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绿柔香远更浓":春草嫩绿柔软香气,越远闻着越浓郁,
"春来无处不茸茸":春天到来到处都是繁茂的春草。
# 茸茸:柔密丛生的样子。
"六朝旧恨斜阳里":六朝的旧恨在斜阳映照里,
# 六朝旧恨:指六朝的亡国之恨。六朝:三国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其都城均在南京。
"南浦新愁细雨中":南浦的新愁在细雨飘洒中。
# 南浦新愁:南浦新愁:指别离之愁。南浦:南面的水边,多指送别之所。
"近水欲迷歌扇绿":靠近水边春草仿佛要与歌扇的绿色混淆,
# 歌扇:唱歌时用的扇子。
"隔花偏衬舞裙红":隔着花春草偏偏衬托出舞裙的红色。
"平川十里人归晚":平川十里,牧入暮归,在茫茫的草色中,
# 平川:平坦的原野。
"无数牛羊一笛风":只见无数牛羊在慢慢蠕动,晚风习习,传来一阵阵悠扬的笛声。
元末明初诗人、书画家,“吴中四杰”之一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书画家。字孟载,号眉庵,祖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元末曾为张士诚记室,不久辞去。明初,任河南荥阳令,官至山西按察副使,后被谗夺职,服劳役于京,卒于工所。杨基是杨维桢的弟子,当时称二人为“老杨”“少杨”。其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并称“吴中四杰”,亦称“明初四杰”,共创北郭诗社。他以诗著称,兼工书画,尤善绘山水竹石。其长于诗律,写景新巧,抒情细腻,辞藻秾丽,色彩明爽,诗风轻柔,韵致浓郁。其词也有相似的风格,颇有香奁体风致,但能做到香而不软,丽而不艳。代表作品有《初春》《雪中柳》《清平乐·江宁春馆写怀》《蝶恋花·春闺怨》等。著有《眉庵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春草嫩绿柔软、香气浓郁,无论远近都繁茂生长的特点。通过“六朝旧恨”“南浦新愁”赋予春草历史兴亡与离别的愁绪。又以春草与歌扇、舞裙的色彩映衬,以及平川牛羊在春草中的画面,展现出一幅富有层次的春景图,表达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内心淡淡的愁思。
2.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诗人借“斜阳”“细雨”中的“春草”景象,将对六朝古都兴衰的“旧恨”以及南浦伤别的“新愁”融入其中,不直接抒情,而是通过景语巧妙传达复杂情感,使情感表达自然且富有韵味。以景结情:“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诗歌结尾描绘了平川上牧人暮归,牛羊在草色中缓缓移动,晚风中传来悠扬笛声的画面。以这一充满田园气息的景语作结,含蓄地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朦胧向往,让读者在景中感受诗人的情感余韵。用典:“六朝旧恨斜阳里”,此句巧用六朝兴衰的典故。六朝建都南京,历经繁华终衰败,常被文人用于感慨历史变迁。作者借“斜阳”与“六朝旧恨”相连,以春草蔓延的古都之地,在斜阳余晖下,引发对六朝兴亡的感慨,使情感更显厚重。虚实结合:“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近水”“隔花”是眼前实景,诗人由此展开联想,将其想象成“歌扇绿”“舞裙红”,虚写六朝的歌舞升平,过去与当下相互交织,历史与现实奇妙融合,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意境。
3. 分段赏析
首联“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以写实之笔,生动勾勒出春日里,芳草如茵的画面。嫩绿色的春草,柔软且散发着缕缕清香,越向远方蔓延,绿意与香气愈发浓郁,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盎然春意填满。此时,诗人的心境也悄然融入这春景之中,不禁令人揣测,他究竟在想些什么?颔联“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诗意一转,从写实过渡到抒情。上半句由斜阳下的春草,勾起对六朝兴衰的悠悠旧恨,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的意境相仿,皆蕴含着对历史变迁的喟叹。下半句则借细雨中的春草,抒发南浦伤别的新愁。两种愁绪,一古一今,皆因春草而起,其中隐隐透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感慨,与李白《忆秦娥》立意相通。颈联“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又将笔触拉回眼前。在那若有若无的草色间,仿佛能瞥见六朝时期歌舞升平的残影。水边的春草与隔花之处,仿佛幻化成了昔日的歌扇与舞裙,历史与现实在此奇妙交融,构成如梦似幻的图景,令人仿若穿越时空,沉醉其中。尾联“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再次翻出新意。广袤的平川上,绵延十里的春草随风摇曳,放牧之人伴着暮色缓缓而归。茫茫草色中,无数牛羊缓缓移动,晚风吹拂,悠悠笛声传来。至此,六朝旧梦已悄然隐退,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宁静祥和、充满田园气息的牧归图。
4. 作品点评
从整体来看,《春草》以春草为线索,借景抒情,巧妙地将对生命意义的哲理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朦胧向往融入其中。全诗紧扣春草主题,每一句都仿佛能看见春草的绰约风姿,营造出隽永的意境,余味悠长。
上一篇:明·刘基《北上感怀》
下一篇:明·唐时升《田家即事四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