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ǔ

朝代:唐作者:方干浏览量:2
yáo
fēng
chuī
lín
ruǎn
shèng
tài
nóng
shuí
wéi‌
shí
ruò
nán
chí
xué
zhī
fān
xiù
chéng
zhuāng
zhǎn
méi
pān
zhé
huái
怀
yǒu
yòu
shī

译文

柳枝在风中摇曳,惹得风也来吹拂它,靠近堤岸的柳枝柔软得胜过丝线。柳枝姿态柔美浓郁,却无人能够真正赏识它,它力量柔弱,自然难以自我支撑。柳枝像在学习跳舞,翻动枝条如同翻动衣袖,柳叶好似在呈现妆容,展开的叶片就像展开的眉毛。为什么一旦攀折柳枝,就会引发怀念友人并题诗的思绪呢。

逐句剖析

"摇曳惹风吹":柳枝在风中摇曳,惹得风也来吹拂它,

"临堤软胜丝":靠近堤岸的柳枝柔软得胜过丝线。

"态浓谁为识":柳枝姿态柔美浓郁,却无人能够真正赏识它,

# 为:一作解。

"力弱自难持":它力量柔弱,自然难以自我支撑。

"学舞枝翻袖":柳枝像在学习跳舞,翻动枝条如同翻动衣袖,

"呈妆叶展眉":柳叶好似在呈现妆容,展开的叶片就像展开的眉毛。

"如何一攀折":为什么一旦攀折柳枝,

"怀友又题诗":就会引发怀念友人并题诗的思绪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柳》是唐代诗人方干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围绕柳树展开,既描绘了柳树的姿态和神韵,又借柳抒发了怀友之情。首联描绘了柳枝在风中摇曳、柔软的姿态,展现出柳树的外在形态。颔联通过“态浓”“力弱”赋予柳树以人的情感和特点,暗示柳树的柔美与脆弱。颈联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将柳枝比作舞动的衣袖,柳叶比作展开的眉毛,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柳树的美。尾联则由柳枝的攀折联想到怀友题诗,将自然景观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整首诗通过对柳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柳树的赞美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方干(809~886?),唐代诗人。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举进士不第,隐居于会稽镜湖。咸通至中和间,以诗著名江南,交游颇广。其诗多酬和之作,亦常抒写羁旅之思及闲适出世之想,还主张苦吟,自言“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诗风近贾岛、姚合,气格清迥,意度闲远。在晚唐纤靡俚俗之中独能自振,工于律绝,清润小巧,且多警句。代表作品有《感怀》《鉴戒录》。有《玄英先生诗集》10卷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描绘了柳枝在风中摇曳的动态和柔软的质地。“摇曳惹风吹”,“摇曳”生动地表现出柳枝在风中轻轻摆动的姿态,“惹”字赋予柳枝以主动性,仿佛柳枝主动招惹风来吹拂它,使画面更加生动。“临堤软胜丝”,点明柳枝靠近堤岸,且柔软得胜过丝线,突出了柳枝的柔软质感,为读者勾勒出柳树在风中摇曳的柔美画面。颔联“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通过赋予柳树以人的情感和特点,进一步刻画柳树的形象。“态浓”形容柳枝姿态柔美浓郁,“谁为识”则表达了柳树的柔美无人能够真正赏识的感慨,暗示了柳树的孤独。“力弱自难持”,指出柳树力量柔弱,自然难以自我支撑,突出了柳树的脆弱。这两句诗通过拟人的手法,使柳树具有了人的情感和性格,丰富了柳树的形象内涵。颈联“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柳树的灵动之美。“学舞枝翻袖”,将柳枝比作正在学习跳舞的人,翻动的枝条如同翻动的衣袖,形象地表现出柳枝在风中舞动的动态。“呈妆叶展眉”,把柳叶比作正在呈现妆容的人,展开的叶片就像展开的眉毛,生动地描绘出柳叶的形态。这两句诗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拟人,使柳树的形象更加生动。尾联“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由柳枝的攀折联想到怀友题诗,将自然景观与情感抒发相结合。“如何一攀折”,以疑问的语气,引发读者对攀折柳枝这一行为的思考。“怀友又题诗”,则点明了攀折柳枝会引发诗人怀念友人并题诗的思绪,将柳树与友情联系起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在中国文化中,柳与“留”谐音,常被用来表达离别之情,诗人由攀折柳枝联想到怀友,符合文化传统和情感逻辑,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贯休《怀张为、周朴》

下一篇:唐·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