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知几日":浮浅的人生能有多少日子,
# 浮生:古人认为世事无定,生命短促,故称人生为“浮生”。按:“浮”,《全唐诗》注“一作在”,明刻本、明钞本作“在”。无状,犹言“莫效”。
"无状逐空名":没有建树却去追逐虚无的名声。
"不如多酿酒":不如多酿造些酒,
"时向竹林倾":时常对着竹林倾饮。
# 竹林:这里是双关语,兼用“竹林七贤”的典故。
初唐诗人
王绩(585~644),唐代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大儒王通之弟,性格简傲,嗜酒。王绩作诗继承了阮籍与陶潜咏怀言志的传统,并喜写饮酒和田园生活,借以排遣怀才不遇的苦闷,高情胜气,独步当时。其诗风质朴清新,不染雕琢浮华旧习,真率自然,平淡质朴。其文骈散兼长,疏朗明快,清新可诵。代表作品有《野望》《秋夜喜遇王处士》。
1. 写作手法
用典:“时向竹林倾”运用了“竹林七贤”的典故。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末期至西晋初期的七位名士,他们常常聚会于竹林,饮酒赋诗,以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诗人在此句中以“竹林”代指隐逸之地,表达自己因对官场名利的厌倦,而选择隐居田园、饮酒自适的闲适生活,与竹林七贤追求的精神境界相呼应。对比:“浮生知几日,无状逐空名”这两句通过对比“浮生短暂”与“追逐虚名”,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名利虚无的深刻认识。意象组合:“不如多酿酒,时向竹林倾”这两句诗中,“竹林”暗合魏晋名士的高洁风骨,而“酿酒”则表达了诗人对浮生短暂的感慨和对名利的淡泊。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浮生知几日,无状逐空名。”这两句诗中“浮生”一词体现出诗人对人生的看法,认为人生虚幻短暂。“知几日”则进一步强调了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有限。“无状”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反思,“逐空名”则点明了这种行为的盲目和虚无。这两句为全诗奠定了感慨人生的基调,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后两句:“不如多酿酒,时向竹林倾。”这两句诗中“不如”一词表明诗人态度的转变,从对过去的反思转向对未来的选择。“多酿酒”不仅是为饮酒做准备,更象征着一种自我满足和对生活的享受。“时向竹林倾”描绘出诗人在竹林中独自饮酒的画面,竹林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高洁、清幽,诗人选择在此饮酒,体现出他对宁静、自由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
3. 作品点评
王绩的诗歌延续了陶渊明的田园诗风,其真挚洒脱的风格对初唐格律诗的发展有推动作用。《独酌》这首诗篇幅短小却蕴含着人生哲理,是唐代五言绝句的早期典范之一。
上一篇:唐·白居易《犬鸢》
下一篇:唐·杜甫《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