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夜寒觉夜长":寒冷的冬夜,觉得特别漫长。
# 觉夜长:语出《古诗十九首》:“愁多知夜长。”
"沉吟久坐坐北堂":一个女子久久地坐在北堂沉吟。
# 北堂:谓妇人居处。《诗经·卫风·伯兮》孔颖达疏:“妇人所常处者,堂也。……房半以北为堂。堂者,房室所居之地。”
"冰合井泉月入闺":寒泉结冰,冷月入闺,
# 闺:女子住室。,冰合井泉:谓天寒井水结冰。
"金缸青凝照悲啼":一灯如豆。发出清冷的寒光,缭着女子的满面泪痕。
# 青凝:一作“凝明”,灯之青光凝止不动貌。,金缸:铜制之灯盏。
"金缸灭":灯火忽被寒风吹灭,
# 金缸:一作“青缸”。
"啼转多":她更感凄凉,哭得更加悲切。
"掩妾泪":女子擦干了眼泪,
"听君歌":开始倾听男子的歌声。
"歌有声":歌声有深意,
"妾有情":妾心有深情。
"情声合":情与声相合,
"两无违":两情无违背。
# 无违:没有违背。
"一语不入意":若有一言不合妾之意,
"从君万曲梁尘飞":任你余音绕梁歌万曲,也不动心。
# 从:通“纵”。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爱情题材诗。全诗描绘了冬夜闺中女子独坐悲啼,后因听到男子歌声而情感转变的场景,营造出冷寂、压抑又带有情感波动的氛围,表达了男女之间真挚纯洁的爱情应当建立在双方了解、情投意合基础之上的进步爱情观。
2. 写作手法
设置悬念:诗歌开篇女子在冬夜北堂沉吟悲啼,却不说明原因,中间女子由悲啼到听君歌,再到揭示情声关系,层层设疑,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读者随着诗歌的推进逐步了解女子的情感和故事,增强了诗歌的吸引力。欲扬先抑:先通过“夜寒”、“冰合井泉”“悲啼”等词语和场景描绘出女子孤独、哀怨、悲伤的情绪,呈现出一种压抑、低沉的氛围,是为“抑”;后通过“歌有声,妾有情。情声合,两无违”展现出女子因歌声与对方产生情感共鸣,两心契合的美好状态,情绪转为高昂,是为“扬”。这种手法使诗歌情感起伏强烈,更具感染力。借景抒情:诗中的“冬夜”“冰合井泉”“月入闺”等自然景象,不仅是对环境的描写,也蕴含着女子的情感。寒冷的冬夜、结冰的井水、清冷的月光,都衬托出女子内心的孤独、凄凉和悲伤,诗人借这些景象将女子的情感巧妙地融入其中,使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用典:“从君万曲梁尘飞”运用了“梁尘飞”的典故,出自陆机《拟古・东城一何高》“一唱万夫叹,再唱梁尘飞”,形象地描绘出歌声的高亢美妙,同时通过假设即使歌声能让梁尘飞,若不合意女子也不会动心,强调了女子对爱情的独特态度和坚定立场。
3. 分段赏析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诗人开篇以“冬夜”点明时间,三个“夜”字强化了冬夜的漫长与凝滞感。“夜寒”“觉夜长”不仅写出天气寒冷,更体现出女主人公因愁苦而觉得长夜难捱。“沉吟久坐”描绘出她独坐北堂,思绪万千、忧愁难遣的状态。“冰合井泉”极言夜寒之深,连本应温暖的井水都结冰了,“月入闺”则将清冷的月光引入室内,与“金缸青凝”的青冷灯光交融,共同映照出女主人公悲啼的面容,营造出冷寂、压抑、黯然销魂的意境。“金缸灭,啼转多。掩妾泪,听君歌”:三字句节奏短促,气氛急转。灯盏熄灭,周围陷入更深的黑暗,女主人公的悲啼也愈发多了起来。但听到情郎的歌声后,她还是忍不住擦干眼泪去倾听,体现出她对情郎的在意与难以割舍的情感。“歌有声,妾有情。情声合,两无违。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前四句表明歌声与女主人公的情意相契合,两人似乎情投意合。但最后笔锋一转,“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意思是若有一言不合自己的心意,就算对方唱上万曲,让梁尘飞动,自己也不会动心,体现出女主人公对爱情的高要求,即双方必须建立在平等相待、情投意合的基础上,否则一切都是枉然,突出了她刚强的性格和对真爱的执着追求。
4. 作品点评
《夜坐吟》在乐府诗体的创新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全诗通过四次换韵与三种句式交替,构建出腾踏跌宕的节奏:开篇七言铺陈冷寂冬夜,继而三字短句推进情感转折,最终以五七杂言收束全篇。这种结构突破了鲍照同题诗一韵到底的模式,通过“步步设疑、层层折进”的叙事手法,将女子从悲啼到聆听、从共鸣到坚守的情感历程推向高潮。诗末“一语不入意”的决绝反问,既呼应前文悬念,又以“万曲梁尘飞”的夸张意象,将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升华到超越世俗的高度。这种对情感纯粹性的极致表达,不仅突破了传统闺怨题材的局限,更以结构革新与思想深度的双重突破,在乐府诗史上树立了新典范。
# 《夜坐吟》始自鲍照。其辞曰:冬夜沉沉夜坐吟,含情未发已知心。霜入幕,风度林;朱灯灭。朱颜寻。体君歌,逐君音;不贵声,贵意深。”盖言声歌逐音,因音托意也。
宋王琦《李太白全集》
# 钟云:“悲啼”字不悲,悲在“照”字(“金缸青凝”句下)。钟云:入微。诗乐妙理,尽此十二字中(“歌有声”四句下),谭云:“从君”二字,娇甚,恨甚。似鲍参军“体君歌,逐君音,不贵声,贵意深”,而以“一语不入意”二句,露出太白爽快聪俊之致。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唐云:沉着宛转,曲尽闺思,犹恨末语决绝,少《国风》温润话头。
明末清初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
# 空谷幽泉,琴声断续。恩怨尔汝,昵昵如闻,景细情真。结语从鲍照诗翻案而出。
清清高宗《唐宋诗醇》
# 严云:叠字是奇处,是恶处。又云:语情幽异,绝似长吉。
不详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上一篇:唐·白居易《宿竹阁》
下一篇:唐·李群玉《鸂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