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苑春晖丽":皇家禁苑中春天的阳光明媚灿烂,
# 晖:光辉。一作“光”。,禁苑:王的园囿。
"花蹊绮树妆":盛开着桃花的小路旁,桃树如盛装打扮的美人。
# 妆:着点,点缀。,绮树:美好的树木,指桃树。绮,美。,花蹊:花间小路。蹊,泛指小径。
"缀条深浅色":桃花点缀在枝条上,颜色有深有浅,
# 深浅色:指桃花颜色有深有浅。
"点露参差光":花瓣上参差不齐的露珠闪烁着光芒。
# 参差光:指露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点露:点缀着露水。
"向日分千笑":千万朵桃花向着太阳,如同绽放出千万张笑脸,
# 向日分千笑:言桃花向日而开放,其花朵笑容可掬。分千笑,指众多桃花向着太阳开放。
"迎风共一香":迎着春风,共同散发着阵阵清香。
"如何仙岭侧":生长在神仙居住的山岭旁边的桃花,
# 仙岭:仙人居住的山岭。古代神话,说西王母曾经以玉盘盛仙桃送给汉武帝,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见旧题班固《汉武帝内传》)。
"独秀隐遥芳":独自美丽地绽放着,却只能在那遥远的地方暗自散发着芬芳。
# 独秀:孤零零一枝桃花。
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599~649),唐朝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天宝八载(749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太宗即位后,任用贤良,兼听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他的政策和措施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李世民兼爱文学、艺术,开设文学馆、弘文馆,招延文士。其诗多为宫廷唱和之作,文词富丽,但不失“雅正”。后人辑有《唐太宗皇帝集》行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一方面借由对桃花形态、色泽、香气的细致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由衷赞叹。另一方面,诗人以桃花为载体,通过将禁苑桃花与仙岭侧桃花的对比,委婉表达出希望天下贤才如同禁苑桃花般汇聚朝廷,为国家所用,而非隐居山野的政治期望,巧妙地将自然之景与治国理政的理念相融合。
2.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桃花的颜色,有深有浅,错落有致,以及花瓣上露珠闪烁的光影,生动展现出桃花的娇艳与灵动,让读者仿若能清晰看到桃花的模样,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拟人:“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赋予桃花以人的神态和行为,说桃花在日光下仿佛露出千万张笑脸,在风中共同散发香气,使桃花形象鲜活起来,充满生机与活力,更能传达出诗人对桃花的喜爱之情。对比:将“禁苑”中备受瞩目的桃花与“仙岭侧”独自芬芳、无人赏识的桃花进行对比,以仙岭侧桃花的孤寂衬托禁苑桃花的灿烂,突出禁苑桃花的优越境遇,进而委婉地表达出诗人对人才境遇的思考,强化了诗歌主题。用典:首联“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妆”暗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虽未直接点明,但通过描写禁苑中因桃花美丽引得众人观赏,踩出小路的情景,含蓄地展现出桃花的魅力,丰富了诗歌内涵。
3. 分段赏析
首联“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妆”,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皇家禁苑中春日绚烂的画面。明媚的春晖倾洒,禁苑内的桃树仿佛精心梳妆的女子,花枝摇曳,吸引众人观赏,以至于树下踏出条条小路,此句暗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典故,生动展现出桃花的迷人魅力,让人仿若置身于那繁花簇拥的场景之中。颔联“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诗人笔触细腻,深入描绘桃花细节。朵朵桃花或含苞,或绽放,深浅颜色相互交织,点缀在枝头。花瓣上参差不齐的露珠,在光线映照下晶莹闪烁,为桃花增添了几分灵动与娇美,从色彩到形态,全方位展现出桃花的勃勃生机。颈联“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赋予桃花以人的神态。满树桃花在阳光照耀下,仿佛千张笑脸绽放,妩媚动人;微风拂过,共同飘散出清幽芬芳,形神兼备,对仗工整,将桃花的明艳与香气展现得淋漓尽致。尾联“何如仙岭侧,独秀隐遥芳”笔锋陡然一转,诗人向桃花发出疑问:生于禁苑、备受瞩目的桃花,与那生长在仙岭之侧、独自绽放无人赏识的桃花相比,究竟如何?表面是对桃花境遇的探讨,实则蕴含深意。言外之意是桃花生于禁苑,能尽享春晖,绽放光彩,远胜于在偏远仙岭独自芬芳。这一表述巧妙地映射出李世民渴望天下贤才如禁苑桃花般汇聚朝廷,而非隐居江湖的政治理念,使诗歌在单纯的咏物之上,升华到对人才招揽与任用的思考层面,展现出诗人的雄才大略与广阔胸怀。
# 结语深炼,妙于浃合。
明末清初王夫之《评选王学太校点,唐诗评选》
上一篇:唐·王维《文杏馆》
下一篇:唐·白居易《送萧处士游黔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