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芜盈手泣斜晖":采了满手的蘼芜,独自在斜晖中哭泣,
# 靡芜:草名,芎藭的苗,叶有香气。其茎叶糜弱而繁芜。此处指“弃妇”“遗弃”之意。
"闻道邻家夫婿归":听说邻居家女子的丈夫已经归来。
"别日南鸿才北去":去年我与夫君离别时南方的鸿雁才向北飞去,
# 别日:他日,指去年秋离别之日。
"今朝北雁又南飞":如今北方的鸿雁又向南飞。
"春来秋去相思在":春来秋去,景物变换,相思之情仍在,
"秋去春来信息稀":秋天过去春天又来,得到的消息却很少。
# 稀:一作“违”。
"扃闭朱门人不到":紧闭着红色的大门,没有人到来,
# 扃闭:关闭。扃,门窗上之插关。
"砧声何事透罗帏":那捣衣的声音为什么会穿透我的罗帐呢。
# 罗帏:罗帐。,砧声:捣衣声。
中晚唐女冠诗人
鱼玄机(844?~868),唐代诗人。原名幼薇,字幼微,一字蕙兰,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为补阙李亿妾,因李妻不容,于咸通中出家为女道士。鱼玄机的诗多写男女情思,属对工稳,遣词用典有新意,写男女之情真切细腻、坦率热情,也有婉曲细腻、意境雄浑阔大、恬淡悠闲之作。其诗善用意象,注重炼字以及艺术手法和叠字的使用。其诗作展现了女诗人的日常生活,反映了一些唐朝的社会活动,同时体现了进步的女性意识,以及乐观的生命精神和超越时代的爱情观念,为后世女性主义的研究作出贡献。有作品《寄李亿员外》《江行》《赋得江边柳》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闺怨诗。诗中描绘了闺中女子手持蘼芜,在斜阳下听闻邻家夫婿归来而暗自垂泪的场景,借南鸿北雁的往来、春来秋去的时光流转,体现女子相思长存却盼不到爱人消息的哀怨与孤独,通过朱门紧闭、砧声透帏等细节,表达了女子独处空闺的凄凉心境。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全诗将女主人公的情感与周围的环境描写紧密结合,如“蘼芜盈手泣斜晖”“别日南鸿才北去,今朝北雁又南飞”等诗句,借蘼芜、斜晖、南鸿、北雁等景物,抒发了女主人公内心的哀怨、孤独和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景中含情,情中有景,使哀怨之情更加深沉、含蓄。
3. 分段赏析
首联“蘼芜盈手泣斜晖,闻道邻家夫婿归”,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女主人公手中握着蘼芜,在斜阳下哭泣,因为她听到邻居家的丈夫归来了。蘼芜在古诗中常与弃妇相关联,这里暗示了女主人公被遗弃的命运,而邻家夫婿的归来,更衬托出她的孤独和哀怨。颔联“别日南鸿才北去,今朝北雁又南飞”,通过南鸿北去、北雁南飞的景象,点明了时间的流逝。诗人以雁的迁徙来象征时光的流转,暗示了女主人公与丈夫分别已久,而季节的更替也未能带来她所期盼的团聚。颈联“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进一步强调了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无论季节如何变换,她对丈夫的思念从未停止,但却很少收到丈夫的消息。这种无望的等待,让她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无奈,也更增添了诗的悲凉气氛。尾联“扃闭朱门人不到,砧声何事透罗帏”,写女主人公紧闭房门,独自在屋内,无人来访。然而,单调悠长的砧声却透过窗帘传入她的耳中,搅乱了她的思绪。砧声在古代常与思妇的哀怨相关,这里以砧声作结,将女主人公的孤独和哀怨推向了高潮。
4. 作品点评
此诗全篇未提“怨”,但借景抒情、借事传情,将女子的相思与哀怨巧妙融入字里行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那挥之不去的愁怨情绪。
# 自己“蘼芜盈手泣”,却闻“邻家夫婿归”,是对比;“南鸿”“北去”与“北雁”“南飞”,是对比;“相思在”与“信息稀”,也是对比。多情与无情,都更加显现,思妇的哀怨则更转深沉。如此心绪,又如此秋夜,岂堪闻砧?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谭邦和《媛诗九美:中国古代女诗人诗选》
上一篇:唐·贾岛《不欺》
下一篇:唐·雍陶《经杜甫旧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