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ú
láng
zèng
xīn
pàn
guā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zài
cháng
ān
zuì
huā
liǔ
hóu
guì
tóng
bēi
jiǔ
àn
yáo
líng
háo
shì
qián
fēng
liú
kěn
luò
rén
hòu
hóng
yán
shào
nián
zhāng
tái
zǒu
zhuó
jīn
biān
wén
zhāng
xiàn
lín
diàn
殿
yān
liú
dài
mào
yán
jūn
wèi
cháng
nìng
zhī
cǎo
dòng
fēng
chén
hán
jīng
lái
qín
gōng
táo
xiàng
míng
kāi
chóu
yuǎn
zhé
láng
jīn
fàng
shè
huí

译文

往昔我们在长安醉眠花柳,与王公贵胄们同杯喝酒。豪士面前,气岸凛然,什么时候风流肯落他人之后。当时夫子正青春,我也当少年之时,在章华台走马挥金鞭。在麒麟殿献纳文章,听歌看舞淹留在豪华﹑珍贵的玳瑁宴席。原以为咱们就这样长久过下去了,那知道草动风尘起,那安禄山小子反了。函谷关忽报胡马杀来,皇上身边的人一个个得以提拔,如同秦宫向阳的桃李开得格外绚丽。我现在却远谪到夜郎去,愁死我了,何日朝廷金鸡大赦,让我回来?

逐句剖析

"昔在长安醉花柳":往昔我们在长安醉眠花柳,

"五侯七贵同杯酒":与王公贵胄们同杯喝酒。

# 七贵:潘岳《西征赋》:窥七贵于汉庭。李善注七姓谓吕、霍、上官、赵、丁、傅、王也。唐人多以汉暗喻本朝之事,故五侯七贵借指当时与李白结交的达官显贵。,五侯:《汉书·元后传》:河平二年,上悉封舅谭为平阿侯,商成都侯,立红阳侯,根曲阳侯,逢时高平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

"气岸遥凌豪士前":豪士面前,气岸凛然,

# 气岸:犹意气。

"风流肯落他人后":什么时候风流肯落他人之后。

"夫子红颜我少年":当时夫子正青春,我也当少年之时,

"章台走马著金鞭":在章华台走马挥金鞭。

# 章台:汉时长安城有章台街,是当时长安妓院集中之处,后人以章台代指妓院赌场等场所。

"文章献纳麒麟殿":在麒麟殿献纳文章,

# 麒麟殿:汉代宫殿名。

"歌舞淹留玳瑁筵":听歌看舞淹留在豪华﹑珍贵的玳瑁宴席。

# 玳瑁筵:筵,席也。玳瑁筵为诗中常用语,盖华靡之席,黑白交织,有似玳瑁纹,故云。,淹留:停留。淹,滞留。

"与君自谓长如此":原以为咱们就这样长久过下去了,

"宁知草动风尘起":那知道草动风尘起,那安禄山小子反了。

"函谷忽惊胡马来":函谷关忽报胡马杀来,

"秦宫桃李向明开":皇上身边的人一个个得以提拔,如同秦宫向阳的桃李开得格外绚丽。

"我愁远谪夜郎去":我现在却远谪到夜郎去,愁死我了,

# 谪:封建时代特指官吏降职,调往边外地方。

"何日金鸡放赦回":何日朝廷金鸡大赦,让我回来?

# 金鸡放赦:金鸡,古代颁布赦诏时所用的仪仗。后用作大赦之典。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流夜郎赠辛判官》是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通过对比往昔在长安与权贵同饮、才华横溢的春风得意生活与战乱后被贬夜郎的落魄悲凄,深刻描绘了个人命运随时代变迁的无奈,同时透露出诗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对现状的无奈以及对未来赦还的期盼,并暗含期待援引之意。诗中巧妙运用对比、象征与借代等手法,以“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为转折,将前后情感紧密相连,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李白在逆境中不失豪迈、对未来仍怀希望的复杂心境,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结构紧凑、手法高超的佳作,充分体现了李白作为唐代伟大诗人的卓越才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代诗人李白,在乾元元年(758年)春天,因参与永王李璘的幕府事务而获罪,随后被朝廷流放至夜郎(现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在流放初期,他遇到了可能曾在翰林时期结识的朋友辛判官。在一次聚会中,辛判官对李白表达了深切的同情与安慰。受此触动,李白创作了这首《流夜郎赠辛判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流夜郎赠辛判官》是一首七言古诗,同时也是一首抒情题材的诗。此诗通过前八句描绘了诗人昔日春风得意、生活奢华的场景,中两句作为转折,巧妙地连接了前后情感,末四句则详细叙述了战乱爆发后诗人生活的落魄与无奈。

2. 写作手法

对比:这是本诗最显著的写作手法。诗人通过对比昔日长安的繁华生活与今日被贬夜郎的落魄境遇,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而更加突出了自己内心的苦闷与无奈。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更加深刻。借景抒情:诗人在描述过去和现在的生活时,巧妙地运用了景物描写来烘托情感。如“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描绘了长安的繁华景象,与后来的“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的落魄形成鲜明对比,借以抒发自己的哀怨之情。直抒胸臆:诗人在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盼和对友人的期待时,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如“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和末两句对辛判官的期待,都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想法和情感。

3. 分段赏析

诗的前八句,李白描绘了昔日他在长安的奢华生活。他与权贵们开怀畅饮,醉眠花柳之间,生活无比奢华。他风华正茂,手握金鞭,走马章台,出入宫廷,享受着无尽的荣耀与宠爱。那时,他能够在宫殿中为皇帝呈献文章,在酒席上流连忘返,地位显赫。然而,中间两句诗笔锋一转,将读者从昔日的繁华拉回现实的残酷。安史之乱的爆发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生活,叛军攻陷潼关,占领两京,一切美好瞬间化为泡影。最后四句,李白描述了战乱后的生活。他眼见国家罹难,生民涂炭,却无能为力,只能独自远谪夜郎,漂泊天涯。他渴望朝廷能够大赦天下,让他有机会重新回归朝廷,为国家尽一份力。在这四句中,李白也含蓄地表达了对辛判官的期待,希望他能伸出援手,助他早日回归。尽管有观点认为此诗因李白的炫耀之意而显得庸俗,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李白在穷苦潦倒之时对昔日春风得意生活的眷念,以及他对未来的期盼与无奈。

4. 作品点评

诗中展现了诗人面对失去繁华与功名时的凡俗痛苦,但这并未成为他精神生活的主导。相反,在更多的痛苦与不如意中,诗人选择将精神寄托于大自然,展现出一种睥睨一切、狂放飘逸的非凡气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诗辞气粗豪,直而不婉,虽为白之所作,亦是流离患难之余,吐露不平之气,率意狂吟以成章耳,

明朱谏《李诗选注》

# 详其诗意.似斥宫掖。第非所宜言耳。

明学者胡震亨《李诗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司空图《上方》

下一篇:唐·徐夤《画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