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曲丝阴聚":河岸曲折,柳丝的阴影聚集在一起,
"波移带影疏":随着水波移动,柳丝的影子变得稀疏。
"还将眉里翠":还好像把眉毛里的翠色,
"来就镜中舒":拿到镜子前舒展。
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599~649),唐朝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天宝八载(749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太宗即位后,任用贤良,兼听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他的政策和措施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李世民兼爱文学、艺术,开设文学馆、弘文馆,招延文士。其诗多为宫廷唱和之作,文词富丽,但不失“雅正”。后人辑有《唐太宗皇帝集》行世。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岸曲丝阴聚,波移带影疏。”开篇从柳树所处的环境写起,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岸曲”二字点明了柳树生长的位置,曲折的河岸为柳树的生长提供了独特的背景。“丝阴聚”则生动地描绘出柳丝垂落、阴影聚集的状态,让人仿佛看到了那一片浓郁的绿色阴影,感受到了柳树的繁茂。“波移带影疏”进一步描写了水波流动时柳丝影子的变化,随着水波的荡漾,柳丝的影子逐渐变得稀疏,这一动态描写与前一句的静态描写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感,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柳树在水边的独特魅力。后两句:“还将眉里翠,来就镜中舒。”是诗人的奇妙想象,将柳树比作美人,赋予了柳树以人的情感和动作。“还将眉里翠”,把柳丝的翠绿之色比作美人眉间的翠黛,形象地写出了柳丝的鲜嫩和柔美。“来就镜中舒”则将平静的水面比作镜子,描绘出柳树仿佛带着眉间的翠黛,来到镜子前舒展身姿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柳树的灵动与娇羞。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柳树的外在美,更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想象,挖掘出了柳树的内在神韵,使读者对柳树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