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ài
xià
shǒu

朝代:唐作者:张仲素浏览量:2
sān
shù
yáng
zài
liáo
xīng
gōng
zài
jiàn
héng
yāo
xiōng
ruò
zhī
míng
xìng
xiū
bàng
yīn
shān
gèng
shè
diāo
liè
qiān
háng
yàn
shuāng
yān
rán
shān
xià
yóu
chuáng
chuán
shēng
běi
chán
huǒ
zhào
jīng
shòu
xiáng
shuò
xuě
piāo
piāo
kāi
yàn
mén
píng
shā
luàn
juǎn
péng
gēn
gōng
míng
chǐ
qín
shēng
shù
zhí
zhǎn
lóu
lán
bào
guó
ēn
lǒng
shuǐ
chán
yuán
lǒng
shù
qiū
zhēng
rén
dào
lèi
shuāng
liú
xiāng
guān
wàn
yīn
jiàn
西
shù
yuán
zǎo
wǎn
xiū
yīn
máng
máng
sài
cǎo
féi
jié
gāo
fēng
shàng
yún
fēi
jiāo
běi
wàng
tiān
lián
hǎi
céng
jiāng
hàn
jié
guī

译文

多次戍守渔阳又渡过辽河,红色的强弓挎在臂间,利剑横佩腰间。匈奴似乎早已听闻我们的声名,休要再靠近阴山来射雕逞强。千行猎马奔腾,几对大雁翱翔,燕然山下,绿色的军帐整齐列张。漠北传来喜讯,单于已被击破,夜晚的火光映照着旌旗,敌军前来投降。北方的大雪飘飘扬扬漫过雁门,平沙旷野里,蓬草被狂风吹得乱纷纷。以擒获俘虏数量计功名实为羞耻,愿直取楼兰首级,以报国家深恩。陇水潺潺流淌,陇树染上秋霜,征人到此,不禁双眼泪流成行。万里乡关啊,根本无法相见,驻守西边河源,何时才能归乡。阴碛茫茫,塞外水草丰美,桔槔烽台上,暮云缓缓飘飞。在交河北望,海天相连一片,苏武曾手持汉节,从这里荣归。

逐句剖析

"三戍渔阳再渡辽":多次戍守渔阳又渡过辽河,

"骍弓在臂剑横腰":红色的强弓挎在臂间,利剑横佩腰间。

# 騂弓:涂着红色彩的弓。

"匈奴似若知名姓":匈奴似乎早已听闻我们的声名,

# 似若:一作欲似。

"休傍阴山更射雕":休要再靠近阴山来射雕逞强。

"猎马千行雁几双":千行猎马奔腾,几对大雁翱翔,

# 行:一作群。

"燕然山下碧油幢":燕然山下,绿色的军帐整齐列张。

# 碧油幢:用桐油涂饰的军帐,为将领所居。

"传声漠北单于破":漠北传来喜讯,单于已被击破,

"火照旌旗夜受降":夜晚的火光映照着旌旗,敌军前来投降。

"朔雪飘飘开雁门":北方的大雪飘飘扬扬漫过雁门,

"平沙历乱卷蓬根":平沙旷野里,蓬草被狂风吹得乱纷纷。

# 卷:一作瘗。

"功名耻计擒生数":以擒获俘虏数量计功名实为羞耻,

# 计:一作记。

"直斩楼兰报国恩":愿直取楼兰首级,以报国家深恩。

"陇水潺湲陇树秋":陇水潺潺流淌,陇树染上秋霜,

"征人到此泪双流":征人到此,不禁双眼泪流成行。

# 征:一作无。

"乡关万里无因见":万里乡关啊,根本无法相见,

"西戍河源早晚休":驻守西边河源,何时才能归乡。

# 休:一作收。

"阴碛茫茫塞草肥":阴碛茫茫,塞外水草丰美,

# 肥:一作腓。

"桔槔烽上暮云飞":桔槔烽台上,暮云缓缓飘飞。

# 云:一作烟。,桔槔:古代的一种汲水工具。

"交河北望天连海":在交河北望,海天相连一片,

# 交:一作关。

"苏武曾将汉节归":苏武曾手持汉节,从这里荣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塞下曲五首》是唐代诗人张仲素创作的组诗。其一描绘了戍边将士历经征战、身携兵器的形象,展现出他们令匈奴闻风丧胆的威慑力;其二以猎马、大雁等景象为背景,刻画了燕然山下军营的情景,传递出漠北单于被击破、夜间受降的捷报;其三在朔雪飘飞、沙乱蓬卷的环境中,抒发了将士不以擒敌数量计功名,只求直斩敌首报效国家的壮志;其四借陇水、陇树的秋景,道出征人至此触景生情、思念万里乡关却难见,不知西戍河源何时能休的愁绪;其五描写了阴碛茫茫、塞草丰茂的边塞风光,以及桔槔烽上暮云纷飞之景,提及交河以北天连海的壮阔,联想到苏武持汉节归来的事迹。组诗以多样的笔触,展现了边塞的征战生活、将士的家国情怀与思乡之愁,兼具豪迈与苍凉之感,生动呈现了边疆风貌与戍边者的复杂心境,具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张仲素(769?~819),唐代诗人。字绘之(一作缋之),河间(今河北任丘)人。贞元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官至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张仲素长于绝句和乐府,与王涯、令狐楚并称“三舍人”。其善写闺情,也有歌颂边防将士之作,诗风既能细腻委婉,又能意气昂扬。主要作品有《春闺思》《秋闺思》《塞下曲》《秋夜曲》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边塞题材的七言绝句组诗。描绘了边疆雪景,营造了壮阔而苍凉的边塞氛围,体现了边疆环境的恶劣与艰苦,表达了诗人不以擒获敌人数量计较功名、立志斩除敌人以报答国家恩德的豪情壮志,展现出诗人不畏艰难、矢志报国的精神风貌。

2. 分段赏析

其一“三戍渔阳再渡辽,骍弓在臂剑横腰”两句,展现了戍边将士的征战历程与战备状态。“三戍”“再渡”清晰交代了他们多次驻守渔阳、渡过辽河的艰辛,凸显戍边生涯的漫长辗转;“骍弓在臂”“剑横腰”则勾勒出将士们身携兵器、时刻待命的姿态,“骍”字点出弓的颜色,让画面更显鲜明,尽显其英姿与戒备状态。“匈奴似若知名姓,休傍阴山更射雕”两句,从侧面凸显将士的威名与威慑力。“似若知名姓”赋予匈奴以人的感知,暗示将士们在战场上的英勇已让敌军心生忌惮;“休傍”二字语气坚决,是对匈奴的严正警告,“更射雕”则点出匈奴以往的侵扰行径,整句展现出将士守护边疆的坚定决心,让无形的威名化为有形的震慑力。其二“猎马千行雁几双,燕然山下碧油幢”两句,描绘了边塞军营的壮阔背景与场景。“猎马千行”展现出军营规模的宏大,“雁几双”点缀其间,以动衬静,增添了边塞的苍凉感;“燕然山下”点明地点,“碧油幢”指青色的军帐,色彩鲜明,既写出军营的庄重威严,又与周围的自然景象形成呼应,构建出一幅边塞军营图。“传声漠北单于破,火照旌旗夜受降”两句,传递出战争胜利的捷报与受降场景。“传声”二字形象表现出消息传播之迅速,“漠北单于破”直接点明战况,让人感受到胜利的突如其来与振奋人心;“火照旌旗”描绘出夜间受降时火光与旌旗交相辉映的画面,“夜受降”则凸显出胜利后的紧张与有序,尽显战场胜利的成果与将士的昂扬气势。其三“朔雪飘飘开雁门,平沙历乱卷蓬根”两句,刻画了雁门一带的边塞风光与恶劣环境。“朔雪飘飘”写出北方大雪纷飞的景象,“开雁门”则在风雪中展现出雁门的开阔,以雪的动态衬托出边塞的广袤;“平沙历乱”描绘出沙地被风吹得杂乱无章之态,“卷蓬根”进一步展现风的猛烈与环境的荒凉,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摹,为下文抒发壮志奠定了雄浑而严酷的背景。“功名耻计擒生数,直斩楼兰报国恩”两句,抒发了将士们的壮志与报国情怀。“耻计擒生数”以“耻”字表明将士们对功名的独特看法,不屑于以擒获敌人的数量来衡量功绩,凸显其志向高远;“直斩楼兰”化用典故,“直”字体现出果断与决绝,将报国恩的情感化为具体的战斗目标,让豪情壮志显得真切而强烈,展现出将士们纯粹而炽热的爱国之心。其四“陇水潺湲陇树秋,征人到此泪双流”两句,借景抒情,道出征人的思乡愁绪。“陇水潺湲”描绘出陇水缓缓流淌的情态,“陇树秋”点出秋天的萧瑟,秋水、秋树共同构成一幅凄清的画面,渲染出悲凉氛围;“征人到此泪双流”则由景及人,“泪双流”直接刻画征人落泪的情态,将景物引发的愁绪化为具体的情感表现,情景交融,凸显出戍边生活的艰辛与征人的内心痛苦。“乡关万里无因见,西戍河源早晚休”两句,深入抒发征人的思乡与期盼。“乡关万里”点出家乡的遥远,“无因见”三个字道尽征人无法归家的无奈与绝望,将思乡之情推向极致;“西戍河源”点明戍边地点,“早晚休”则是征人对戍边生活何时结束的追问,充满了对回归家乡的迫切渴望,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征人内心的煎熬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其五“阴碛茫茫塞草肥,桔槔烽上暮云飞”两句,展现了塞外的苍茫风光与烽燧景象。“阴碛茫茫”写出沙漠的广阔无边与阴暗色调,“塞草肥”则在荒凉中透出一丝生机,形成鲜明对比,展现边塞独特的自然风貌;“桔槔烽上”点明地点,“暮云飞”描绘出傍晚云彩飘动的动态,让静态的烽燧有了灵动之感,营造出一种苍茫辽阔、略带孤寂的氛围,尽显边塞的悠远与神秘。“交河北望天连海,苏武曾将汉节归”两句,描绘边塞壮阔景象并引发历史联想。“交河北望”写出眺望的方向,“天连海”展现出天地相连的壮阔画面,让人感受到边塞的雄浑与辽远;“苏武曾将汉节归”则由眼前景联想到历史人物,苏武持节归汉的典故,既体现出对其气节的敬仰,也暗含着戍边将士以苏武为榜样、坚守信念的情感,为诗句增添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精神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与后曲俱见自负,作武士题,当如此雄壮。若欠激卓,便非名笔矣。学者宜玩此二曲。

明李攀龙选,叶羲昂直解《唐诗直解》

# 何景明曰:意气雄壮。周明铺写得豪。陆时雍曰:语气饱决,足驾盛唐。周珽曰:后二句示威揖敌,语自负不浅。唐仲言谓:深得武人口气。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气韵忽超。

明邢昉《唐风定》

# 吴昌祺曰:“似”字有不敢前进之意。

清吴昌祺《删订唐诗解》

# 气韵特豪。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

# 豪侠军中,烈士未得志,若狄青辈每是如此。

明高棅编选,桂天祥批点《批点唐诗正声》

# 豪气逼人。

明李攀龙选,叶羲昂直解《唐诗直解》

# 唐汝询曰:此言士志不小,与子美“擒贼须擒王”意同。周珽曰:仲素《塞下》诸篇,俱激烈忠勇,如“苏武曾将汉节归”、“直斩楼兰报国恩”,何等胆识!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吴昌祺曰:《品汇》不录。然此诗意虽太尽,而气自健。

清吴昌祺《删订唐诗解》

# 张仲素《塞下曲》、《秋闺》诸曲,升王江宁之堂。

清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 绘之《塞下曲》,气格风力,雅与题称,中唐高调也。

不详不详《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薛昭蕴《谒金门·春满院》

下一篇:唐·陆龟蒙《吴宫怀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