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shān
gēng
chén
yùn

朝代:明作者:朱元璋浏览量:3
cuó
é
kōng
huán
shān
jiē
gǒng
yáo
cén
jiàn
ěr
dòng
fēi
máo
qīng
sōng
xiù
bái
shí
shēng
xuán
yán
pàn
líng
zhī
fēng
dǐng
sēn
shén
shí
shí
fēng
shēng
shān
lín
míng
jìn
yīng
shàn
jiē
fēi
shān
zhōng
dào
zhě
chán
lǒng
tóu
tóng
shì
wèn
jīng
nián
yún
cháng

译文

钟山巍峨高耸,倚靠着碧空,环绕着钟山的群山都像在拱卫拜伏着它。远处的山峦如同锋利的剑戟一般,近处的山洞可不是普通的茅屋可比。青葱的松树在紫色的山崖上显得格外秀丽,洁白的石头生长在幽深的山谷之中。岩石旁边孕育着神奇的灵芝,山峰顶上生长着高耸的神木。时常会有风雨生成,每日山林都被风雨所润泽。相互应和鸣叫的全是啼叫的黄莺,翩翩飞舞的都是高飞的天鹅。山中的道士在静心参禅,田埂山头的童子在放牧。试着询问多少年了,回答说常常在进行辟谷。

逐句剖析

"嵯峨倚空碧":钟山巍峨高耸,倚靠着碧空,

"环山皆拱伏":环绕着钟山的群山都像在拱卫拜伏着它。

"遥岑如剑戟":远处的山峦如同锋利的剑戟一般,

"迩洞非茅屋":近处的山洞可不是普通的茅屋可比。

"青松秀紫崖":青葱的松树在紫色的山崖上显得格外秀丽,

"白石生玄谷":洁白的石头生长在幽深的山谷之中。

"岩畔毓灵芝":岩石旁边孕育着神奇的灵芝,

"峰顶森神木":山峰顶上生长着高耸的神木。

"时时风雨生":时常会有风雨生成,

"日日山林沐":每日山林都被风雨所润泽。

"和鸣尽啼莺":相互应和鸣叫的全是啼叫的黄莺,

"善举皆飞鹄":翩翩飞舞的都是高飞的天鹅。

"山中道者禅":山中的道士在静心参禅,

"陇头童子牧":田埂山头的童子在放牧。

"试问几经年":试着询问多少年了,

"答云常辟谷":回答说常常在进行辟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钟山赓吴沉韵》是明太祖朱元璋创作的五言排律。诗中首联以“嵯峨倚空碧,环山皆拱伏”总写钟山巍峨耸立于碧空之下,群山拱伏的宏大景象;中间多联细致描绘钟山景致,有如剑戟般的遥岑、青松秀崖、白石生谷,更有灵芝生于岩畔、神木立于峰顶,尽显山中自然之美;后两联勾勒山中道者禅修、童子放牧的生活场景,增添了山林的隐逸气息。全诗以质朴笔触展现钟山雄浑壮阔的自然风光与宁静悠然的山居氛围,生动呈现出钟山独特的景致与人文风貌,具有鲜明的写实风格与历史文化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税负,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大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关系上,确立“不征之国”。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明孝陵。传位太孙朱允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嵯峨倚空碧,环山皆拱伏。遥岑如剑戟,迩洞非茅屋”,此四句作为诗歌首段,以雄浑壮阔之笔勾勒出钟山的磅礴气势。开篇“嵯峨倚空碧”,一个“倚”字,巧用拟人手法,赋予钟山以挺拔巍峨的人格化姿态,生动展现其直插云霄、傲立苍穹的雄伟之姿;“环山皆拱伏”则将环绕钟山的群山比作拱卫的臣子,既描绘出群山环抱的地理形态,又暗含君临天下的帝王之气。“遥岑如剑戟”运用比喻修辞,把远处的山峰比作尖锐的剑戟,既体现山势的险峻,又隐隐透露出朱元璋征战沙场的经历与豪迈心境;“迩洞非茅屋”则以近处山洞与世俗茅屋的对比,暗示钟山的超凡脱俗,为后文展现山中的神秘与隐逸氛围埋下伏笔。此段通过远近结合的视角转换,以及意象与修辞的巧妙运用,奠定了全诗庄严肃穆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基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蔡汝楠《观音山阁》

下一篇:明·孙宜《湖上杂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