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斗稀":天边的星辰渐渐隐入晓雾,
# 星斗:即星星。
"钟鼓歇":钟声鼓乐也已停歇在远处,
# 钟鼓:城上报时的钟鼓声。
"帘外晓莺残月":窗外的晓莺啼送着残月西沉。
"兰露重":兰花上凝结着沉重的晨露,
"柳风斜":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 柳风斜:柳在风中被吹得枝叶倾斜着。
"满庭堆落花":庭院里堆满了落花。
"虚阁上":空荡荡的楼阁上,
# 虚阁:空阁。
"倚阑望":我倚靠着栏杆远望,
# 倚阑:即“倚栏”。鄂本作“倚兰”,误。
"还似去年惆怅":心中还和去年一样惆怅。
"春欲暮":春天就要过去了,
"思无穷":思念如潮水般无穷无尽,
"旧欢如梦中":旧日的欢愉已如梦境中一般虚幻。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全词通过描绘春暮黎明时分的残月、落花等孤寂景象,抒发了主人公倚栏遥望时对逝去旧欢的无限怅惘与恍如隔世的思念之情。
2. 写作手法
多感官描写:“星斗稀,钟鼓歇”以视觉星移、听觉鼓息勾勒破晓时分,暗示长夜将尽的孤寂;“兰露重,柳风斜”则触觉露凝、体感风拂,细腻传递暮春晨间的清寒;“晓莺残月”以听觉莺啼、视觉残月交织,更添凄婉。“倚栏望”以动作带出视觉延伸,而“旧欢如梦中”则虚化感官,将现实萧索与记忆幻境叠合,深化怅惘。全篇通过多维度感官叠加,将时空流转与情思绵邈融为一体,语淡而境深。
3. 分段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以细腻笔触勾勒晨光初现的景致。开篇三句从视觉与听觉双重维度展现破晓时分的特征:当东方既白,夜幕渐退,天际星辰渐次隐没,唯余零星数点,故曰“星斗稀”;而报晓的晨钟与更鼓已然停歇,暗示夜色完全褪去。前两句取景高远,后句"帘外晓莺残月"则将视线拉回近处,透过雕花窗棂,可见晨光中啼鸣的黄莺与西斜的残月。词人精心选取星辰、钟鼓、莺啼、残月等意象,既准确点明时间节点,又通过物象组合暗示人物存在——虽未直接描写闺中人,但晨昏交替的景致中已隐现其活动踪迹。继三句转写庭院景致:夜露凝重,晓风斜吹,满院落红成阵,昭示暮春时令。词人以“露重”显夜寒未散,“风斜”状晨风力度,“落花”示春光将尽,三组意象层层递进,既展现空间位移,又暗含时间流动。此时虽未直述人物情态,但萧索春景与凄清晨声交织,已透露出主人公面对凋零景象时的怅惘心绪。全片看似纯然写景,实则景中寓情:冷色调的"残月"与飘零的"落花",既是自然物象,更是人物情思的投射,暗示着深闺女子独对良辰易逝的幽怨。下片聚焦人物情态,以动作描写推进情感层次。起笔“登楼遥望”构成全词枢纽,“虚”字堪称点睛之笔:既指凭栏所见空寂之景,更暗含盼归不遇的怅然心境。凭栏远眺的动作触发绵长思绪,“还似去年”四字将时空延伸,揭示这种望眼成空的惆怅已非一日之寒。词人以“似去年”与“如梦中”构成双重时空折叠,既写当下登临的失落,更溯及往昔欢愉的虚幻。春色将暮的时令暗示,与"相思难寄"的情感现实相互映照,共同构建起美人迟暮的忧惧与旧梦难温的怅惘。结句“旧欢如梦中”以举重若轻之笔收束全篇。表面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蕴含着情感的惊涛骇浪:往日缱绻已成镜花水月,只能在午夜梦回时追寻。这种将现实欢愉虚化为记忆幻影的笔法,形成了时空错位感。词人刻意淡化了悲情的浓度,却通过“思无穷”的留白,让思念的绵长与失落的无尽在字里行间流淌。
4. 作品点评
该词意境深远,既可解读为思妇怀人之情,亦暗含士人失志之叹。全篇语言凝练而情致深挚,将人物内心迂回婉转的眷恋与怅惘层层渲染,呈现出回环跌宕的情感脉络,在温庭筠词作中堪称独标一格。
# “帘外晓莺残月”,妙矣。而“杨柳岸晓风残月”更过之。宋诗远不及唐,而词不多让,其故殆不可解。
明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一
# “兰露重”三句,与“塞雁”“城乌”义同。
清张惠言《词选》
# “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此又言盛者自盛,衰者自衰,亦即上章(《更漏子·柳丝长》)苦乐之意。颠倒言之,纯是风人章法,特改换面目,人自不觉耳。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 此首总结四首……下阕追忆去年已在惆怅之时,由此日旧欢回首,更迢遥若梦矣。
清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上一篇:唐·韩偓《避地寒食》
下一篇:唐·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