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nán
chūn

朝代:唐作者:张籍浏览量:2
jiāng
nán
yáng
liǔ
chūn
nuǎn
chén
kǒu
guò
xīn
lái
shēng
bái
pín
qíng
shā
míng
yàn
fāng
shù
zuì
yóu
rén
xiàng
wǎn
qīng
shān
xià
shuí
jiā
shuǐ
shén

译文

江南的春天杨柳飘飘,太阳温暖地照在一尘不染的大地上。口岸边刚刚下过一场春雨,一夜之间就长满了水草。新出生的幼燕在太阳照射下的沙滩上欢快地鸣叫,芳香的树木使游人为之陶醉。在傍晚时分,青山脚下,不知哪家渔人又在船头祭祀水神,祈祷来年一家平安。

逐句剖析

"江南杨柳春":江南的春天杨柳飘飘,

"日暖地无尘":太阳温暖地照在一尘不染的大地上。

"渡口过新雨":口岸边刚刚下过一场春雨,

# 过新雨:刚下过一场春雨。,渡口:船泊停靠的口岸。

"夜来生白蘋":一夜之间就长满了水草。

# 白蘋:一种浮游水草植物。,夜来:一夜之间。

"晴沙鸣乳燕":新出生的幼燕在太阳照射下的沙滩上欢快地鸣叫,

# 乳燕:初生的小燕子。

"芳树醉游人":芳香的树木使游人为之陶醉。

# 醉:使人陶醉。

"向晚青山下":在傍晚时分,青山脚下,

# 向晚:临近晚上,傍晚。

"谁家祭水神":不知哪家渔人又在船头祭祀水神,祈祷来年一家平安。

# 祭水神:江南渔村人民祈求出海打鱼平安无事的一种活动,以酒倒在船头水中以敬水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南春》是中唐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主题是描绘江南春日风光,传达出悠然喜悦的迎春情致。首联总写江南春景特点,点明江南春景,日暖无尘;颔联写渡口新雨过后,夜间白蘋生长;颈联刻画晴日沙滩上乳燕鸣叫,芳树使游人陶醉;尾联写傍晚青山下有人祭祀水神。运用白描,简洁勾勒江南春景;寓情于景,将对江南春景的喜爱融入描写中。这首诗画面清新,充满浓郁生活情趣,以柔和熨帖的语言,勾勒出江南春天的盎然生机,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体现了张籍诗歌善于捕捉生活场景、风格平易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

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字文昌,祖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因家境穷困,眼疾严重,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张籍的乐府诗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擅长“以俗言俗事入诗”,感情真挚深厚,描写细腻真切,生活气息浓厚,韵味悠远。其作品备受推崇,白居易称其“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张籍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代表作品有《江村行》《筑城曲》《野老歌》等。 著有《张司业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江南春》由唐代诗人张籍所作。诗人在漫游江南时,正值春光明媚之际,他领略了江南的美丽风光,被眼前的景色所触动,于是欣然命笔,绘就了这幅江南春景图,以此抒发对江南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江南春天杨柳飘拂、日暖无尘、渡口新雨、白蘋生长、乳燕鸣叫、芳树醉人以及傍晚祭水神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喜爱与赞美。借杨柳、暖日、渡口、白蘋、乳燕、芳树等景象,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生机勃勃与美好。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晴沙鸣乳燕,芳树醉游人”这两句通过描写晴朗的沙滩上乳燕鸣叫,芬芳的树上景色令游人陶醉的画面,借春日江南的美好景致,委婉地抒发了诗人对江南春天的喜爱之情,情景交融,让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富有韵味。

3. 分段赏析

首联:江南杨柳春,日暖地无尘​,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点题并奠定基调。“江南杨柳春”,一个“春”字直切主题,点明时节,而“杨柳”作为江南春天的典型意象,随风轻拂,婀娜多姿,既展现出江南春日的勃勃生机,又暗含柔美的韵味。“日暖地无尘”进一步描绘春日晴暖的景象,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驱散了寒意,地面洁净无尘,营造出清新、和煦的氛围。这两句从大处着眼,勾勒出江南春天阳光明媚、杨柳轻扬的整体风貌,给人以开阔、舒适之感,为后文的细致描绘做好铺垫。​颔联:渡口过新雨,夜来生白蘋​,聚焦于江南春日的细微变化与独特景致。“渡口过新雨”,“渡口”点明地点,“新雨”的出现,打破了前文的平静,增添了动态感。雨后的渡口,空气愈发清新,水面泛起涟漪,仿佛一幅湿润的水墨画徐徐展开。“夜来生白蘋”则富有诗意与想象,在静谧的夜晚,经过雨水的滋润,白蘋悄然生长。白蘋是江南水乡常见的水生植物,其洁白素雅的形象,为江南春景增添了一抹纯净的色彩。这两句一昼一夜,一写渡口之景,一绘水面之态,细腻地展现了江南春日在时间流转中的变化,也体现出大自然的神奇与生机。​颈联:晴沙鸣乳燕,芳树醉游人​,将视角转向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命个体。“晴沙鸣乳燕”,在晴朗温暖的沙滩上,乳燕叽叽喳喳地鸣叫着,或嬉戏,或觅食,它们的欢快与灵动为春景注入了鲜活的气息。“乳燕”的出现,既点明了春天是万物繁衍的季节,又通过声音描写,让画面变得更加立体。“芳树醉游人”,芬芳四溢的树木吸引着游人驻足观赏,“醉”字用得极为精妙,既写出了游人陶醉于江南春日美景之中,流连忘返的状态,也侧面烘托出江南春景的迷人魅力。这两句一写动物,一状游人,动静结合,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尾联:向晚青山下,谁家祭水神​,将笔触延伸至江南的民俗风情,为整首诗增添了神秘而浓郁的生活气息。“向晚青山下”描绘出傍晚时分,青山在暮色笼罩下的朦胧之美,为画面增添了层次感与时间纵深感。“谁家祭水神”则抛出疑问,在这样的时刻,不知是哪户人家正在祭祀水神。江南水乡,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祭祀水神是当地重要的民俗活动,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这一疑问,引发读者的遐想,使诗歌在结尾处余韵悠长,同时也将江南的自然之美与人文风情巧妙融合,深化了诗歌的内涵。

4. 作品点评

张籍笔下的“江南春”,既是一幅氤氲着山水灵气的自然画卷,也是一卷鲜活生动的民俗长轴。画中,游人悠然穿梭于烟雨楼台,寻常人家点缀在碧水青山间,人与自然彼此呼应、浑然一体,构筑出天人合一的诗意境界。这种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正是画作的精髓与灵魂。也正是在这看似平淡的笔触中,藏着江南春日最质朴动人的韵致,让人在细品慢赏间,领略到一种返璞归真的独特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思新,不拘对偶,可喜!

元方回《瀛奎律髓》

# 结得远。

明末清初冯班《瀛奎律髓汇评》

# 三、四自然,其妙在“红入”、“青归”之上,而虚谷不知。结句偏枯而单弱,冯云“结得远”,非也。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

# 此是楚辞中所谓“江南”,故有落句。

清何义门《瀛奎律髓汇评》

# 问:此景到处有之,何必是江南?曰:只如此便写得江南春出。此可为知者道。读三谢诗,当明此例,以下皆可类推矣。与韦苏州“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同妙(“渡口”二句下)。

清李怀民《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 诗当然不算差,但光是眼睛在动,内心的动作不太明显,景物之美非常丰富,情感却被淹没了。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蠙《经范蠡旧居》

下一篇:唐·李白《登锦城散花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