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昔未定":大汉王朝尚未安定,
"强秦犹擅场":强秦仍占据霸主地位。
# 擅场:压倒全场。此处指占据统治地位。
"中原逐鹿罢":中原群雄逐鹿结束,
# 逐鹿:比喻争夺天下。
"高祖郁龙骧":高祖刘邦蓄势待发。
# 龙骧:形容气概威武。,郁:盛。,高祖:即汉高祖刘邦。
"经始谋帝坐":营建帝都谋划深远,
# 经始:开创事业。
"兹焉壮未央":未央宫巍峨壮丽。
# 壮未央:指建造壮丽的未央宫。,兹焉:在这个地方。
"规模穷栋宇":规模穷尽栋宇之极,
# 穷栋宇:指宫殿穷极奢丽。
"表里浚城隍":表里疏浚护城河壕。
# 表里:内外。
"群后崇长乐":群臣尊崇长乐宫,
# 群后崇长乐:指在长乐宫朝见诸侯、群臣。
"中朝增建章":中朝增建建章宫。
# 建章:指建章宫。,中朝:指西汉中期。
"钩陈被兰锜":钩陈卫队列阵兰锜,
# 兰锜:兵器架,此处指武卫。,钩陈:指帝王后宫。
"乐府奏芝房":乐府奏响芝房雅乐。
# 芝房:即《芝房之歌》,是称颂祥瑞的乐曲。,乐府:指汉时创建的音乐机构。
"翡翠明珠帐":翡翠明珠装饰帷帐,
"鸳鸯白玉堂":鸳鸯白玉砌成华堂。
"清晨宝鼎食":清晨以宝鼎盛食,
# 宝鼎食:列鼎而食。
"闲夜郁金香":闲夜郁金香薰衣袍。
# 闲夜:夜静。
"天马来东道":西域良马自东方进贡,
# 天马:指汉武帝得到大宛汗血马。
"佳人倾北方":北方倾国倾城的佳人齐聚宫廷。
"何其赫隆盛":何等赫赫盛世,
"自谓保灵长":自以为能永保国祚绵长。
"历数有时尽":天命终有尽时,
# 历数:指天命。
"哀平嗟不昌":哀帝平帝时国运衰微。
# 哀平:指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他们称帝时,外戚擅权,政治混乱。
"冰坚成巨猾":王莽如冰坚成巨猾,
# 巨猾:异常奸狡的人。此处指王莽。,冰坚:比喻时机成熟。
"火德遂颓纲":火德汉室纲纪颓败。
# 颓纲:败坏纲纪。此指西汉灭亡。,火德:汉王朝旗帜尚赤,协于火德。此处指汉王朝。
"奥位匪虚校":篡位者非虚占天命,
"贪天竟速亡":贪天之功终致速亡。
# 速亡:指王莽的新朝仅维持十五年就告灭亡。
"魂神吁社稷":魂神哀叹社稷倾覆,
"豺虎斗岩廊":豺虎在宫廊搏斗。
# 岩廊:此处指朝廷。,豺虎:喻奸邪之人。
"金狄移灞岸":金狄铜人迁灞岸,
# 金狄:铜人。
"铜盘向洛阳":十二铜盘徙洛阳。
"君王无处所":君王无处容身,
"年代几荒凉":年代荒凉几度更迭。
"宫阙谁家域":宫阙已成他人领地,
"蓁芜罥我裳":荆棘缠绕我衣衫。
# 罥:缠绕,挂牵。
"井田唯有草":井田荒芜唯见野草,
"海水变为桑":海水倒灌变桑田。
# 海水变为桑:即“沧海桑田”。形容变化极大,面目全非。
"在昔高门内":昔日高门贵第,
"于今岐路傍":今成岔路旁荒丘。
"余基不可识":残基难辨旧貌,
# 余基:残存的屋基。
"古墓列成行":古墓排列成行。
"狐兔惊魍魉":狐兔惊惶魍魉现,
"鸱鸮吓獝狂":鸱鸮吓退獝狂兽。
# 獝狂:古代传说中的恶鬼。,吓:怪叫声。,鸱鸮:猫头鹰。
"空城寒日晚":空城寒日西沉,
"平野暮云黄":平野暮云苍茫。
"烈烈焚青棘":烈火烧尽青荆棘,
"萧萧吹白杨":萧萧寒风吹白杨。
"千秋并万岁":千秋万代兴亡事,
"空使咏歌伤":空余悲歌断人肠。
初唐诗人
王绩(585~644),唐代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大儒王通之弟,性格简傲,嗜酒。王绩作诗继承了阮籍与陶潜咏怀言志的传统,并喜写饮酒和田园生活,借以排遣怀才不遇的苦闷,高情胜气,独步当时。其诗风质朴清新,不染雕琢浮华旧习,真率自然,平淡质朴。其文骈散兼长,疏朗明快,清新可诵。代表作品有《野望》《秋夜喜遇王处士》。
1. 分段赏析
第一段:“大汉昔未定,”至“乐府奏芝房。”诗歌开篇以汉代秦的历史转折为背景,通过“强秦擅场”与“高祖龙骧”的对比,展现汉朝初立的动荡与刘邦的雄才大略。“经始谋帝坐”至“浚城隍”描绘未央宫的宏伟营建,象征汉室基业的稳固;“群后崇长乐”“中朝增建章”则渲染宫廷气象的恢弘与礼乐制度的完备。此段以宏阔笔法勾勒汉初的兴盛,暗含对开国气象的追慕。第二段:“翡翠明珠帐,”至“自谓保灵长。”此段极写汉室鼎盛时期的奢靡生活。“翡翠明珠”“鸳鸯白玉”等意象堆砌出宫廷的富丽堂皇,“宝鼎食”“郁金香”则暗示享乐无度。末句“自谓保灵长”暗含讽喻,揭示统治者沉溺享乐、无视危机的短视,为后文衰亡埋下伏笔。第三段:“历数有时尽,”至“豺虎斗岩廊。”“历数有时尽”转折至汉室衰微,“冰坚成巨猾”以“冰”喻外戚(如王莽)的阴险,“火德颓纲”暗指汉朝火德天命的崩塌。哀帝、平帝时期的政治腐败与权臣篡位被浓缩为“豺虎斗岩廊”的惨烈画面,批判统治者贪天之功而速亡的宿命。第四段:“金狄移灞岸,”至“空使咏歌伤。”末段以汉宫遗址的荒芜景象收束全诗。“金狄”(铜人)迁离灞岸、“铜盘”移至洛阳,暗示政权更迭的动荡;“狐兔惊魍魉”“鸱鸮吓獝狂”以凄厉意象渲染废墟的阴森。结尾“千秋并万岁”与“空使咏歌伤”形成强烈反差,将历史兴亡的宏大叙事凝缩为永恒的哀婉,呼应王绩身处隋唐易代之际对乱世的深切体悟。
上一篇:唐·白居易《三适赠道友》
下一篇:唐·杜牧《逢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