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ǎo
sōng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2
lián
jūn
xiù
zhí
tíng
zhōng
qīng
yīn
mǎn
zuò
fēng
táo
shèng
shí
suī
xuě
shuāng
duō
hòu
shǐ
qīng
cōng
nián
biàn
róng
shì
bǎi
chǐ
fāng
zhù
shí
gōng
wèi
xiè
西
yuán
chē
dìng
bēi
yáo
luò
jìn
chéng
kōng

译文

我喜爱这庭院中孤傲秀拔的小松,枝叶细小树荫轻淡带来满座清风。桃李争芳吐艳时你虽然默默无闻,但霜雪降下后却生长得郁郁葱葱。随着季节生长枯萎,待到它长成百尺苍松之时,即可成就其栋梁之功了。告诉乘车去西园游赏的人们,等到雪飞霜落的季节,百花纷纷凋零,你们将感到悲哀失望了。

逐句剖析

"怜君孤秀植庭中":我喜爱这庭院中孤傲秀拔的小松,

# 孤秀:孤傲秀拔。

"细叶轻阴满座风":枝叶细小树荫轻淡带来满座清风。

# 轻阴:指松树覆盖下的树荫。

"桃李盛时虽寂寞":桃李争芳吐艳时你虽然默默无闻,

# 盛时:这里是指春天桃花和李花盛开的时候。

"雪霜多后始青葱":但霜雪降下后却生长得郁郁葱葱。

# 青葱:形容松树充满了生命活力的长势。

"一年几变枯荣事":随着季节生长枯萎,

# 荣:指草木开花。,枯:指草木之花凋谢,草木枯萎。,一年几变:指非常绿植物的生态和长势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百尺方资柱石功":待到它长成百尺苍松之时,即可成就其栋梁之功了。

# 柱石功:栋梁之材的功用。,方资:正可用作。,百尺:形容高大,是就小松将来的发展而言。

"为谢西园车马客":告诉乘车去西园游赏的人们,

# 车马客:指乘车马去西园游赏的人们。,西园:泛指一般园林。,为谢:因为这个原因而相告。谢,是告诉、相告的意思。

"定悲摇落尽成空":等到雪飞霜落的季节,百花纷纷凋零,你们将感到悲哀失望了。

# 摇落:凋谢,衰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小松》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热情赞颂松树高尚品格的七言律诗,通过对比小松与桃李的不同命运,讽刺了社会上庸俗浅薄之徒,寄寓了诗人高远的政治抱负与对浅薄之人的鄙视。诗中,李商隐运用细腻的描绘、生动的意象及对比、象征等手法,突出了小松不畏严寒、不惧霜雪、刚劲挺拔、四季葱翠的特点,同时表达了对小松终将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坚定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冯牿在《玉溪生诗集笺》中将李商隐的《题小松》归为永乐闲居时的田园小品,确切写作年代虽难考证,但鉴于诗中描绘的田园生活,将其视为闲居之作颇为合理,因闲居时诗人方能亲身体验种田植树,对田园风物怀有深切情感。 李商隐,自幼聪慧过人,品德高尚,才华横溢且胸怀大志。早年,他有幸得到令狐楚及其子令狐绹的赏识与扶持。然而,随着令狐楚的离世,李商隐的人生轨迹发生了转变,他加入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府,并迎娶了王茂元之女。这一婚姻选择,不幸地将他卷入了当时激烈的牛李党争之中,使他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一生之中,李商隐历经坎坷,抱负未能实现,心中满是壮志未酬的遗憾。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借小松之姿,以诗寄情,抒发了自己傲然高洁的品格,创作了这首寓意深远的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题小松》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诗中介绍了松树不畏严寒、不惧霜雪、刚劲挺拔、四季葱翠的高尚品格,描绘了其对艳丽一时却易凋零的桃李的讽刺,体现了诗人高远的政治抱负,营造了清新隽永、韵味十足的诗境,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上庸俗浅薄之徒的深深鄙视。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人将小松与桃李进行对比,以桃李春日之盛来衬托小松的“孤秀”,以桃李冬日之“摇落”来衬托小松的“青葱”,以桃李的“枯荣事”来衬托小松的“柱石功”。这种对比突出了小松不畏严寒、不惧霜雪、坚韧挺拔的品格,同时也讽刺了桃李的短暂与浮华,寄寓了诗人对世俗的鄙夷与愤懑。托物言志:诗人借小松以自况,抒发其志士之悲愤。他通过描绘小松的孤秀、细叶轻阴、雪霜后的青葱等特征,寄托了自己高远的政治抱负和傲然高洁的品格。同时,他也以小松的成长历程暗喻人才的成长过程,表达了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期待与信念。象征:小松在诗中不仅是一个自然物象,更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它象征着那些具有高尚品格、坚定信念、不畏艰难困苦的人才。诗人通过小松的形象,表达了对这些人才的赞美与敬仰,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向往。

3. 分段赏析

首联“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怜”字直接抒发诗人对小松的爱怜之意。“孤秀”描绘小松独立且俊美的形态,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年。“细叶轻阴”运用细节描写,以“细”状叶、“轻”状荫,生动展现小松枝叶未茂的特征,而“满座风”则营造出一种清幽、灵动的氛围,足见诗人对小松的喜爱。颔联“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桃李盛开时的热闹与小松此时的寂寞进行对照,又突出小松在经历雪霜后愈发青葱的坚韧。这不仅写出小松不随流俗的品性,更体现其傲霜斗雪的风姿。颈联“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此处诗人采用夸张与反衬的手法。“一年几变”夸大百花枯荣变化之频繁,与小松始终如一的坚定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强调小松成材的艰难,表达诗人对小松成为栋梁之材的殷切期待。尾联“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诗人面向那些只知赏花、不知怜松的“西园车马客”表明态度,预见百花凋零时他们将倍感失望,而小松定能屹立不倒。这一表达充满对小松必定成材的坚定信心,自始至终“怜”松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

4. 作品点评

清代王士祯评价咏物诗时强调,上乘之作应达到“不粘不脱,不即不离”的境界。李商隐的《题小松》正是如此,全诗八句,未直接言“松”,却句句写松,不仅描绘了小松的形貌,更深入挖掘了其品格与精神。更巧妙的是,诗人借松喻人,通过小松的形象,塑造了一个抱志守节、傲岸不屈的正人君子形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趋炎附势的赏花客。这种似彼似此、不即不离的表现手法,正是此诗艺术上的高妙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落句殆有梦得不得看花之感耶?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此作者以小松自况也。首句言其特立,次句言其荫庇。三四即岁寒后凋之意。接言枯荣屡变。凡物皆然;柱石堪资,生是使独。彼西园车马之客,荣盛一时,不转眼而已悲摇落,人与物宁有异哉?

清陆昆曾《李义山诗解》

# 此言大材之不愿小成也。上半首言小松。下半首自寓,言只就一岁之中,荣枯几变,若计松到百岁之后成柱石之材,不知要耐多少冷暖,而不知其有所不悔也。荣华百态,转首成空,彼西园车马。扰扰争驰。恐亦未之思耳。

清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牡丹》

下一篇:唐·吴融《微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