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én
xìng
guǎn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2
wén
xìng
cái
wéi
liáng
xiāng
máo
jié
wéi
zhī
dòng
yún
zuò
rén
jiān

译文

用白果树木作为支撑房顶的横木,用香茅草搭建房子的屋檐和屋顶。不知道山野中的岚雾,化作了人间的雨水。

逐句剖析

"文杏裁为梁":用白果树木作为支撑房顶的横木,

# 文杏:银杏。俗称白果树。木质纹理坚密,是建筑和手工业的高级用材。古代贵族人家经常用银杏木料作房梁。

"香茅结为宇":用香茅草搭建房子的屋檐和屋顶。

# 宇:屋檐。,香茅:茅的一种,又称菁茅,叶有三脊,其气芬芳。

"不知栋里云":不知道山野中的岚雾,

# 栋里云:山野中的岚雾。

"去作人间雨":化作了人间的雨水。

# 人间雨:此处与上句“栋里云”二句合用“巫山云雨”的典故,写出山间有仙灵之气。《文选·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辋川集·文杏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被选入《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第二十五首。主题围绕文杏馆展开。前两句实写,用“文杏”“香茅”等名贵材料建造馆宇,凸显其精美芳洁、超尘脱俗。后两句虚写,巧用“巫山云雨”典故,想象栋里云化作人间雨,以“人间”与馆对举,突出清幽出尘。写作上,诗人妙用象征,诗中未现释言佛语,却满含释情佛意,巧妙融合隐居心态。全诗艺术构思精巧,既描绘出文杏馆的精致与灵气,又在字里行间展现出诗人远离尘世又心系尘世的复杂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玄宗天宝盛世之时,王维于终南山麓购得辋川别业这一方灵秀之地。文杏馆乃辋川别业诸多景致中极为出众的一处。辋川之内,胜景林立,足有二十处佳境,王维遂与挚友裴迪一一吟诗酬唱,将所著诗篇结集成册,名为《辋川集》,恰合二十首之数,《文杏馆》诗便位列其中第三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山水田园诗。诗人借由对文杏馆建筑材质的细腻刻画,勾勒出其精致华美、芬芳洁净之貌,尽显超凡脱俗之韵致。继而展开瑰丽想象,描绘山间云气自栋梁间袅袅升腾,幻化为甘霖普降人间的奇景,以“人间”之广袤尘世与“文杏馆”之清幽雅境相互映衬,愈发凸显出这方小天地的空灵出尘、遗世独立。

2. 写作手法

用典:“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这两句中,“文杏”一词实为典故,源自司马相如《长门赋》中“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之句。王维于诗中化用此典,是否暗含对参天巨木遭斧斤之厄、芬芳香草受刀俎之伤的悲悯之情呢?象征:全诗艺术构思尽显象征之妙。诗里字字句句皆以象征为笔,绘就一幅蕴含深意的画卷。虽不见一字直述佛理禅言,却处处洋溢着释情佛意。“文杏馆”之构建,借珍稀材质象征超凡之境;“栋里云”化“人间雨”,以云之飘逸象征自在解脱,以雨之润泽象征普度众生。诗人以象征为舟,在现实与超脱间悠然穿梭,将内心对佛理的领悟、对超脱境界的向往,巧妙融入物象之中,让读者于无声处领略佛意,于无形中感悟禅机。化用:后两句“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郭璞《游仙诗》有“云生梁栋间”之句,王维巧妙化用,赋予云以灵动之态。那云挣脱华屋栋梁的羁绊,飘向人间化作甘霖。此化用绝非简单的文字搬运,而是诗人借云抒怀。它恰似诗人自身的写照,是他疏离朝廷纷扰、走向民间、心系苍生的真实映射。王维以云为载体,将对自在随缘生活的向往、对普惠众生的追求,融入这短短诗句之中,让读者在感受云雨之变时,亦能触摸到诗人超脱尘世、心怀天下的精神境界。比喻:“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自《楚辞》以降,香草便常被用作君子美德的隐喻,此诗亦承此传统。诗人以“文杏”“香茅”构建文杏馆,实则是以物喻人,暗喻房屋主人内心如香草般忠贞不渝的品德。其于高山之巅筑此雅居,非独为避尘世之喧嚣,更是为了在清幽之境中,维系并彰显自身那份超凡脱俗、高洁自守的精神追求。如此,馆与人、物与德,皆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侧面描写:“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未着一字正面描绘文杏馆地势之高,却以“栋里云”这一意象,巧妙侧面烘托出其入云之态。那云自栋梁间悠然升腾,仿佛在无声诉说着文杏馆的巍峨高耸。诗人借云之飘逸,将文杏馆的高远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诗意缥缈仙灵,令读者如临其境,深切感受到文杏馆的超凡脱俗与高远清幽。这种侧面描写的手法,如神来之笔,使诗歌更具韵味与张力。

3. 分段赏析

诗的前二句点明题旨。“文杏裁为梁”一句,化用司马相如《长门赋》中“饰文杏以为梁”之典。文杏乃杏树之珍稀品种,据《西京杂记》卷一记载,汉时修筑上林苑,各地进献奇花异果,其中便有文杏与蓬莱杏。此后,文杏在关中地区渐次繁衍。文杏馆之名,或因馆前植有文杏树;诗中却言“文杏裁为梁”,恰似《楚辞·九歌》里“桂棹兮兰枻”之笔法,意在凸显馆舍之高雅格调。“香茅结为宇”,即言以香茅搭建屋檐。香茅,乃一种散发芬芳之茅草,又名茅菁或琼茅,生长于湖南与江淮一带。文杏馆所用茅草亦非寻常,其有异香,绝非普通低矮茅屋可比。此馆不求华丽之饰,虽以茅庐之名,却冠以“馆”之雅称,既区别于权贵之亭台楼阁,又异于杜甫浣花溪畔难挡秋风之茅屋,实乃高士王右丞吟咏啸傲之佳处,尽显主人超凡脱俗之性情。三、四句描绘此地之高峻。“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栋中有云,乃山居常见之景。云自栋间飘出而化作甘霖,世人竟浑然不觉,足见此馆居于山之绝巅。登临华山、泰山等高山者,或有身出云海之体验:头顶红日高悬,脚下云海翻腾,仿若置身仙境,尘世之忧虑顿消,心境愈发闲适。诗人身处文杏馆,凝视着四散飘流的云朵,遥想其“去作人间雨”之景,其心境想必已非《华子冈》中“惆怅情何极”之态,而是趋于平静与悠然。以“人间”称山下,诗人俨然以超脱尘世之人自居。如此描绘文杏馆所处之高,别出心裁,引人遐思。

4. 作品点评

于绝句这一短小精悍的诗体而言,诗人的才思堪称点睛之笔,至关重要。王维此诗,构思之精巧令人赞叹。全篇未有一字直白描绘文杏馆地势之高,却独具匠心,借“栋里云”这一意象,以云自栋梁间升腾之态,侧面烘托出文杏馆高耸入云之姿,诗意空灵缥缈,韵味无穷。反观裴迪之作,思路则稍显平庸。其诗“迢迢文杏馆,跻攀日已屡。南岭与北湖,前看复回顾”,通过叙述攀登之艰辛以及登高远眺之景,来展现文杏馆之高,虽形象直观,然诗味稍显寡淡,难以与王维之作相媲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顾云:当是馆在空山中,景色虚旷可想。

清吴煊、黄培芳《唐贤三昧集笺注》

# 玩诗意,馆应在山之最高处。首二句写题面,三四句写出其地之高。山上之云自栋间出而降雨,而人犹不知,则所居在山之绝顶可知。

清李锳、李兆元《诗法易简录》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偓《忍笑》

下一篇:唐·李世民《咏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