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年华似箭流":不知不觉年华如飞箭般流逝,
"朝看春色暮逢秋":清晨还在观赏春色,傍晚已迎来寒秋。
"正嗟新冢垂青草":正感慨新坟上刚生出青青草色,
"便见故交梳白头":转眼就看见老友已梳起满头白发。
"虽道了然皆是梦":虽说早已明白一切皆是梦幻,
"应还达者即无愁":但通达之人或许才能真正无愁无忧。
"破除生死须齐物":要破除生死之念需看透万物齐一,
"谁向穹苍问事由":谁又能向苍天追问世间事由。
"日乌往返无休息":太阳如同金乌般往返不停,
"朝出扶桑暮却回":清晨从扶桑升起,傍晚又返回原处。
"夜雨旋驱残热去":夜雨匆匆驱走残留的暑热,
"江风吹送早寒来":江风阵阵送来早到的清寒。
"才怜饮处飞花片":才怜惜饮酒处飘飞的花瓣,
"又见书边聚雪堆":又看见书页边堆积的雪团。
"莫恃少年欺白首":不要仗着少年时光欺侮白发老者,
"须臾还被老相催":片刻之间你也会被衰老催促追赶。
"世途扰扰复憧憧":世间道路纷扰又忙乱,
"真恐华夷事亦同":真担心天下万物的事理皆如此般。
"岁月自消寒暑内":岁月在寒冬酷暑中自行消逝,
"荣枯尽在是非中":荣华枯萎都在是是非非中轮转。
"今朝犹作青襟子":今日还是身着青衫的学子,
"明日还成白首翁":明日就已成了白头老翁。
"堪笑愚夫足纷竞":可笑愚笨之人还在争相竞逐,
"不知流水去无穷":不知流水般的光阴一去无穷。
晚唐诗人
方干(809~886?),唐代诗人。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举进士不第,隐居于会稽镜湖。咸通至中和间,以诗著名江南,交游颇广。其诗多酬和之作,亦常抒写羁旅之思及闲适出世之想,还主张苦吟,自言“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诗风近贾岛、姚合,气格清迥,意度闲远。在晚唐纤靡俚俗之中独能自振,工于律绝,清润小巧,且多警句。代表作品有《感怀》《鉴戒录》。有《玄英先生诗集》10卷传世。
1. 写作手法
起兴:以“不觉年华似箭流”起兴,慨叹岁月如白驹过隙。对比:“正嗟新冢垂青草,便见故交梳白头。”前者聚焦于新立坟冢上蓬勃生长的青草,后者捕捉故友鬓角斑白的瞬间,一“新”一“故”、一“死”一“老”,两种场景的对照,既映照出生命终结的必然,也折射出年华流逝的无情。用典:“今朝犹作青襟子,”是“青襟子”对《诗经》“子衿”典故的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以“青青子衿”寄托相思,原典中缠绵的情愫经方干提炼,转化为对人生时序更迭的慨叹。“青襟”作为学子的代称,与“白首翁”形成鲜明对照,既暗合原典中服饰意象的象征意味,又借少年至暮年的瞬间蜕变,折射出世事沧桑与命运无常。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以“不觉年华似箭流”开篇,生动地描绘出时光如飞箭般匆匆流逝的紧迫感。诗人通过“新冢垂青草”与“故交梳白头”两组意象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是新坟上青草葱郁,象征生命的消逝;另一边是老友鬓角染霜,代表岁月对生者的雕琢,借此展现出人世间生死交替的无常。诗末“破除生死须齐物”一句,明确提出了顺应自然、以道家齐物思想超脱生死界限的哲学观点,引导读者以豁达的心态看待生命的轮回。第二首诗着力刻画时光的永不停歇,以“日乌往返无休息”比喻太阳东升西落、循环往复,形象地体现了时间流逝的永恒性。诗人又巧妙运用“夜雨驱残热”“飞花片”等意象,夜雨驱散炎热象征着美好时光的短暂易逝,飘落的花瓣暗示繁华盛景难以长久留存。结尾“莫恃少年欺白首”以直白而有力的语言,向世人发出警示,告诫人们不要因青春年少而虚度光阴,应当珍惜当下,莫等岁月老去才追悔莫及。第三首诗借助“子衿”这一典故,抒发对世事沧海桑田般变幻的感慨。“荣枯尽在是非中”一针见血地揭示出人生的兴衰荣辱往往陷入是非纠葛,看似纷繁复杂的人生轨迹,实则充满虚妄。诗的末句“流水无穷”,以流水的永不停息作比,对世人汲汲于名利纷争的行为进行了辛辣讽刺,指出在历史长河与自然永恒面前,追逐名利的行为不过是徒劳无功的愚行,引人深思生命的真正意义与价值。
上一篇:唐·薛能《春日旅舍书怀》
下一篇:唐·韩愈《过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