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guì
wèn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王绩浏览量:1
wèn
chūn
guì
táo
zhèng
fēn
huá
nián
guāng
suí
chù
mǎn
shì
huā
chūn
guì
chūn
huá
néng
jiǔ
fēng
shuāng
yáo
luò
shí
xiù
jūn
zhī

译文

问春桂:你看那桃花李花开得正盛,香气芬芳。美好的春光到处都是,为什么唯独你没有开花。春桂答:春天的繁华怎么能长久呢。等到秋风吹起、花朵凋零的时候,只有我还在绽放,你知道吗。

逐句剖析

"问春桂":问春桂:

"桃李正芬华":你看那桃花李花开得正盛,香气芬芳。

# 芬:一作芳。

"年光随处满":美好的春光到处都是,

"何事独无花":为什么唯独你没有开花。

"春桂答":春桂答:

"春华讵能久":春天的繁华怎么能长久呢。

"风霜摇落时":等到秋风吹起、花朵凋零的时候,

"独秀君知不":只有我还在绽放,你知道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桂问答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绩创作的一组咏物诗。通过人与春桂的对话展开主题。上篇以问春桂起笔,先描绘桃李盛开的景象,再以反问句式“何事独无花”表达对春桂不开花的疑惑,暗含对春桂特立独行的关注;下篇以春桂答回应,用“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不”点明自身价值在于寒冬绽放的特质,形成鲜明对比。语言质朴自然,以简练对话传递深刻哲理,体现了王绩诗歌平实中见深意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诗人

王绩(585~644),唐代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大儒王通之弟,性格简傲,嗜酒。王绩作诗继承了阮籍与陶潜咏怀言志的传统,并喜写饮酒和田园生活,借以排遣怀才不遇的苦闷,高情胜气,独步当时。其诗风质朴清新,不染雕琢浮华旧习,真率自然,平淡质朴。其文骈散兼长,疏朗明快,清新可诵。代表作品有《野望》《秋夜喜遇王处士》。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拟人:本诗将“春桂”与“桃李”人格化,赋予其对话能力,使自然景物具有人的情感与思想。如“问春桂”“春桂答”,以问答形式展开,使春桂具有独立意识,能回应桃李的质疑(“何事独无花”),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与哲理性。双关:“春华”一词双关,既指春天的繁花(如桃李之花),又暗喻人生的青春年华。桃李以“年光随处满”质问春桂,而春桂以“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不”回应,暗示真正的价值不在一时绽放,而在经得起时间考验(“独秀”),赋予诗歌更深层的意蕴。对比:诗中以桃李的“芬华”与春桂的“无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春桂的特立独行。桃李在春日争艳,而春桂选择在风霜中“独秀”,二者命运迥异,却暗含对不同生命价值的思考——桃李短暂绚烂,春桂则坚韧持久(“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不”),深化了主题。

2. 分段赏析

上篇“问春桂,桃李正芬华”以设问开篇,以“桃李芬华”的盛放反衬春桂未花的“独无花”,暗喻世俗对显达功名的追逐与诗人对孤高品格的坚守;“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借“年光”流逝的普遍性,质问春桂为何违背时序,实则暗含对生命独特性的思考——桃李顺应时令而开,春桂却选择逆寒而绽,两者皆有其存在合理性。下篇“春桂答”语“春华讵能久”以反诘收束,直言绚烂春华终将凋零,呼应首句桃李的“芬华”短暂;“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不”则借风霜摧折的逆境,凸显春桂“独秀”的孤傲,既是对“何事独无花”的回应,亦暗含诗人对逆境中坚守本心的自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褚亮《临高台》

下一篇:唐·崔融《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