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uò
yí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dōng
hán
jué
cháng
chén
yín
jiǔ
zuò
zuò
běi
táng
bīng
jǐng
quán
yuè
guī
jīn
gāng
qīng
níng
zhào
bēi
jīn
gāng
miè
zhuǎn
duō
yǎn
qiè
lèi
tīng
jūn
yǒu
shēng
qiè
yǒu
qíng
qíng
shēng
liǎng
wéi
zòng
jūn
wàn
liáng
chén
fēi

译文

寒冷的冬夜,觉得特别漫长。一个女子久久地坐在北堂沉吟。寒泉结冰,冷月入闺,一灯如豆。发出清冷的寒光,缭着女子的满面泪痕。灯火忽被寒风吹灭,她更感凄凉,哭得更加悲切。女子擦干了眼泪,开始倾听男子的歌声。歌声有深意,妾心有深情。情与声相合,两情无违背。若有一言不合妾之意,任你余音绕梁歌万曲,也不动心。

逐句剖析

"冬夜夜寒觉夜长":寒冷的冬夜,觉得特别漫长。

# 觉夜长:语出《古诗十九首》:“愁多知夜长。”

"沉吟久坐坐北堂":一个女子久久地坐在北堂沉吟。

# 北堂:谓妇人居处。《诗经·卫风·伯兮》孔颖达疏:“妇人所常处者,堂也。……房半以北为堂。堂者,房室所居之地。”

"冰合井泉月入闺":寒泉结冰,冷月入闺,

# 闺:女子住室。,冰合井泉:谓天寒井水结冰。

"金缸青凝照悲啼":一灯如豆。发出清冷的寒光,缭着女子的满面泪痕。

# 青凝:一作“凝明”,灯之青光凝止不动貌。,金缸:铜制之灯盏。

"金缸灭":灯火忽被寒风吹灭,

# 金缸:一作“青缸”。

"啼转多":她更感凄凉,哭得更加悲切。

"掩妾泪":女子擦干了眼泪,

"听君歌":开始倾听男子的歌声。

"歌有声":歌声有深意,

"妾有情":妾心有深情。

"情声合":情与声相合,

"两无违":两情无违背。

# 无违:没有违背。

"一语不入意":若有一言不合妾之意,

"从君万曲梁尘飞":任你余音绕梁歌万曲,也不动心。

# 从:通“纵”。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夜坐吟》是唐代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闺怨题材诗歌。全诗以冬夜为背景,通过“冰合井泉”“金缸青凝”等冷寂意象,勾勒出闺中女子独坐悲啼的场景,展现其从孤寂哀怨到聆听情郎歌声时的情感波动。诗中以长短错落的句式、流畅自然的韵律,层层递进地刻画了女子对真挚爱情的执着追求——既渴望“情声合”的心灵契合,又坚守“一语不入意”的情感底线,体现出诗人对理想爱情的深刻思考。作品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与乐府诗的音乐性完美结合,既保留了民歌的质朴风味,又彰显了李白“清水出芙蓉”的浪漫主义诗风,在展现唐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同时,也传递出超越时代的进步爱情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夜坐吟》的具体创作时间与背景尚无确切考证,学者普遍认为其创作于李白漫游或寓居生涯中,延续了乐府旧题的传统。作为盛唐诗人,李白常以乐府诗体反映社会现实与人生百态,此诗则以闺怨题材为切入点,通过女子视角展现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情感世界。值得注意的是,该诗虽未明确编年,但其以代言体形式探讨爱情本质的创作手法,既体现了诗人对民间乐府传统的继承,也暗含着对盛唐时期社会婚恋观念的艺术化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爱情题材诗。全诗描绘了冬夜闺中女子独坐悲啼,后因听到男子歌声而情感转变的场景,营造出冷寂、压抑又带有情感波动的氛围,表达了男女之间真挚纯洁的爱情应当建立在双方了解、情投意合基础之上的进步爱情观。

2. 写作手法

设置悬念:诗歌开篇女子在冬夜北堂沉吟悲啼,却不说明原因,中间女子由悲啼到听君歌,再到揭示情声关系,层层设疑,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读者随着诗歌的推进逐步了解女子的情感和故事,增强了诗歌的吸引力。欲扬先抑:先通过“夜寒”、“冰合井泉”“悲啼”等词语和场景描绘出女子孤独、哀怨、悲伤的情绪,呈现出一种压抑、低沉的氛围,是为“抑”;后通过“歌有声,妾有情。情声合,两无违”展现出女子因歌声与对方产生情感共鸣,两心契合的美好状态,情绪转为高昂,是为“扬”。这种手法使诗歌情感起伏强烈,更具感染力。借景抒情:诗中的“冬夜”“冰合井泉”“月入闺”等自然景象,不仅是对环境的描写,也蕴含着女子的情感。寒冷的冬夜、结冰的井水、清冷的月光,都衬托出女子内心的孤独、凄凉和悲伤,诗人借这些景象将女子的情感巧妙地融入其中,使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用典:“从君万曲梁尘飞”运用了“梁尘飞”的典故,出自陆机《拟古・东城一何高》“一唱万夫叹,再唱梁尘飞”,形象地描绘出歌声的高亢美妙,同时通过假设即使歌声能让梁尘飞,若不合意女子也不会动心,强调了女子对爱情的独特态度和坚定立场。

3. 分段赏析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诗人开篇以“冬夜”点明时间,三个“夜”字强化了冬夜的漫长与凝滞感。“夜寒”“觉夜长”不仅写出天气寒冷,更体现出女主人公因愁苦而觉得长夜难捱。“沉吟久坐”描绘出她独坐北堂,思绪万千、忧愁难遣的状态。“冰合井泉”极言夜寒之深,连本应温暖的井水都结冰了,“月入闺”则将清冷的月光引入室内,与“金缸青凝”的青冷灯光交融,共同映照出女主人公悲啼的面容,营造出冷寂、压抑、黯然销魂的意境。“金缸灭,啼转多。掩妾泪,听君歌”:三字句节奏短促,气氛急转。灯盏熄灭,周围陷入更深的黑暗,女主人公的悲啼也愈发多了起来。但听到情郎的歌声后,她还是忍不住擦干眼泪去倾听,体现出她对情郎的在意与难以割舍的情感。“歌有声,妾有情。情声合,两无违。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前四句表明歌声与女主人公的情意相契合,两人似乎情投意合。但最后笔锋一转,“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意思是若有一言不合自己的心意,就算对方唱上万曲,让梁尘飞动,自己也不会动心,体现出女主人公对爱情的高要求,即双方必须建立在平等相待、情投意合的基础上,否则一切都是枉然,突出了她刚强的性格和对真爱的执着追求。

4. 作品点评

《夜坐吟》在乐府诗体的创新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全诗通过四次换韵与三种句式交替,构建出腾踏跌宕的节奏:开篇七言铺陈冷寂冬夜,继而三字短句推进情感转折,最终以五七杂言收束全篇。这种结构突破了鲍照同题诗一韵到底的模式,通过“步步设疑、层层折进”的叙事手法,将女子从悲啼到聆听、从共鸣到坚守的情感历程推向高潮。诗末“一语不入意”的决绝反问,既呼应前文悬念,又以“万曲梁尘飞”的夸张意象,将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升华到超越世俗的高度。这种对情感纯粹性的极致表达,不仅突破了传统闺怨题材的局限,更以结构革新与思想深度的双重突破,在乐府诗史上树立了新典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夜坐吟》始自鲍照。其辞曰:冬夜沉沉夜坐吟,含情未发已知心。霜入幕,风度林;朱灯灭。朱颜寻。体君歌,逐君音;不贵声,贵意深。”盖言声歌逐音,因音托意也。

宋王琦《李太白全集》

# 钟云:“悲啼”字不悲,悲在“照”字(“金缸青凝”句下)。钟云:入微。诗乐妙理,尽此十二字中(“歌有声”四句下),谭云:“从君”二字,娇甚,恨甚。似鲍参军“体君歌,逐君音,不贵声,贵意深”,而以“一语不入意”二句,露出太白爽快聪俊之致。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唐云:沉着宛转,曲尽闺思,犹恨末语决绝,少《国风》温润话头。

明末清初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

# 空谷幽泉,琴声断续。恩怨尔汝,昵昵如闻,景细情真。结语从鲍照诗翻案而出。

清清高宗《唐宋诗醇》

# 严云:叠字是奇处,是恶处。又云:语情幽异,绝似长吉。

不详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宿竹阁》

下一篇:唐·李群玉《鸂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