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
shān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1
hóng
zuò
gāo
shān
yuán
tuó
é
rán
shén
gōng
jiù
jùn
zài
liáo
kuò
líng
zhǐ
zhǎo
shā
jiàn
léng
jiǎo
fán
gǎn
shēng
shén
xiān
lái
tuō
tiān
wáng
zhái
wéi
guān
yào
néng
lìng
xià
guó
rén
jiàn
huàn
shén
gāo
shān
xiàn
fāng
wéi
yuè
zhàng
suī
guì
yóu

译文

天地像巨大的熔炉造就了华山,天地间的元气鼓动着风箱(塑造华山)。突然间神奇的功夫造就完成,华山险峻挺拔地屹立在广阔天地间。华山的灵迹如同神之指爪显现,华山的险峻如杀气般显露出棱角。普通的树木不敢在这里生长,神仙都来此依托。华山天生就是帝王的宝地,把我(华山)当作关键的门户。能够让天下的人,见了一面就改变精神气质。高山固然有无数,像这样才称得上是五岳之一。大丈夫如果没有独特的才能与见识,即使地位尊贵也还是庸庸碌碌。

逐句剖析

"洪垆作高山":天地像巨大的熔炉造就了华山,

# 洪垆:天地。《庄子·大宗师》:“今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元气鼓其橐":天地间的元气鼓动着风箱(塑造华山)。

# 橐:鼓风器。《老子》:“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 yuè)乎?”,元气:天地未分时的混一之气。

"俄然神功就":突然间神奇的功夫造就完成,

# 就:完成。,俄然:很短时间。

"峻拔在寥廓":华山险峻挺拔地屹立在广阔天地间。

# 寥廓:辽阔的天空。

"灵迹露指爪":华山的灵迹如同神之指爪显现,

# 灵迹:传说巨灵神开华岳,留下踪迹。《史记·封禅书》《正义》引《括地志》云:“华岳本一山,当河水过而行。河神巨灵,手荡脚踏,开而为两。今脚迹在东首阳下,手掌在华山。今呼为仙掌。”

"杀气见棱角":华山的险峻如杀气般显露出棱角。

# 棱角:《山海经·西山经》:“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

"凡木不敢生":普通的树木不敢在这里生长,

"神仙聿来托":神仙都来此依托。

# 托:居住。,神仙:传说华山有马明生、呼子先、卫叔卿等仙人。

"天资帝王宅":华山天生就是帝王的宝地,

# 帝王宅:帝王建都之所。

"以我为关钥":把我(华山)当作关键的门户。

# 关钥:关防。,我:全诗校:“一作此。”

"能令下国人":能够让天下的人,

# 下国:诸侯国,此指天下。

"一见换神骨":见了一面就改变精神气质。

# 换神骨:谓精神振作。,一:全诗校:“一作不。”

"高山固无限":高山固然有无数,

"如此方为岳":像这样才称得上是五岳之一。

"丈夫无特达":大丈夫如果没有独特的才能与见识,

# 特达:杰出的功业。

"虽贵犹碌碌":即使地位尊贵也还是庸庸碌碌。

# 碌碌:平庸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华山歌》是唐代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以华山为题材的杂言古诗,形式较为自由,便于诗人尽情抒发情感。先描绘华山形成的神奇及险峻的山势,强调其独特地位,后由华山的不凡联想到大丈夫应有的特质,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人生哲理相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夸张:“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将华山的形成想象成天地间巨大的熔炉与风箱运作的结果,极富夸张性。托物言志:借华山的峻拔、独特,表达对大丈夫特立独行、有所作为的期许。

2. 分段赏析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开篇以奇特想象,写华山是天地间自然力量造就,突出其雄伟峻拔,展现华山形成的神奇。“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进一步描绘华山的险峻,说其灵迹如神之指爪,杀气尽显,普通树木无法生长,只有神仙来此依托,凸显华山超凡脱俗。“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强调华山作为帝王之地的关键位置,能让凡人见之改变气质,突出华山地位之重要。“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由华山的不凡引出对大丈夫的思考,指出大丈夫应如华山般有独特之处,否则即便富贵也平庸。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周斑日:灵心奥语,是壶中天地,芥中须弥,笼中人物。煞句为用世身分力量人下针。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钟云:大山水,景事气象俱少不得。然专写景事则纤,专写气象亦泛,须胸中笔下别有所领。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如此大山,他人百韵写不尽,只十六句包举之。字字据人上流,而题气宏词,除勇可贾,因知诗家争先着法。

清吴震方《放胆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长卿《晚泊湘江怀故人》

下一篇:唐·杜甫《九日登梓州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