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āng
shí
gōng
cáo

朝代:唐作者:韩愈浏览量:1
shān
jìng
jiāng
kōng
shuǐ
jiàn
shā
āi
yuán
chù
liǎng
sān
jiā
yún
dāng
jìng
zhǎng
xiān
xiān
sǔn
zhí
zhú
xián
kāi
yàn
yàn
huā
wèi
bào
ēn
zhī
suǒ
lìng
yán
zhàng
sòng
shēng
yín
jūn
shī
kàn
shuāng
bìn
dǒu
jué
shuāng
máo
bàn
jiā

译文

春山明净,春江空阔,清澈得能够见到江底的沙粒,悲伤哀怨的猿啼声处处可听。粗大的筼筜与纤纤嫩笋争相滋长,杜鹃随处开放出鲜艳的花朵。皇帝深恩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吟读张署来诗后,叹看双鬓,顿时觉得鬓发白了一半。

逐句剖析

"山净江空水见沙":春山明净,春江空阔,清澈得能够见到江底的沙粒,

"哀猿啼处两三家":悲伤哀怨的猿啼声处处可听。

# 两三:几个。表示少量。

"筼筜竞长纤纤笋":粗大的筼筜与纤纤嫩笋争相滋长,

# 筼筜: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竹子。

"踯躅闲开艳艳花":杜鹃随处开放出鲜艳的花朵。

# 踯躅:杜鹃花的别名。

"未报恩波知死所":皇帝深恩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

# 死所:死的地方。,恩波:谓帝王的恩泽。

"莫令炎瘴送生涯":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

# 炎瘴:南方湿热致病的瘴气。

"吟君诗罢看双鬓":吟读张署来诗后,叹看双鬓,

"斗觉霜毛一半加":顿时觉得鬓发白了一半。

# 霜毛:白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答张十一功曹》是唐代韩愈创作的七言律诗。诗的前半部分写景,描绘出荒僻之地的自然景象,后半部分叙事抒情。韩愈在描写中融入内心的愤慨,同时为开导友人、表达对建功立业的憧憬,强抑悲怨。全诗语言深沉含蓄、意味深远。从分段赏析来看,写景句绘景生动,抒情处情感真挚。此诗在贬谪题材诗歌中颇具代表性,展现了韩愈独特的情感表达与文学功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德宗贞元十九年,韩愈与张署同为监察御史,二人一同被贬,张署贬至郴州临武令任上时曾写诗赠与韩愈。韩愈在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803年)春天,以此诗作为对张署赠诗的和作。在被贬的经历中,韩愈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与张署抒发彼此内心深处的同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贬谪诗。通过描写被贬之地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愤慨,以及虽处困境仍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同时也有对友人的开导之意。

2. 分段赏析

首联:“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诗人以简洁而精准的笔触,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景物。“山净江空”展现出空间的开阔与寂静,“水见沙”进一步突出环境的清冷静谧,“哀猿啼处两三家”则以猿啼的哀伤和人家的稀少,营造出一种荒僻、冷落的氛围,含蓄地透露出诗人被贬后的孤寂心境,为全诗奠定了低沉的情感基调。颔联:“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在语言上,“竞”“闲”二字堪称诗眼,生动地赋予了景物以动态和情态。从表现手法来看,诗人先描绘远处蓬勃生长的竹子,再刻画近处随意绽放的花朵,远近结合,层次分明。色彩上,绿竹红花与首联的淡墨山水形成鲜明对比,在荒僻中增添了鲜艳明快的色调,以乐景衬哀情,更深刻地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同时也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颈联:“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在内容主题方面,深刻蕴含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未报恩波”体现出诗人对未能报答皇恩的愧疚与不安,“知死所”流露出对自身前途未卜的迷茫与忧虑,“莫令炎瘴送生涯”则表达了不甘在这恶劣的贬谪环境中虚度余生的强烈愿望。诗人虽未直接宣泄愤懑,却通过这种委婉的表述,将无辜被贬的怨愤、对未来的担忧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憧憬等诸多矛盾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一种深沉而内敛的情感张力,同时也彰显出儒家“怨而不怒”的精神内涵。尾联:“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在语言风格上,“斗觉”一词用得奇崛突兀,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情绪的瞬间变化。从表达技巧而言,诗人采用曲笔,不直接写自己的忧愁,而是通过写读友人诗后鬓发骤白这一外在变化,将内心深处因贬谪而生的愁绪与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感慨含蓄地表达出来。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蕴藉,诗意婉转曲折,让读者在品味中感受到无尽的韵味,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3. 作品点评

诗人以深沉含蓄的语言,与友人张署抒发彼此内心的同情。诗中将内心的矛盾与不甘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独特的情感张力。其语言风格质朴自然又不失韵味,在唐代贬谪诗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后世了解唐代文人被贬后的心境与创作风格具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寄悲正在兴比处。

清王夫之《唐诗评选》

# 妙于三句中间,轻轻再放“哀猿啼处两三家”之七字。“两三家”之为言,无可与语,以预衬后之“君”字也。“哀猿啼”之为言,不可入耳,以顸付后之“诗”字也。真是异样机抒也(首四句下)。

清金人瑞《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 五、六既不如屈子之狷怼,结仍借答诗以见其憔悴,可谓怨而不乱矣。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近体中得敦厚雅正之旨者,唯“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二语。若《南山诗》,非赋非文,而反流传,人之易欺也如此。

清黄子云《野鸿诗的》

# 退之七律只十首,吾独取此篇为能真得杜意。

现代程学恂《韩诗臆说》

# 起二句荒寒如画。

明蒋之翘《辑注唐韩昌黎集》

# 四句点景有静味(首四句下)。

清朱彝尊《批韩诗》

# 公诗七言近体不多见,然类皆清新熨贴,一扫陈言,正杜陵嫡派,人自不知耳。

清汪森《韩柳诗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赠猎骑》

下一篇:唐·陈子昂《岘山怀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