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ūn
shān

朝代:唐作者:方干浏览量:1
céng
fāng
wài
jiàn
wén
shuō
jūn
shān
yuán
shì
kūn
lún
shān
dǐng
shí
hǎi
fēng
chuī
luò
dòng
tíng

译文

曾经在世外见到麻姑,听说君山古时候本无。原是昆仑山顶一块石,飓风吹来落入洞庭湖。

逐句剖析

"曾于方外见麻姑":曾经在世外见到麻姑,

# 麻姑:神话中仙女名。传说东汉桓帝时曾应仙人王远(字方平)召,降于蔡经家,为一美丽女子,年可十八九岁,手纤长似鸟瓜。蔡经见之,,方外:世外。指仙境或僧道的生活环境。《楚辞远游》,于:一作游。

"闻说君山自古无":听说君山古时候本无。

# 君山:在湖南洞庭湖口,又名湘山、洞庭山,山势奇秀,景色旖旎。,闻:听说。

"元是昆仑山顶石":原是昆仑山顶一块石,

# 昆仑:山名,绵亘在今新疆、西藏和青海,在古代传说中是神仙遨游的地方。,元:原来,原本。一作云。

"海风吹落洞庭湖":飓风吹来落入洞庭湖。

#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中国第二大淡水湖,素召八百里洞庭之称。湘、资、沅、澧四水汇流于此,在岳阳县城陵矶入长江。,落:落到。,海风:飓风。海,古代称塞外湖泊亦曰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君山》是唐代诗人方干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一作程贺诗。诗歌围绕君山的来历展开想象。诗人借曾遇女仙麻姑之事,以奇幻的笔触,打破人们对君山的常规认知,称君山本是昆仑山顶之石,被海风吹落至洞庭湖,展现出独特的神话想象与浪漫情怀。诗中运用神话传说,通过虚构与麻姑的对话,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与奇幻感。语言简洁明快,却意境深远,以奇特想象吸引读者。首句引入神话人物麻姑,营造神秘氛围;次句借麻姑之口设悬念;后两句揭开君山来历谜底,使想象更具震撼力。以新颖奇妙的构思、浪漫的神话元素,展现了方干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既丰富了君山这一意象的文化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方干(809~886?),唐代诗人。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举进士不第,隐居于会稽镜湖。咸通至中和间,以诗著名江南,交游颇广。其诗多酬和之作,亦常抒写羁旅之思及闲适出世之想,还主张苦吟,自言“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诗风近贾岛、姚合,气格清迥,意度闲远。在晚唐纤靡俚俗之中独能自振,工于律绝,清润小巧,且多警句。代表作品有《感怀》《鉴戒录》。有《玄英先生诗集》10卷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通常被认定为方干的作品,不过部分诗集标注“一作程贺诗”。方干的诗集中有《早发洞庭》,由此可知他曾游览过洞庭湖。据此推测,《题君山》应是方干游洞庭湖期间所作,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切考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咏物诗。借神话传说,从虚处着笔,通过描述诗人与麻姑的奇遇及麻姑所言,神化君山来历,传达出君山给人的奇异感受,间接描绘出君山的奇美,展现出诗人独特的想象力与浪漫情怀。

2. 分段赏析

开篇“曾于方外见麻姑”,诗人好似开启了一段神秘的神话之旅,直接告知读者自己曾在尘世之外的仙境,与仙女麻姑不期而遇。这一开头极为突兀,乍看之下与君山毫无关联,仿佛偏离了主题。然而,这恰恰是诗人的巧妙构思之处。在众多方外神仙里,独独邂逅麻姑,并非偶然。据《神仙外传》记载,麻姑看似青春妙龄,“年可十八九”,却见证了三次沧海桑田的巨变,丰富的阅历使她知晓诸多鲜为人知的奇闻轶事。紧接着“闻说君山自古无”,麻姑向诗人透露了一件新奇之事——君山在远古时期并不存在。此句与首句之间,在情节上有巧妙的跳跃,实际上隐含着诗人向麻姑探寻君山来历的过程。世间谜团无数,诗人却独独对君山的来历充满好奇,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缘由。当诗人泛舟于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上,八百里湖面水波荡漾,四顾茫茫之际,却突然发现一座玲珑的君山兀立其中,“四顾凝无地,中流忽有山”(许棠《过君山》),这一意外的发现令诗人既惊喜又困惑,惊喜于君山的奇崛出现,又困惑于它那不同寻常的来历。于是,诗人带着这份好奇前往方外,向麻姑请教。这两句诗虽未对君山的形态、颜色作任何正面描写,却完全从虚处着笔,于闲笔中巧妙着色,通过营造神秘氛围,成功传达出君山给人带来的奇异之感。“君山自古无”这一说法,既出人意料,令人耳目一新,又契合了人们对君山来历的种种揣测,为后文引出君山的来历埋下了伏笔,恰似古代演义中“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设置,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后两句“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诗人终于揭开了君山来历的神秘面纱,答案令人惊叹不已:原来君山竟是昆仑山顶的一块灵石,被强劲的海风吹落到了洞庭湖。昆仑山在古代传说中,是神仙们往来遨游的圣地,那里有令人向往的瑶池阆苑,还盛产珍贵的美玉,古人常用“昆冈片玉”来形容世间极为罕见的珍奇之物。诗人将君山设想为昆仑山顶石,正是意在凸显君山的珍贵与不凡。“海风吹落”这一想象更是奇谲瑰丽,大胆而富有创造力。诗人的这种想象并非凭空而来,他在《题宝林寺禅者壁》中曾写道:“台殿渐多山更重,却令飞去即应难。”并在题下自注“山名飞来峰”,可见其想象受到了诸如“飞来峰”这类传说故事的启发。这两句诗以极度夸张和奇幻的想象,赋予了君山一个超凡脱俗的来历,进一步烘托出君山的神秘与奇美。诗人没有直接描绘君山的秀丽风光,而是从神话传说的角度,神化君山的起源,让读者在想象中感受君山的独特魅力,达到了“超以象外,得其圜中”(司空图《诗品》)的艺术境界,使君山的形象在读者心中更为生动且富有韵味,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整首诗通过奇特的想象与巧妙的构思,独辟蹊径地展现了君山的美,令人回味无穷。

3. 作品点评

此诗凭借超凡想象,绕开对君山直接描绘,借神化其来历着笔。将君山塑造成昆仑山顶灵石,被海风吹落至洞庭湖,以奇幻故事间接凸显君山奇美。恰如司空图《诗品》中“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所云,在想象与虚构间,勾勒出君山独特风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二诗(按指此篇《题君山》及《题宝林寺禅者壁》)写山均设奇想,惟其如此,所以不及初、盛唐,不及王、孟、李、杜。盖诸公皆兴发情至,与山水景物融会而出,晚唐诗人则不免用思虑经营,有时似精工胜于初、盛唐,而不及初、盛唐亦正在此。

近代近代古典文学研究家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胡曾《咏史诗·泸水》

下一篇:唐·罗隐《浮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