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uì
hòu

朝代:唐作者:王绩浏览量:1
ruǎn
xǐng
shí
shǎo
táo
qián
zuì
duō
bǎi
nián
chéng
xìng
qiě
cháng

译文

阮籍清醒的时候少,陶渊明也是醉酒的多。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还是乘着酒兴,赋诗作文,来自寻快乐吧。

逐句剖析

"阮籍醒时少":阮籍清醒的时候少,

# 阮籍醒时少:此用阮籍的典故。阮籍生活于三国时魏国末年,当时司马昭父子把持朝政,蓄谋篡位,为此,他们积极网罗人才,不肯为其效劳者则被施以重罚,甚至下狱。阮籍违心接受了司马氏的官职,既不想为其效力,又不敢明目张胆地反抗,遂每日饮酒,醉醺醺、晕沉沉地糊涂度日。

"陶潜醉日多":陶渊明也是醉酒的多。

# 陶潜醉日多:此用陶渊明的典故。陶渊明是东晋末期人,有兼济天下的抱负,却只做了享有“五斗米”的小官。他不满于当时混乱不堪的局势,挂冠归隐,回乡后终日饮酒赋诗、耕田垦地,过着“携酒去,载诗归”的诗酒人生。醉日多:清醒时少。

"百年何足度":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 足度:过得很快的意思。,百年:《列子·杨朱》:“百年,寿之大齐,得百年者千无一。”故借指人的一生。

"乘兴且长歌":还是乘着酒兴,赋诗作文,来自寻快乐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醉后》是唐初诗人王绩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用典,以阮籍、陶潜沉湎饮酒的状态为引,后两句议论,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观点。运用典故(阮籍、陶潜)增强诗意,通过对比二人“醒时少”与“醉日多”,极言饮酒之态,后两句直抒胸臆,展现出对人生的思考。此诗淳朴直率,措辞朴素,摆脱了六朝绮丽习气与宫廷诗“精英”氛围,真挚疏放,大有魏晋高风,在唐初诗坛别具一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诗人

王绩(585~644),唐代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大儒王通之弟,性格简傲,嗜酒。王绩作诗继承了阮籍与陶潜咏怀言志的传统,并喜写饮酒和田园生活,借以排遣怀才不遇的苦闷,高情胜气,独步当时。其诗风质朴清新,不染雕琢浮华旧习,真率自然,平淡质朴。其文骈散兼长,疏朗明快,清新可诵。代表作品有《野望》《秋夜喜遇王处士》。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醉后》由王绩所写。王绩身处隋末唐初,仕途坎坷,虽有济世之志却不得施展,后归隐山林。他借饮酒排遣失意,此诗便是在酒意盎然时,为抒发人生感慨而作,以阮籍、陶潜自况,感慨人生短暂,不如乘兴行乐,反映了其仕途不遇后寻求精神解脱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抒怀诗。诗中通过“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的典故,描绘了两位古人沉湎饮酒的状态,进而表达“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的人生态度,体现了诗人将酒醉当作逃避人生失意的途径,传达出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观点。这是一首写人生感慨题材的五言绝句,借阮籍、陶潜饮酒的景象,写出了对人生苦短的喟叹与放达行乐的选择。

2. 写作手法

用典:“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借用阮籍、陶潜的典故。阮籍生活于魏晋之际,纵酒避世;陶潜归田后终日饮酒赋诗。二人一“醒时少”,一“醉日多”,极言沉湎饮酒之态,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纵深感。

3. 分段赏析

王绩此诗开篇便提及阮籍与陶渊明,“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一个鲜少清醒,一个常处于醉态,生动勾勒出二人沉湎于酒的模样。王绩在诸多诗作里,对阮籍和陶潜不吝赞美。阮籍是蔑视世俗的先锋,以不羁之态对抗时俗;陶潜乃自由清高的隐士,寄情山水,远离尘嚣。对于郁郁不得志的王绩而言,他们的言行思想犹如指引前路的标杆。即便醉后赋诗,王绩仍念及二人,足见他对阮、陶身世的深刻共情与同病相怜。“百年何足度”,王绩自问后自答“乘兴且长歌”。在他心中,酣饮至醉,不仅能驱散现实烦忧,还可激发文思、催生诗兴。尽管诗中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念,可这与他济世安邦的抱负相悖。仕途不顺后,归隐山林成为他的无奈之选。虽置身精神贵族之列,却依旧难以彻底挣脱失意的枷锁。故而,诗酒相伴的“乘兴”背后,或许藏着仕途不顺的“败兴”。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文风质朴率真,用词简洁平实,未作过多雕琢修饰。它跳脱出六朝诗歌绮靡的旧习,也摒弃了当时宫廷诗所带有的“精英”格调,以真诚自然、疏朗放达的姿态,尽显魏晋名士的潇洒风度与不羁气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诗人处于隋灭唐兴之际,历仕二朝。唐初,由于统治阶级的需要和提倡,当时的诗坛上,大都依然“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而王绩却能自拔于颓靡绮丽风气,借典明志,直抒胸臆,给人一种立意清新、语言质朴、诗风自然的感觉,实是难能可贵。

浙江省文学学会会员姜汉林《历代官怨诗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薛涛《句》

下一篇:唐·白居易《感发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