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ǎo
guāng
fèi

朝代:明作者:朱元璋浏览量:3
bǎo
qīng
cāng
zhāo
suì
jiǔ
huāng
qiū
gāo
jùn
sǔn
shēn
yuè
yǐng
cháng
xīng
yáo
dàng
fēi
xiá
dòng
liáng
shǒu
sēng
dōu
ìn
yíng
huǒ
zuò
dēng
guāng
guǐ
chán
jīng
fēng
zhāng
yǒu
lái
cháo
yàn
nán
xuān
yáng
tíng
cān
shāng
yún
cǎo
tóu
huáng
wén
shuō
dāng
nián
shèng
zhōng
chè
shàng
fāng

译文

宝塔高耸,仿佛与青天相摩,寺庙却已年久荒废。秋高气爽时,矫健的隼栖息于此,夜深人静,月影悠长。寂静中,星星摇荡,飞霞映入宝塔的栋梁。守寺的僧人都已离去,萤火虫闪烁,当作灯光。似有鬼哭,仿佛在思求禅度,遗落的经书在风中、在日下张扬。唯有来筑巢的燕子,呢喃不休,好似在宣扬着什么。我停下车马,感伤这古意,乌云聚合,草头泛黄。听闻当年这里十分繁盛,钟鸣鱼鼓声,响彻上方。

逐句剖析

"宝塔摩青苍":宝塔高耸,仿佛与青天相摩,

"招提岁久荒":寺庙却已年久荒废。

"秋高栖俊隼":秋高气爽时,矫健的隼栖息于此,

"夜深月影长":夜深人静,月影悠长。

"寂寂星摇荡":寂静中,星星摇荡,

"飞霞入栋梁":飞霞映入宝塔的栋梁。

"守僧都去尽":守寺的僧人都已离去,

"萤火作灯光":萤火虫闪烁,当作灯光。

"鬼哭思禅度":似有鬼哭,仿佛在思求禅度,

"遗经风日张":遗落的经书在风中、在日下张扬。

"独有来巢燕":唯有来筑巢的燕子,

"呢喃似宣扬":呢喃不休,好似在宣扬着什么。

"停骖伤古意":我停下车马,感伤这古意,

"云合草头黄":乌云聚合,草头泛黄。

"闻说当年盛":听闻当年这里十分繁盛,

"钟鱼彻上方":钟鸣鱼鼓声,响彻上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宝光废塔》是明代朱元璋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宝光废塔为主题,描绘了废塔周边衰败荒凉之景。通过“秋高栖俊隼,夜深月影长”等诗句,借景抒情,营造出寂静、荒芜的氛围;又以“鬼哭思禅度,遗经风日张”等句,运用想象,增添神秘之感。开篇点明宝塔高耸却寺院久荒;中间部分细致刻画废塔在不同时段的景象,有秋夜隼栖、星摇萤飞;结尾抒发诗人停驻时的伤古之情,以今昔对比,凸显往昔繁盛与如今衰败。这首诗以质朴的笔触、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历史兴衰,体现出朱元璋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税负,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大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关系上,确立“不征之国”。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明孝陵。传位太孙朱允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四句“宝塔摩青苍,招提岁久荒。秋高栖俊隼,夜深月影长”中,首句“宝塔摩青苍”,描绘出宝塔高耸,仿佛与青天相接,凸显其雄伟。“招提岁久荒”,则笔锋一转,点明寺庙年久荒废,形成鲜明对比。“秋高栖俊隼,夜深月影长”,秋高气爽时俊隼栖息,夜深时月影悠长,营造出一种荒凉、寂静的氛围,从侧面烘托出宝光塔如今的荒废之态。中四句“寂寂星摇荡,飞霞入栋梁。守僧都去尽,萤火作灯光”中,“寂寂星摇荡”,星星在寂静的夜空中摇荡,进一步强化了静谧与荒凉感。“飞霞入栋梁”,飞霞映入宝塔栋梁,增添了一丝虚幻感。“守僧都去尽,萤火作灯光”,守僧离去,唯有萤火如灯,以具体的景象变化,生动地展现出寺庙的衰败。后四句“鬼哭思禅度,遗经风日张。独有来巢燕,呢喃似宣扬”中,“鬼哭思禅度”,想象鬼哭是在思求禅度,为画面增添了几分阴森与神秘。“遗经风日张”,遗落的经书在风中日下张扬,暗示着往日佛法昌盛不再。“独有来巢燕,呢喃似宣扬”,唯有燕子来巢,呢喃不休,仿佛在诉说着什么,以燕子的存在反衬出寺庙的荒芜。最后四句“停骖伤古意,云合草头黄。闻说当年盛,钟鱼彻上方”中,诗人停驻车马,感伤古意,看到云合草黄,景色衰败。“闻说当年盛,钟鱼彻上方”,听闻当年此地繁盛,钟鱼之声响彻上方,通过今昔对比,将世事变迁的感慨抒发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孙一元《睡起》

下一篇:明·吴宽《病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