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g
jiù
zhái

朝代:唐作者:雍陶浏览量:1
huàn
huā
huā
duō
chù
wèi
xiān
shēng
zài
shǔ
shí
wàn
zhǐ
yīng
liú
jiù
zhái
qiān
jīn
huàn
xīn
shī
shā
bēng
shuǐ
kǎn
ōu
fēi
jìn
shù
cūn
qiáo
guò
chí
shān
yuè
zhī
rén
shì
biàn
lái
jiāng
shàng
shuí

译文

在浣花溪里鲜花最多的地方,想起了先辈您在蜀时的生活。您的旧居草堂应该万古留存,现在即使用千金重价也换不到您的新诗了。锦江沙岸崩塌,草堂的水槛损毁,鸥鸟也已飞尽,树木已长得那样茂密,遮蔽了村中的小桥,我骑着马只能缓缦而过。从山后升起的月亮不知人世间的变迁,诗人早已逝去,它在这锦江上还等待谁呢。

逐句剖析

"浣花溪里花多处":在浣花溪里鲜花最多的地方,

# 浣花溪:又名濯锦江、百花潭,在四川成都市西郊,溪畔有杜甫故居浣花草堂。其源出大江(即南河),由温江县西来,经苏坡桥至成都。今西郊杜甫草堂至笮桥一带通称浣花溪,系因居人多造彩笺而得名。《梁益记》:“溪水出湔江,居人多造彩笺,故号浣花溪。”

"为忆先生在蜀时":想起了先辈您在蜀时的生活。

# 在蜀时:指杜甫居住成都之时。杜甫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在成都草堂居住。以后去梓州、阆州、渝州,广德二年(764年)复归成都,第二年,经嘉州、戎州、渝州、忠州而至云安,然后出川。,先生:指杜甫。

"万古只应留旧宅":您的旧居草堂应该万古留存,

# 万古:形容时间很长。

"千金无复换新诗":现在即使用千金重价也换不到您的新诗了。

# 无复:不能再。

"沙崩水槛鸥飞尽":锦江沙岸崩塌,草堂的水槛损毁,鸥鸟也已飞尽,

# 沙崩水槛:指沙岸崩塌,水槛损毁。水槛,草堂水亭的栏杆。杜甫有《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云:“新添水槛供垂钓。”又有《水槛遣心》云:“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又有《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可见他是很爱此亭的。崩,一作“棚”。

"树压村桥马过迟":树木已长得那样茂密,遮蔽了村中的小桥,我骑着马只能缓缦而过。

# 迟:慢。,村桥:典出杜甫《涨溪》云:“当时浣花桥,溪水才尺余。白石明可把,水中有行车。”

"山月不知人事变":从山后升起的月亮不知人世间的变迁,

# 人事变:即杜甫离蜀东去,人事已经发生了变化。

"夜来江上与谁期":诗人早已逝去,它在这锦江上还等待谁呢。

# 与谁期:即与谁相会。期,相会、相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经杜甫旧宅》是唐代诗人雍陶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一作殷陶诗。首联,直接点明主题,清晰表明诗人对杜甫的深切追忆;颔联则高度赞誉了杜甫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尽显推崇之情。颈联巧妙承接,仿佛跨越时空,与杜甫诗作中描绘的物态遥相呼应。而尾联笔锋一转,以反承的手法,传达出一种人已逝去、旧物仍存的深沉感慨。整首诗语言温婉华丽,却又饱含悲意。诗人通过细腻描绘草堂的荒芜衰败之景,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杜甫这位伟大诗人的缅怀与追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雍陶(约789~873以前),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经杜甫旧宅》为唐代诗人雍陶所著。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年),雍陶从国子博士调任简州刺史,入蜀赴任途中,路过成都的杜甫故居,触景生情,遂作此凭吊之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诗。描绘了杜甫旧宅草堂荒芜的景象,抒发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感慨,展现出诗人对文学传承和伟大诗人的敬重。

2. 分段赏析

首联“浣花溪里花多处,为忆先生在蜀时”,此联点题,开篇笔触平实。诗人置身浣花溪畔繁花簇拥之处,思绪不禁飘回杜甫客居蜀地的往昔时光。颔联“万古只应留旧宅,千金无复换新诗”,格调一转,洋溢着热烈的情感,高度推崇杜甫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旧宅”真切呈现于眼前,诗人感慨其理当万古留存,因为它承载着杜甫不朽的诗名;“新诗”则是心中所念,如今纵使花费千金,也再难求得杜甫新的诗作,只因诗人已然作古。这两句诗,一实一虚,相反相成,将对杜甫诗业的赞叹与对其离世的惋惜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颈联“沙崩水槛鸥飞尽,树压村桥马过迟”,从“旧宅”生发开去,巧妙遥接杜诗所描绘的物态,将古今紧密勾连,呈现出世事的常与变。杜甫在《客至》中写道“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而此地“鸥飞尽”却反用其意。水槛因沙崩而损坏,鸥鸟也已飞尽,仅从这一细节,便足见旧宅如今的荒凉破败之态。尾联“山月不知人事变,夜来江上与谁期”,笔锋再次一转,反向承接上文。诗人从亘古不变的山月展开摹想,赋予山月以人的情感。山月不知人间人事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依旧在夜晚静静照临江上,然而此时,它又能与谁相约呢?此联再次点出“忆”字,于低徊婉转中,将人亡物在的深沉叹惋之情,推向极致。

3. 作品点评

此诗的颔联与颈联足见作者功力。胡震亨曾评价作者“工于造联”,想来所指便是像诗中的联句。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浣花溪里只添“花深处”三字,便是此日加倍眼色。只因此三字,便知其不止忆杜先生,直是忆杜先生爱人心地,忆杜先生冠世才学,忆杜先生心心朝廷、念念民物,忆杜先生流离辛苦、饥寒老病,一时无事不到心头也。三,万古应留,四,千金难得,便只是一句话,犹言即使国步可改,必须此宅长留,只看文人代有,到底杜诗莫续也(首四句下)。此沙崩树压,即七之所谓“人事变”也。“夜来江月与谁期”者,此月经照杜先生后,更照何人始得?则自不能不有此问也(末四句下)。

清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 浣花溪里,居人不少,故特添出“花多处”三字以旌异之,曰:此方是杜少陵故居也……三承一,其人不朽,其宅亦不朽;四承二,其人虽无,其诗必不可无。以上只是见物怀人。五、六,然后细写旧宅:五写宅以内,六写宅以外。先生在日,以严武还朝,暂去成都,其宅不免荒芜,读《将赴草堂先寄郑公》五作可见,况身后乎?沙崩鸥去,树压马惊,所必然矣,七,忽然举山月而斥之,一似先生既死,此月便不应再照旧宅也者,大奇!八,又忽然向山月而问之,一似旧宅既荒,此月便不应更照他家也者,大奇!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鱼玄机《闺怨》

下一篇:唐·白居易《上巳日恩赐曲江宴会即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