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én
chán

朝代:明作者:杨基浏览量:3
méi
ān
shí
wèi
wén
dào
ǒu
shì
shì
suǒ
hào
xún
cháng
wéi
kàn
dōng
jiā
zhú
zhǐ
shí
nián
jīn
dào
wēi
zhī
wài
cháng
hán
shǔ
qiú
jiān
mào
tàn
shēng
dǒu
jué
yān
zào
shēn
qīng
xiào
jià
yǎn
míng
zhǐ
kān
kuī
bào
rén
qíng
shì
kàn
làn
shú
jiǎo
gōng
shèng
ào
yǒu
xiá
zhǐ
wèi
wéi
shàn
chēng
fāng
miào
jīn
jué
gèng
shēn
jìng
nán
fēng
tīng
chán
zào

译文

我四十岁了仍未悟得处世之道,偶然间对世间俗事再无喜好。平日里只爱观赏东家的绿竹,屈指一算,竟已十年未踏足近瞧。除了自身之外再无多余之物,寒来暑往唯有一件裘衣、一顶帽。妻儿多次叹息粮食早已断绝,家中不仅不见炊烟,连灶台也没了。身形轻瘦,自嘲仿佛能驾鹤飞天,目光明亮,何止能看清一斑全豹。人情世故早已看得透彻烂熟,清白守正不如同流合污,谦卑竟比高傲更妙。身上有瑕疵可指摘并非耻辱,没有善行值得称道才算“高妙”。如今对这番道理愈发感悟深刻,静静倚着夏日南风,听那蝉声聒噪。

逐句剖析

"眉庵四十未闻道":我四十岁了仍未悟得处世之道,

# 道:指一定的社会主张或思想体系。,眉庵:杨基自号眉庵。

"偶于世事无所好":偶然间对世间俗事再无喜好。

# 偶于:对于,偶然于。

"寻常惟看东家竹":平日里只爱观赏东家的绿竹,

"屈指十年今不到":屈指一算,竟已十年未踏足近瞧。

# 十年:指作者归隐天平山的时间。

"微躯之外无长物":除了自身之外再无多余之物,

"寒暑一裘兼一帽":寒来暑往唯有一件裘衣、一顶帽。

# 裘:皮衣。

"妻孥屡叹升斗绝":妻儿多次叹息粮食早已断绝,

"不独无烟亦无灶":家中不仅不见炊烟,连灶台也没了。

"身轻自笑可驾鹤":身形轻瘦,自嘲仿佛能驾鹤飞天,

"眼明岂止堪窥豹":目光明亮,何止能看清一斑全豹。

# 窥豹:管中窥豹的省略。

"人情世故看烂熟":人情世故早已看得透彻烂熟,

"皎不如污恭胜傲":清白守正不如同流合污,谦卑竟比高傲更妙。

# 恭:端庄有礼。,皎:洁净。

"有瑕可指未为辱":身上有瑕疵可指摘并非耻辱,

"无善足称方入妙":没有善行值得称道才算“高妙”。

"此意于今觉更深":如今对这番道理愈发感悟深刻,

"静倚南风听蝉噪":静静倚着夏日南风,听那蝉声聒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闻蝉》是元末明初诗人杨基的诗。诗人直言自己四十岁仍未悟道,喜好简单,生活清苦,甚至到了“妻孥屡叹升斗绝,不独无烟亦无灶”的境地。然而在穷困中,他更看透人情世故,认为“皎不如污恭胜傲”,展现出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诗人以质朴的语言,将生活实态与内心感悟相融合,用艰难拮据的生活状况托衬高洁情怀,使情与景、事与志自然交融。前半部分叙述生活之困,后半部分抒发人生感悟,全诗一气呵成。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末明初诗人、书画家,“吴中四杰”之一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书画家。字孟载,号眉庵,祖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元末曾为张士诚记室,不久辞去。明初,任河南荥阳令,官至山西按察副使,后被谗夺职,服劳役于京,卒于工所。杨基是杨维桢的弟子,当时称二人为“老杨”“少杨”。其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并称“吴中四杰”,亦称“明初四杰”,共创北郭诗社。他以诗著称,兼工书画,尤善绘山水竹石。其长于诗律,写景新巧,抒情细腻,辞藻秾丽,色彩明爽,诗风轻柔,韵致浓郁。其词也有相似的风格,颇有香奁体风致,但能做到香而不软,丽而不艳。代表作品有《初春》《雪中柳》《清平乐·江宁春馆写怀》《蝶恋花·春闺怨》等。著有《眉庵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生活题材诗。诗中,诗人如实展现自己清贫困窘的生活,表达自己不愿与世苟合的高尚情怀,将生活实态与精神坚守相融合,尽显诗人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

2. 写作手法

正衬:“妻孥屡叹升斗绝,不独无烟亦无灶”通过妻儿对贫困生活的“屡叹”,以及“无烟无灶”的极端境况,衬托出诗人对世俗物质的淡泊态度。即使生活陷入绝境,他仍坚守内心的追求。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杨基自陈四十岁仍未确立社会主张与思想体系,对世事亦无特别偏好。生于元末明初的动荡时期,他始终怀揣着为乱世寻解的抱负,即便步入中年也未曾放弃探索。诗中三至八句,展现其清苦的隐居日常。杨基隐居天平山近十载,平素仅以邻家青竹为趣,身上除一裘一帽别无长物。家中常常断粮,灶冷无烟,妻儿也不免为生计哀叹。九至十六句,则是诗人隐居的感悟与对世情的见解。虽因贫困身形消瘦,他仍自诩“身轻可驾鹤”,且保有洞察世事的明澈眼光,未因远离尘世而忘却天下。在他看来,当时人情世故黑白颠倒,“皎不如污恭胜傲”,善恶混淆,对此他深感不满与鄙夷。正因对世道有如此深刻的认知,他更坚守自我,宁可清贫度日也不愿同流合污,最终选择静倚南风,听蝉自适,于喧嚣乱世中寻得一片心灵净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王应辰《诸将二首其一》

下一篇:明·蓝仁《落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