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niú
shè
jiān
róng
yàn
cháo
绿
yún
fěn
tuò
hóng
yào
zhàn
xiāng
bāo
guò
yáo
zhī
jǐng
lái
qiě
zuǒ
páo
màn
xíng
chéng
mǐng
dǐng
lín
yǒu
sōng
láo

译文

喜欢自己这个像小蜗牛的不大的房舍,并且还能容纳燕子筑的窝巢让我不感到寂寞。绿色的竹皮上还遗留着笋壳,红芍药花绽开了它的香苞。老虎经过这里远远地就知道有防御的陷阱,小鱼顺溪流而来且辅助厨房的菜肴。散慢的步行成了醉酒的样子,邻居家还有饮不完的松醪酒。

逐句剖析

"自喜蜗牛舍":喜欢自己这个像小蜗牛的不大的房舍,

"兼容燕子巢":并且还能容纳燕子筑的窝巢让我不感到寂寞。

"绿筠遗粉箨":绿色的竹皮上还遗留着笋壳,

# 粉箨:竹笋的外壳。箨(tuò):笋壳。

"红药绽香苞":红芍药花绽开了它的香苞。

# 红药:红芍药。

"虎过遥知阱":老虎经过这里远远地就知道有防御的陷阱,

# 阱:陷阱。

"鱼来且佐庖":小鱼顺溪流而来且辅助厨房的菜肴。

"慢行成酩酊":散慢的步行成了醉酒的样子,

"邻壁有松醪":邻居家还有饮不完的松醪酒。

# 松醪:(láo)酒名。用松膏(松脂)酿的酒。”唐人于酒名末,往往喜加“春”字。唐德宗时湘潭(今湖南湘潭)尉郑德璘好酒,曾持此佳酿赠友,按当时习俗以“松醪春”名之。亦称“松叶酒”。唐宋人以饮用有延年之功的松醪为时尚。 邻壁:邻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自喜》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开篇便展现出诗人在陋室中的悠然自得,与身边的自然生灵相伴,丝毫未觉孤寂。诗的三四句描绘出周边环境,处处洋溢着生机,景色美不胜收。五六句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增强了画面的互动感。而在诗的末尾,诗人提及自己漫步其间,不知不觉竟有了微醺之意,恰好邻居家中备有松醪酒可以解馋,为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与温情。整首诗描绘出诗人自得其乐的状态,体现出其对生活的热爱与尽情享受,字里行间都满溢着田园生活独有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出诗人自得其乐的状态,体现出其对生活的热爱与尽情享受,充溢着田园生活的乐趣。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诗人借“蜗牛舍”自比居所,以其狭小却能容燕子巢,表达自己虽身处简朴环境,却能安于现状、自得其乐的心境,借居所之态暗示内心追求。细节描写:像“绿筠遗粉箨,红药绽香苞”,细致刻画竹子褪去笋壳、芍药含苞待放的细节,从颜色、形态等方面,生动展现出自然环境的生机与美丽,体现诗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拟人:“虎过遥知阱,鱼来且佐庖”赋予虎和鱼以人的智慧与情感,老虎知晓陷阱远避,鱼儿似主动助人烹饪,使画面充满互动性与趣味性,增添生活气息。

3. 分段赏析

开篇诗人以“蜗牛舍”自比居所,凸显其狭小,却欣喜能“兼容燕子巢”。此句营造出一种虽居陋室,却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展现诗人安于简朴生活,自得其乐的心态,为全诗奠定悠然基调。颈联两句描绘周边景色,“绿筠遗粉箨”刻画竹子褪去笋壳,呈现新生之态,翠绿鲜嫩;“红药绽香苞”则写红芍药含苞待放,香气隐约飘散。一绿一红,从视觉、嗅觉多方面展现环境生机与美丽,透露诗人对生活细致观察与热爱。颔联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老虎知晓陷阱而远避,鱼儿前来仿佛是主动助人烹饪。诗人借此生动展现自然界生灵的“智慧”,增添画面趣味性与互动感,侧面体现诗人在生活中的独特感悟,于平凡中发现乐趣。尾联诗人漫步其间,不知不觉沉醉,原来是邻居家飘来松醪酒香。此句以轻松诙谐笔触,描绘出邻里间生活气息,因酒而添生活温情,强化诗人对生活热爱与享受,让整首诗洋溢着浓厚生活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春村》

下一篇:唐·白居易《西河雨夜送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