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蒸邑治绝遐方":蒸县(今湖南衡阳一带)地处偏远,远离政治中心,
"巀嶪重山碧翠行":四周环绕着险峻高耸、苍翠连绵的山脉。
"溪曲羊肠岚杂雾":溪流蜿蜒如羊肠般曲折,山间雾气与岚烟交织,
"树蟠龙体雨飞汤":树木盘曲似龙身,暴雨倾泻如沸水般飞溅。
"墨云隙处天澄水":乌云裂开处,天空澄澈如洗,水面平静如镜,
"苍海空中日曜阳":云层散尽后,阳光普照天地,宛如沧海与烈日交相辉映。
"好把寸心问民瘼":(我劝你们)以赤诚之心体察民间疾苦,
"当迁离瘴任潇湘":若此地瘴疠过重,便当调任至潇湘之地,远离疫病之苦。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税负,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大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关系上,确立“不征之国”。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明孝陵。传位太孙朱允炆。
1. 分段赏析
首联“临蒸邑治绝遐方,巀嶪重山碧翠行”,首句点明蒸县(今湖南衡阳附近)地处偏远,远离政治中心,“绝遐方”三字既写地理阻隔,又暗含治理难度。次句以“巀嶪”形容山势险峻,“重山碧翠行”以动态笔法描绘层峦叠嶂的苍翠景象,既展现自然之壮美,又暗示此地交通闭塞、民生艰苦。两句结合,既交代背景,又隐含对地方官治理能力的期许。颔联“溪曲羊肠岚杂雾,树蟠龙体雨飞汤”聚焦细节描写,强化地域险恶。“溪曲羊肠”以比喻手法写溪流蜿蜒如肠,雾气弥漫,凸显气候潮湿;“树蟠龙体”以树干盘曲如龙、雨水倾泻如沸汤的夸张意象,进一步渲染环境之恶劣。两句通过视听结合,将自然环境的险峻与湿热具象化,呼应后文“瘴疠”主题。颈联“墨云隙处天澄水,苍海空中日曜阳”笔锋转向气象变化,暗含治理隐喻。“墨云隙处”写乌云裂开后天空澄澈、水波平静,“苍海空中”以海天相接、阳光普照的壮阔景象,象征政治清明与民生安定。此联色彩对比鲜明(墨云与澄水、苍海与曜阳),既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亦隐喻官员应如拨云见日般涤荡吏治,为百姓带来光明。尾联“好把寸心问民瘼,当迁离瘴任潇湘”直抒劝诫之意。“寸心问民瘼”化用《诗经》“皇皇者华,于彼原隰。駪駪征夫,每怀靡及”的求贤问政传统,强调官员需以仁心体察民间疾苦;“迁离瘴任潇湘”则从实际出发,建议调离瘴疠之地以保官员健康,体现朱元璋对基层治理的务实态度。两句以劝勉收束,兼具温情与威严,展现其“重农桑、兴教化”的治国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