。
近代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 旨在写艳,而只说“妆”,手段高绝。
近代俞平伯《读词偶得》
# 此章写美人晨起梳妆,一意贯穿,脉络分明。论其笔法,则是客观的描写,非主观的抒情,其中只有描写体态语,无抒情语。
近代浦江清《词的讲解》
# 此词自客观之观点读之,实但写一女子晨起化妆而已。
近代叶嘉莹《温庭筠词概说》
# 此首写闺怨,章法极密,层次极清。
近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 全词点睛的是“双双”两字,它是上片“懒”和“迟”的根源。全词描写女性,这里面也可能暗寓这位没落文人自己的身世之感。
近代夏承焘《唐宋词欣赏》
# 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飞卿词极工于组织联络,回互呼应,此一例,足以见之。
近代周汝昌《唐宋词鉴赏辞典》上卷
上一篇:唐·郑畋《马嵬坡》
下一篇:唐·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