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衮师我骄儿":衮师啊,我最宠爱的孩子,
# 骄儿:宠爱的男孩。,衮师:作者的儿翻的名字,大约生于会昌六年(年),此时约四岁。
"美秀乃无匹":你的美丽清秀是无人能比的。
# 无匹:无比。
"文葆未周晬":想你还未满周岁尚裹在绣花的包被的时候,
# 晬:周岁。,文葆:包裹婴儿有的知花小被。葆同“褓”。
"固已知六七":就已经认识“六”与“七”等数字。
# 知六七:知道六、七的数目。
"四岁知名姓":四岁的时候认识自己的姓名,
"眼不视梨栗":不再眼馋梨栗。
# 眼不视梨栗:这句反用了陶潜《责子》诗“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之意,说他和一般儿童不一样,不热心于食物。
"交朋颇窥观":我交的朋友常常暗地观察,
# 窥观:从旁暗自观察。,交朋:“交朋”两句:说明友人都注重观察衮师,预言他将是人中龙凤。窥观,从旁暗自观察。丹穴物,指凤凰。《山海经》说丹穴山上有凤凰。这里比喻衮师。
"谓是丹穴物":说你就像丹穴山的凤凰。
# 丹穴物:指凤凰。这里比喻衮师。
"前朝尚器貌":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喜好品评仪容风度,
# 前朝:指魏晋南北朝。
"流品方第一":若你生于前朝,品性风流将会被评价为第一流。
# 方:比。此言魏晋南北朝人很看重仪表风度。如果衮师生在当时,定会评比为第一流。
"不然神仙姿":朋友说你要不就是神仙般的风姿,
# 不然:“不然”二句:“不然……不尔……”类似“要么是……要么是……”燕鹤骨,燕鹤骨相。燕颔鹤步,王侯之骨相。
"不尔燕鹤骨":要不就是燕颌鹤步的王侯贵骨。
# 燕鹤骨:贵人相。
"安得此相谓":哪能这样说呢?
"欲慰衰朽质":不过就是安慰我这把老骨头罢了。
"青春妍和月":在阳光明媚的春天,
# 青春妍和月:“青春”二句:描写明媚和煦的春光里,衮师同甥侄辈一起愉快地玩耍。妍和月:温暖的季节。浑甥侄:辈份乱了。
"朋戏浑甥侄":衮师和小伙伴一起结伴游玩,不区分舅甥叔侄。
# 浑甥侄:辈份乱了。
"绕堂复穿林":孩子们绕过厅堂,穿过树林,
"沸若金鼎溢":吵吵闹闹像开了锅一样。
"门有长者来":长辈客人登门,
"造次请先出":衮师争先出门迎接。
# 造次:匆忙间不顾礼节。
"客前问所须":客人上前询问衮师想要什么,
# 问所须:问他想要什么。
"含意下吐实":他却含着意愿不说实话。
"归来学客面":送客后,衮师冲进门来,
"闱败秉爷笏":拿起父亲的手板,学着客人的模样破门而入。
# 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拿的手板,用以记事。,闱:开门。
"或谑张飞胡":不是嘲笑客人长得像张飞那样黑,
"或笑邓艾吃":就是打趣客人像邓艾一样口吃。
# 邓艾:名范,字士则。魏司马懿辟为掾,累迁征西将军。伐蜀,蜀平,进位太尉。为卫瓘所害。《世说新语·言语》:“邓艾蔻驰,语称艾艾。”
"豪鹰毛崱屴":他有时模仿高耸的雄鹰,
# 崱屴:高耸的样子。
"猛马气佶傈":有时模仿耸动的骏马,
# 佶傈:健壮。
"截得青筼筜":有时折断竹子当马骑,
# 筼筜:竹子。
"骑走恣唐突":一路横冲直撞。
# 唐突:横冲直撞。
"忽复学参军":忽然又模仿起了参军戏,扮演参军,
# 参军:唐代参军戏中的主角。
"按声唤苍鹘":效仿参军的声音叫唤苍鹘。
# 苍鹘:唐代参军戏中的配角,为穿破衣的仆从。,按声:效仿参军的声音。
"又复纱灯旁":又走到纱灯的旁边,
"稽首礼夜佛":学着大人的模样深夜叩头礼佛。
# 稽首:叩拜。
"仰鞭罥蛛网":举起鞭子牵取蛛网,
# 罥:挂。
"俯首饮花蜜":低下头喝花蜜。
"欲争蛱蝶轻":扑蝶,
# 争:比。
"未谢柳絮疾":以柳絮为戏,动作轻快。
# 谢:让。
"阶前逢阿姊":在台阶前遇到姐姐,
"六甲颇输失":跟她比赛六甲却总是输。
# 六甲:以天干地支相配计算时日,其中有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谓之“六甲”。《汉书·食货志》:“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此句意谓衮师与阿姊赛诵或赛书六甲而输失。
"凝走弄香奁":硬是跑过去翻弄她的镜匣,
# 凝走:硬是跑过去。
"拔脱金屈戌":拔掉镜匣上的铜铰链。
# 金屈戌:梳妆匣上的铜扣环。
"抱持多反侧":姐姐抱他离开,他挣扎反抗倒在地上不肯起来,
# 抱持多反侧:“抱持”四句:别人抱他离开,他挣扎反抗。大人发火他也不怕。用力拉住窗子,用唾沫去擦琴上的漆。
"威怒不可律":即使对他发火,也不能约束他。
"曲躬牵窗网":弯腰拉住窗户上的窗纱擦抹,
# 曲躬:弯腰。
"衉唾拭琴漆":吐唾沫擦琴,让琴如新。
# 衉唾:吐唾液。
"有时看临书":有的时候看父亲临写碑帖,
# 临书:临摹书法。李商隐能书法,字体似《黄庭经》。
"挺立不动膝":直直地站着膝盖都不动一下。
"古锦请裁衣":请求用古锦裁剪书衣,
# 裁衣:裁制书套。,古锦:“古锦”两句:写他喜欢书卷。见到古锦就请求允许他裁剪书衣,看到卷书用的玉轴也要索讨。
"玉轴亦欲乞":卷书用的玉轴也想讨过去。
# 玉轴:唐代书多卷子装,卷轴两端镶嵌玉石、象牙。
"请爷书春胜":要父亲写春胜,
# 春胜:古时在立春这一天,士大夫家里剪彩绸作成小幡,上写“宜春”二字,挂在花枝上,叫作春胜。,爷:父亲。此对着儿子自称。
"春胜宜春日":知道立春的日子最适合祝春好的吉语。
# 春胜:古时在立春这一天,士大夫家里剪彩绸作成小幡,上写“宜春”二字,挂在花枝上,叫作春胜。
"芭蕉斜卷笺":斜卷的纸张像芭蕉未展,
"辛夷低过笔":低传过来的笔像未开的辛夷花。
# 低过:低传。因孩子矮小,所以说“低过笔”。,辛夷:其花又名木笔花,含苞未放时形似毛笔头。
"爷昔好读书":父亲从前喜欢读书,
# 爷:父亲。此对着儿子自称。
"恳苦自著述":刻骨著述作诗。
"憔悴欲四十":如今面容憔悴接近四十,
"无肉畏蚤虱":身上没有肉特别害怕蚤虱叮咬。
"儿慎勿学爷":你千万不要学父亲,
"读书求甲乙":读书以求应试做官。
# 甲乙:唐朝科举制度,录取进士分为甲、乙两第,明经科则分甲乙丙丁四等。
"穰苴司马法":司马穰苴的兵法,
# 穰苴司马法:穰苴是春秋时齐国的名将,喜欢研究兵法。因他曾任大司马,通称为司马穰苴。齐威王命人整理古代司马兵法,把穰苴兵法也附在其中,称为司马穰苴兵法,简称司马法。
"张良黄石术":黄石公传给张良的《太公兵法》。
# 张良黄石术:《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年轻时曾在下邳桥上遇到一位老人(即黄石公),送他一部《太公兵法》,并且对他说:“你读了这部书,便可以作帝王之师了。”
"便为帝王师":学习这些可以成为帝王之师,
"不假更纤悉":不需要依靠儒家琐碎的经义知识。
# 纤悉:细微,这里指繁琐的儒家经书及其注释。,假:一作“暇”。依靠,凭借。
"况今西与北":何况如今的西北地区,
"羌戎正狂悖":羌戎正在叛乱。
# 狂悖:胡作非为。悖:叛逆。,羌戎:指党项、回纥及吐蕃贵族。
"诛赦两未成":征伐和安抚都毫无作用,
"将养如痼疾":一直将就下去恐怕会成为难以治愈的痼疾。
# 痼疾:久治不愈的病症。,将养:将就,调养。
"儿当速成大":衮师你要快快长大啊,
"探雏入虎穴":只有入虎穴才能得虎子。
# 雏:此指小老虎。这句暗用汉代名将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之意,希望衮师长大为国安边。
"当为万户侯":你应当以军功封侯,
"勿守一经帙":不要死守着一部经书!
# 一经帙:经即儒家的经典。经:儒家的经典。帙:一作“帙”。书衣。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儿童题材诗。全诗以父亲的视角展开,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笔触,分三部分描绘了骄儿的聪慧形象与天真烂漫。展现了将慈父之爱、身世之悲、忧国之情融为一体,结尾“儿当速长大,探雏入虎窟”的呐喊,既显恳切又含悲怆。
2. 写作手法
双关:“无肉畏蚤虱”表面写消瘦,实则暗指遭小人攻讦,诙谐中透出辛酸。白描:“曲躬牵窗网,衉唾拭琴漆”诗人以简练笔触捕捉儿童瞬间动态,刻画衮师模仿父亲临帖的稚态,“凝走弄香奁,拔脱金屈戍”再现其与姐姐嬉戏的顽皮。
3. 分段赏析
第一段:“衮师我骄儿……欲慰衰朽质。”诗歌开篇以“衮师我骄儿,美秀乃无匹”总括爱子形象,“美”侧重外在风姿,“秀”强调内在灵秀。后文通过反用陶渊明《责子诗》的典故(“文葆未周晬,固已知六七”),以“四岁知姓名,眼不视梨栗”凸显衮师的聪慧早熟。诗中转述亲友对衮师“丹穴物”“神仙姿”的夸赞,表面是应酬之语,实则暗含诗人对儿子的激赏,甚至以“不自信,正是自矜”的幽默口吻,流露对自身蹉跎境遇的自嘲。第二段:“青春妍和月……辛夷低过笔”此段以白描手法捕捉儿童嬉戏的瞬间,展现衮师活泼顽皮的性格。如“绕堂复穿林,沸若金鼎溢”描绘喧闹场景,“仰鞭罥蛛网,俯首饮花蜜”以灵动比喻刻画其轻捷姿态。诗中穿插“阶前逢阿姊,六甲颇输失”等细节,既表现孩童争强好胜的稚气,又暗含“骄”字的双重意蕴——既指宠溺下的任性,亦透出父亲的纵容。以“芭蕉斜卷笺,辛夷低过笔”暗喻孩童对文学的天然亲近,呼应末段对读书的反思。第三段:“爷昔好读书……勿守一经帙!”诗人由骄儿联想到自身坎坷:勤苦著述却“憔悴欲四十,无肉畏蚤虱”,以“蚤虱”双关小人攻讦与自身困顿。继而告诫儿子勿重蹈覆辙,提出“学兵法、立军功”的务实主张,并借“羌戎狂悖”的时局,抒发对家国命运的忧思。末句“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将个人悲剧升华为对科举制度的反思。从“自伤身世”到“告诫子孙”,最终落脚“家国之痛”,情感层次丰富。
4. 作品点评
李商隐的《骄儿诗》是一首融合父爱深情与社会忧思的独特诗作。全诗以白描笔法勾勒骄儿衮师天真烂漫的形象,又以深沉感慨投射诗人身世沉沦的悲愤,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艺术风格。
# 白乐天晚极喜李义山诗文,尝谓我死得为尔子足矣。义山生子,遂以“白老”字之,既长,略无文性。温庭筠尝戏之曰:“以尔为乐天后身,不亦忝乎?”然义山有“衮师我娇儿,美秀乃无匹”之句,其誉之亦不减韩退之。
宋蔡居厚《蔡宽夫诗话》
# 通篇俚而能雅,曲尽儿态。借结处迂缠不已,反不如玉川《寄孙》篇以一两语谑送为斩截耳。
明胡震亨《唐音戊签》
# 若无此段(按指“爷昔好读书”以下),诗便无谓。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此拟左思《娇女诗》而作,虽不及其曲雅,颇有新颖之句。然胸中先有一段感慨方作也。
清屈复《玉谿生诗意》
# 姚培谦曰:起手夸其美秀之出群。“青春岍和月”以下,正叙其恃爱作骄之态,写得纤悉如画、末以功名跨灶期之,通首以此为出路也,
清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
# 田兰芳曰:不减《娇女诗》。写得色色可人,不知因儿有诗,抑借发诗兴?冯浩曰:全仿左太冲《娇女诗》,而后幅缀以感慨。
清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
# 本太冲《娇女》而拓之,平山出路之说可味。太冲诗以竟住为高,若按谱填腔,纵神肖亦归窝臼,所以必别寻出路,方不虚此一作。且古人之言简,故可言外见意;既拓为长篇,而中无主峰,末无结穴,则游骑无归,或刺之不休,或随处可住,其为诗也可知矣。凡长篇皆须解此意。
清纪昀《玉谿生诗说》
# 纪昀曰:借“请爷出春胜”四语,递入“爷昔读书”,引起结束一段,有神无迹。
清张采田《玉谿生年谱会笺》
# 学左思。然儿不如女,诗不能佳。
近代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