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ái
xíng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sāo
cháng
bái
yuè
luó
shǔ
jǐn
jīn
chǐ
xiàng
chuáng
shǒu
luàn
yān
hóng
wàn
cǎo
qiān
huā
dòng
níng
bēi
zhì
suí
shí
rǎn
liè
xià
míng
xiāng
shè
měi
rén
tiē
píng
cái
féng
miè
jìn
zhēn
xiàn
线
chūn
tiān
zhuó
wèi
jūn
jiá
dié
fēi
lái
huáng
luò
yóu
yǒu
qíng
suí
fēng
zhào
qīng
xiāng
hàn
qīng
chén
yán
kāi
xīn
zhì
jūn
jiàn
cái
shì
yǐn
nán
kǒng
juān
rěn

译文

缫丝的时候希望它尽量长,而不在意它有多白净,越地的罗和蜀地的锦都要用镶有金粟的尺子来量。镶象牙的织机上,白玉般的纤手把红丝线错乱交织,织出万草千花,在碧绿底色上闪闪摇晃。可叹那白丝按照时尚染色,从织机上扯下时发出炫目的光。美人细心地把罗锦衣裳熨烫平整,针线痕迹一点看不出,靠的是裁缝手艺高强。到春天,美人穿起新衣为您舞蹈,招惹得蛱蝶飞来,黄鹏宛转低语。天空的飞絮游丝好像也有情意,随着微风,映着阳光,正合轻扬、高举。香汗和微尘沾污了衣衫的颜色,新装拿出来了,旧衣裳被收起,谁知道它将被扔到哪里。您没看见,人才得到荐举多不容易,还担心被抛弃,宁愿忍受着离乡背井的悲凄。

逐句剖析

"缫丝须长不须白":缫丝的时候希望它尽量长,而不在意它有多白净,

# 缫丝:抽茧出丝。

"越罗蜀锦金粟尺":越地的罗和蜀地的锦都要用镶有金粟的尺子来量。

# 金粟尺:即钿尺,尺上的星点用金粟嵌成。富贵家之物。,蜀锦:原指四川生产的彩锦。后亦为织法似蜀的各地所产之锦的通称。,越罗:越地所产的丝织品,以轻柔精致著称。

"象床玉手乱殷红":镶象牙的织机上,白玉般的纤手把红丝线错乱交织,

# 乱殷红:谓经纬错综。殷红,深红。,玉手:指织女。,象床:即织机,机床。一说以象牙饰床。象,一作“牙”。

"万草千花动凝碧":织出万草千花,在碧绿底色上闪闪摇晃。

# 动凝碧:光彩闪烁的样子。凝碧,深碧也。言丝织为罗、锦,遂有殷红、凝碧之色,故曰“不须白”。

"已悲素质随时染":可叹那白丝按照时尚染色,

# 已悲素质随时染:引据《墨子·所染》中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毕)则,已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染,一作“改”。

"裂下鸣机色相射":从织机上扯下时发出炫目的光。

# 色相射:各色互映。

"美人细意熨帖平":美人细心地把罗锦衣裳熨烫平整,

"裁缝灭尽针线迹":针线痕迹一点看不出,靠的是裁缝手艺高强。

"春天衣著为君舞":到春天,美人穿起新衣为您舞蹈,

"蛱蝶飞来黄鹂语":招惹得蛱蝶飞来,黄鹏宛转低语。

"落絮游丝亦有情":天空的飞絮游丝好像也有情意,

# 游丝:谓柳丝也。

"随风照日宜轻举":随着微风,映着阳光,正合轻扬、高举。

# 宜:一作“疑”。

"香汗轻尘污颜色":香汗和微尘沾污了衣衫的颜色,

# 污颜色:一作“污不著”;一作“似颜色”;一作“似微污”。,轻:一作“清”。

"开新合故置何许":新装拿出来了,旧衣裳被收起,谁知道它将被扔到哪里。

# 开新合故:衣裳在笥,故有开合。何:一作“相”。

"君不见才士汲引难":您没看见,人才得到荐举多不容易,

# 汲引:引荐,提拔。,才:一作“志”。

"恐惧弃捐忍羁旅":还担心被抛弃,宁愿忍受着离乡背井的悲凄。

# 羁旅:寄居异乡很长一段时间。这里指人生之旅。羁:寄也。 旅:客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白丝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收录于《全唐诗》。此诗以白丝制作成衣的过程为线索,运用寓言的形式,借物喻人,感慨人才援引之难,表达了诗人在乱世中既想有所作为,又要坚守自身高洁品质的复杂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754年)间,当时杜甫客居京师。他在集贤院待制期间感到绝望和矛盾,从而创作此诗。关于创作意图,有观点认为是讥讽怀贞,但黄鹤指出怀贞死于开元元年,与诗中时间不符。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通过描写白丝从缫丝、染色、裁剪到制成舞衣,最终被弃置的过程,暗喻士子的遭遇。诗中先描述缫丝及织锦染色的过程,体现其精细与华美;接着描绘美人精心制作舞衣,在春天穿着起舞的场景;最后感叹新衣被污损弃置,借此类比有才之士虽被引荐,却仍担心被抛弃,抒发了诗人对人才境遇的同情和自身坚守品质的决心。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以白丝自比,借白丝制成衣服又被弃置的遭遇,表达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以及坚守品质的志向。象征:白丝象征着品质高洁的人才,其被染色、使用后又被弃置的过程,象征着人才在现实中的遭遇。记叙:按照白丝从缫丝到成衣再到被弃的顺序进行叙述,使诗歌内容有条理,便于读者理解。

3. 分段赏析

前八句“缫丝须长不须白”至“裂下鸣机色相射”写缫丝织锦染色的过程,强调丝要长,织出的锦色彩绚丽,虽有对丝质被染色改变的悲叹,但也赞叹其华美。中间八句“美人细意熨帖平”至“随风照日宜轻举”描绘美人精心制作舞衣,春天穿着舞衣起舞,连柳絮游丝都仿佛有情,衬托出舞衣的美丽和舞动时的美好姿态。最后四句“香汗轻尘污颜色”至“恐惧弃捐忍羁旅”写舞衣被香汗轻尘污损后被弃置,借此引出对人才被弃的感慨,表达了有才之士担心被抛弃而忍受漂泊的无奈。

4. 作品点评

《白丝行》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以小见大,借物抒情。诗中对细节的描写细腻生动,将白丝的制作过程和舞衣的命运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巧妙地寄托了对人才问题的思考,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展现了杜甫诗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诗本墨子悲丝来。……“不须白”就世情立论,乃愤激语。下云“随时染”“色相射”“污颜色”,脉理相贯。士得时则媸亦成妍,故云“灭尽针线迹”;依附者众,故云“蛱蝶飞来黄鹂语”。此一段造语妍丽,与《舟前看落花》诗相似。束语自道,具见品格。 [5]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

# 此见缲丝而托兴,正意在篇末。上段有踵事增华之意……下段有厌故喜新之感。

明末清初仇兆鳌《杜诗详注》

# 极其眩耀,而后折之(“落絮游丝”二句下)。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渲染之余,即弃捐之渐。抱才之士所以甘忍羁旅也。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全首托兴,正意只结处一点。邵云:得梁、陈乐府之遗。蒋云:写妙技,不觉写入自家话,微乎其微。慧心香口,直似飞卿;公诗真无所不有。

清杨伦《杜诗镜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周昙《春秋战国门·庄辛》

下一篇:唐·韦承庆《江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