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íng
huā

朝代:唐作者:罗隐浏览量:1
zuó
fāng
yàn
nóng
kāi
zūn
tóng
zuì
jīn
zhāo
fēng
è
chóu
chàng
rén
shēng
shì
nán
wēi
bìng
西
lǎo
jiān
zhì
xiàng
wǎn
rén
xiāng
wēi
duò
hóng
lèi

译文

昨天花朵芳香艳丽很浓郁,打开酒樽与众人一同沉醉。今天风雨交加很恶劣,对人生之事感到惆怅。南威生病无法起身,西施衰老也一起来了。傍晚时分寂静无人,相互依偎落下如红泪。

逐句剖析

"昨日芳艳浓":昨天花朵芳香艳丽很浓郁,

"开尊几同醉":打开酒樽与众人一同沉醉。

"今朝风雨恶":今天风雨交加很恶劣,

"惆怅人生事":对人生之事感到惆怅。

"南威病不起":南威生病无法起身,

"西子老兼至":西施衰老也一起来了。

"向晚寂无人":傍晚时分寂静无人,

"相偎堕红泪":相互依偎落下如红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庭花》是唐末诗人罗隐创作的五言古诗,借庭花盛衰抒写人生深沉感慨,收录于《全唐诗》卷665-40。开篇以“昨日芳艳浓”,描绘昔日庭花艳丽,诗人与友人饮酒共赏之景;“今朝风雨恶”一转,写今朝风雨摧花,形成鲜明对比,暗喻人生际遇无常。又借南威、西施美人迟暮的典故,类比庭花盛衰,深化美好易逝的哀婉主题。“相偎堕红泪”以拟人手法,将凋零花瓣比作美人垂泪,独特意象尽显物华消逝之悲,是展现罗隐“借物言志”风格的作品,传递出对时光流逝、美好难驻的怅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

罗隐(833~909),唐代文学家。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西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光启中,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罗隐与罗邺、罗虬合称“三罗”。其散文小品,笔锋犀利。诗风浅易流畅,亦颇有讽刺现实之作,长于提炼口头语,“今朝有酒今朝醉”(《自遣》)、“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等诗句流传后世。著有诗集《甲乙集》和文集《谗书》《两同书》等。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罗隐生活在833年至909年间,他创作《庭花》时,正处于唐末社会动荡不安,自身科举又屡遭失意的困境。罗隐一心渴望通过科举踏入仕途,从833年起便投身科举之路,然而直至859年,连续十二次应考皆名落孙山,“惆怅人生事”这句诗,便是他内心失落与无奈的直接倾诉。后来,黄巢起义爆发(875-884年),在这混乱的局势下,罗隐选择隐居于九华山,这段经历让他对世事沧桑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也为他的创作染上了一层厚重的沧桑色彩。到了晚年,大约888年后,罗隐出任吴越国钱塘令,彼时的他借咏物诗抒发自己的政治感慨,《庭花》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借庭花的盛衰,寄托了他对人生、对社会的种种复杂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借物抒情诗。营造出孤寂惆怅氛围,传递出对美好易逝、难驻于世的深沉无奈与悠悠感慨。

2. 写作手法

对比:“昨日芳艳浓,今朝风雨恶”,以鲜明对照展开:昨日庭花绽放得艳丽芬芳,尽显生机;今朝却遭遇狂风暴雨的侵袭,形貌憔悴。这种今昔境遇的强烈反差,直观展现了时光流转中美好事物的脆弱易逝,也让诗人心中的怅惘之情愈发浓重。拟人:“向晚寂无人,相偎堕红泪”,以拟人之笔赋予庭花灵性:暮色渐沉,四下无人,凋零的花瓣仿佛依偎着垂泪的佳人,簌簌坠落如红泪滴落。这般写法将落花的形态与悲戚之情相融,既鲜活勾勒出傍晚庭花寂寞凋零之景,更让全诗的伤感意味愈发浓重。用典:“南威病不起,西子老兼至”巧用南威、西子典故,典故原意:南威是春秋时晋国的美女,西子即西施,为春秋越国美女,二者皆为古代著名美人,代表美好容颜与事物,作者在诗中使用:诗人借南威卧病不起、西子年老色衰的典故,将其与现实中庭花由盛转衰关联。以美人的消逝类比庭花的凋零,把美好事物难以永恒的抽象感慨,通过典故具象呈现,让对时光易逝、美好难留的怅惘,因深厚文化底蕴的融入,更显深沉厚重。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昨日芳抱浓,开尊几同醉。今朝风雨恶,惆怅人生事”,开篇以“昨日”美好切入,庭花绽放、芬芳浓郁,诗人与友人开樽对饮,沉醉于明艳景致,勾勒出温馨快意的场景。转至“今朝”,风雨骤起、摧花肆虐,乐景急转哀情。诗人由庭花的盛衰更迭,联想到人生际遇的无常,景与情自然衔接,为下文对美好易逝的感慨埋下伏笔。中间两句:“南戚病不起,西子老兼至”,援引南戚、西子的典故,以古代绝色美人喻庭花。往昔,南戚、西子凭借容颜倾倒众人,恰似庭花昨日的艳丽;而今,美人或卧病、或衰老,对应庭花今朝的凋零。借美人迟暮的无奈,暗喻美好事物难以恒常,将对“芳艳难久”的叹慨,嵌入历史典故的厚重底色,深化了主题的文化意蕴。后两句:“向晚寂无人,相偎堕红泪”,傍晚时分,庭院归于寂寥,落花相依相偎、纷纷坠落,如美人垂泪。以拟人之笔赋予落花情感与姿态,“堕红泪”既摹写花瓣飘落的形态,又渲染出孤寂哀伤的氛围。将庭花凋零的画面,与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消逝的怅惘相融合,让情感在这凄美场景中抵达顶点,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题敬爱寺楼》

下一篇:唐·柳宗元《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