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áo
huā

朝代:唐作者:罗隐浏览量:2
nuǎn
chù
jīn
xiāng
jiān
méi
zhē
liǔ
shèng
fāng
shù
zhī
yàn
wén
jūn
jiǔ
bàn
hóng
sòng
qiáng
jìn
rén
chàng
wàng
yǒu
shí
jīng
zhà
liáng
jiù
shān
shān
xià
hái
huí
shǒu
dōng
fēng
duàn
cháng

译文

温暖轻触衣襟,香气朦胧弥漫,夹杂在梅枝柳叶间,芬芳难以匹敌。几枝艳丽的桃花轻拂文君的酒杯,半里红霞般的桃花斜倚宋玉的高墙。终日无人,仿佛在寂寥中守望,偶遇骤雨,零落时更觉清冷。故土山下,年年桃花依旧盛开。回望东风中凋零的桃花,悲怆难抑。

逐句剖析

"暖触衣襟漠漠香":温暖轻触衣襟,香气朦胧弥漫,

"间梅遮柳不胜芳":夹杂在梅枝柳叶间,芬芳难以匹敌。

"数枝艳拂文君酒":几枝艳丽的桃花轻拂文君的酒杯,

"半里红欹宋玉墙":半里红霞般的桃花斜倚宋玉的高墙。

"尽日无人疑怅望":终日无人,仿佛在寂寥中守望,

"有时经雨乍凄凉":偶遇骤雨,零落时更觉清冷。

# 乍:一作更。

"旧山山下还如此":故土山下,年年桃花依旧盛开。

"回首东风一断肠":回望东风中凋零的桃花,悲怆难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桃花》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唐诗别裁集》题为《杏花》。前两句描绘出春日里桃花的芬芳,香气轻触衣襟,其馥郁程度超过了梅与柳。后两句诗人由眼前桃花联想到故乡山下的桃花也应这般,在东风中回首往事,不禁肝肠寸断。全诗借桃花这一意象,即展示了桃花的艳丽美好,又表现出其无人欣赏的孤寂凄凉,抒发了诗人自身怀才不遇的惆怅、年华逝去的痛苦以及淡淡的思乡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

罗隐(833~909),唐代文学家。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西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光启中,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罗隐与罗邺、罗虬合称“三罗”。其散文小品,笔锋犀利。诗风浅易流畅,亦颇有讽刺现实之作,长于提炼口头语,“今朝有酒今朝醉”(《自遣》)、“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等诗句流传后世。著有诗集《甲乙集》和文集《谗书》《两同书》等。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颔联“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欹宋玉墙”,借助卓文君卖酒和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东邻美女的典故,将桃花的艳丽比作卓文君与东邻美女,引发读者的联想,让桃花的形象更加鲜活动人。

2. 分段赏析

首联“暖触衣襟漠漠香,间梅遮柳不胜芳”,描绘了桃花盛开的场景。当桃花的花枝轻触行人衣襟,暖意裹挟着馥郁花香扑面而来。即便身旁有梅花、柳枝交错遮挡,桃花的芬芳依然难以掩盖,率先传递出浓浓的春意。​颔联“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欹宋玉墙”,诗人巧用典故,赋予桃花别样风情。“文君酒”源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卓文君当垆卖酒的故事,“宋玉墙”则出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赋》里东邻美女隔墙窥宋玉的典故。在这里,桃花花枝摇曳,宛如风姿绰约的卓文君;连片的桃花,似天边绯红的云霞,如同那位倾慕宋玉的邻家美女。诗人以人喻花,将桃花的艳丽展现得淋漓尽致,引发读者无限遐想。​颈联“尽日无人凝怅惘,有时经雨似凄凉”,笔锋一转,描绘出桃花无人问津的落寞。尽管桃花娇艳动人,却整日无人欣赏,只能独自凝望着远方,满心惆怅。一旦遭遇风雨侵袭,桃花更是显得楚楚可怜,令人心生怜惜。​尾联“旧山山下还如此,回首东风一断肠”,进一步烘托出桃花的悲苦命运。回想往昔,在东风吹拂下,漫山遍野的杏花肆意绽放,香气四溢。然而,即便开得再绚烂,也无人在意,只能默默凋零。罗隐借桃花的遭遇,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他内心的无奈与痛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五六是罗公自寓感慨,读去殊觉意味寥落,与孟襄阳“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同一气象。

不详《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

# 前解写桃花。某一日言桃花本不难写,写桃花亦本不难读,然而谈殊未容易也。且如罗昭谏“暖触”一篇,浪读之,亦有何异?及细寻之,却见其“衣襟漠漠”七字,只是提笔空写,及至下笔实写,又只是“间梅遮柳”,不曾犯本位也。三妙于“艳覆”字,四妙于“半里”字。必欲执以相问,实亦不解何理。但读之不知何故,觉其恰是桃花,此绝不可晓也(首四句下)。后解插入人。“尽日无人”、“有时经雨”,为写桃花,为复自写。忽然想到“旧山山下”,此正是“疑怅望”、“乍凄凉”之根因也(末四句下)。

明末清初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 前四句是虚写杏花(按此诗题一作《杏花》)。后四句是实写自己。何以为虚写?“暖香漠漠”,提笔也;“间梅遮柳”,衬笔也;“艳拂”、“红欹”,空笔也:绝无一语实描,而读去恰是杏花,残属不解。

《唐诗鼓吹笺注》

# 此昭谏咏杏花诗也。杏花之低拂酒卮,或高倚墙头,语本无奇。作者因酒而引用文君,因墙而引用宋玉,美人、词客与花枝相辉映,遂好句欲仙矣。昭谏有咏牡丹诗云:“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言公子美人不及宋玉、文君,有妍情逸兴。唐人牡丹诗殊少佳什,罗诗虽咏花者皆可用。而此二句有富贵气,尚与牡丹相称也。(“数枝艳拂”句下)。

不详《诗境浅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下一篇:唐·白居易《龙昌寺荷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