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ē
yuàn

朝代:唐作者:郑锡浏览量:1
cháng
mén
hán
shuǐ
liú
gāo
diàn
殿
xiǎo
fēng
qiū
zuó
yuān
yāng
mèng
hái
péi
bào
wěi
yóu
qián
jiě
gòng
niǎn
guān
xiū
qīng
shēn
yàn
shuāng
fēi
shàng
lóu

译文

长门宫的寒水静静流淌,高敞的宫殿里,清晨的秋风吹过。昨夜做了一场鸳鸯相伴的美梦,还陪伴着(君王的)豹尾仪仗同游。那些失宠的“前鱼”不会理解(我的)悲泣,曾与君王同乘一车(的荣光)哪会让人觉得羞耻。怎比得上那轻盈的燕子,双双飞上华丽的玉楼。

逐句剖析

"长门寒水流":长门宫的寒水静静流淌,

"高殿晓风秋":高敞的宫殿里,清晨的秋风吹过。

"昨夜鸳鸯梦":昨夜做了一场鸳鸯相伴的美梦,

"还陪豹尾游":还陪伴着(君王的)豹尾仪仗同游。

"前鱼不解泣":那些失宠的“前鱼”不会理解(我的)悲泣,

"共辇岂关羞":曾与君王同乘一车(的荣光)哪会让人觉得羞耻。

"那及轻身燕":怎比得上那轻盈的燕子,

"双飞上玉楼":双双飞上华丽的玉楼。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玉阶怨》是唐代诗人郑锡创作的五言律诗,收录于《全唐诗》。此诗以长门寒水、高殿秋风为背景,通过“鸳鸯梦”“豹尾游”等意象,融入“前鱼”“共辇”典故,末句以燕子双飞反衬女子孤寂,展现了相关内容,表达对女子命运的同情。全诗运用虚实对照手法,首联勾勒秋风冷寂,颔联以梦境与仪仗游踪暗示现实落差,颈联借典故批判对女性命运的漠视,尾联以飞燕升华情感。郑锡诗风朴实,此诗体现了其创作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郑锡(?~?),唐代诗人。宝应二年中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他与“大历十才子”李端、司空曙等多有酬唱。其诗风朴实,擅长五律,多写边塞生活,雄浑豪放,情感真挚。有传世名句“河清海晏,时和岁丰”(《日中有王字赋》)。《全唐诗》存其诗十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叹女子命运的诗。描绘了长门寒水流、高殿秋风的冷寂景象,借助“鸳鸯梦”“豹尾游”等意象及“前鱼”“共辇”典故,营造出孤寂氛围,表达了对女子命运的同情。

2. 写作手法

反衬:“那及轻身燕,双飞上玉楼”,燕子成双成对轻盈地飞上玉楼,展现出自由、亲密的状态,这与诗中女子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以燕子的双飞之景,反衬出女子形单影只的孤独,强化了女子处境的悲凉,从而更深刻地表达出对女子命运的同情。用典:颈联“前鱼不解泣,共辇岂关羞”融入“前鱼”“共辇”典故,深化对女性命运的感慨。“前鱼”出自《战国策》,喻旧爱被弃,诗中暗示女子如失宠者,悲泣无人理会,显其被遗忘的凄凉;“共辇”源于汉代,指帝王与宠妃同乘,象征昔日恩宠,“岂关羞”点出恩宠已逝,往昔荣光反成今日刺痛。两典故虚实结合,呼应前文今昔对比,以历史中女性相似命运,批判帝王对女性的漠视与恩宠无常,使对女子孤寂的同情更具厚重感。虚实结合:“长门寒水流,高殿晓风秋”是实写,聚焦于眼前的场景,诗中后三联均为虚写,通过梦境、典故、想象等方式,构建出与“实写”形成反差的场景。二者相互映衬,通过“虚”的美好与“实”的凄凉的强烈反差,不仅凸显了失宠后的哀怨与失落,更让读者感受到对往昔的眷恋、对现状的无奈,使情感表达更显深刻动人。

3. 分段赏析

首联“长门寒水流,高殿晓风秋”,“长门”“高殿”点明是冷清的宫苑,“寒水”“晓风”“秋”三个意象叠加,描绘出秋晨冷宫的凄清画面。诗人借这些景物,自然流露哀怨之情,为全诗定下悲凉的基调,让我们感受到宫女独居冷宫的孤独。颔联“昨夜鸳鸯梦,还陪豹尾游”,“鸳鸯”常象征亲密相伴,这里的“鸳鸯梦”是宫女对过去与君王亲近时光的梦忆;“豹尾”是古代帝王仪仗的一部分,代指君王。梦中的美好与现实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宫女失宠后的失落,以及对往昔恩宠的深切怀念。颈联“前鱼不解泣,共辇岂关羞”,化用了“前鱼”“共辇”的典故。“前鱼”暗含失宠后的悲伤,“共辇”则是对曾经与君王同车的回忆。这两句委婉表达了宫女对帝王恩宠难久的感慨,情感藏而不露却很深刻。尾联“那及轻身燕,双飞上玉楼”,诗人把孤独的宫女和成双成对飞进玉楼的燕子对比。“玉楼”象征着君王的居所,燕子能自在双飞,而宫女却被禁锢。这既写出了宫女对燕子自由相伴的羡慕,也藏着她对重新得到君王眷顾的期盼,让全诗的哀怨之情更加强烈,耐人回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皇风》

下一篇:唐·王梵志《吾富有钱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