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īng
bǎi
shé
niǎo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2
shàng
lán
mén
wài
cǎo
wèi
yāng
gōng
zhōng
huā
yǒu
xiāng
suí
guò
yuàn
zhī
ruò
xiàng
jīn
chūn
jiě
zuò
qiān
bān
shǔ
néng
xiān
bǎi
niǎo
wàn
qiān
mén
yīng
jué
xiǎo
jiàn
zhāng
tīng
míng

译文

上兰观门外春草碧绿,未央宫里,百舌鸟在花枝上栖息着。一些鸟儿伴随着百舌鸟一起飞过宫廷院落,不知道向哪个金堤飞去了。百舌鸟在春天的时候能模仿百鸟之音,早晨天快亮的时候,先于百鸟啼鸣。千家万户应该都知道天亮了,建章宫的人们啊,何必听到鸡鸣才知道天亮呢!

逐句剖析

"上兰门外草萋萋":上兰观门外春草碧绿,

# 上兰:观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西汉上林苑内宫观之一。

"未央宫中花里栖":未央宫里,百舌鸟在花枝上栖息着。

# 未央宫:汉宫名。

"亦有相随过御苑":一些鸟儿伴随着百舌鸟一起飞过宫廷院落,

# 御苑:宫廷里的花园。

"不知若个向金堤":不知道向哪个金堤飞去了。

# 金堤:《汉书·司马相如传》师古注:“言水之堤塘坚如金也。”此指御苑中之堤。,若个:那个。

"入春解作千般语":百舌鸟在春天的时候能模仿百鸟之音,

"拂曙能先百鸟啼":早晨天快亮的时候,先于百鸟啼鸣。

"万户千门应觉晓":千家万户应该都知道天亮了,

"建章何必听鸣鸡":建章宫的人们啊,何必听到鸡鸣才知道天亮呢!

# 建章:汉宫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听百舌鸟》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百舌鸟在皇宫内外飞来飞去的情形及其宛转善变的叫声,表达了诗人对百舌鸟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人赋予百舌鸟以灵性,“亦有相随过御苑”“不知若个向金堤”,使鸟儿更加轻灵可爱,仿佛有了人的情感和行为。诗中将百舌鸟的报晓功能与鸡鸣对比,通过“建章何必听鸣鸡”一句,突出了百舌鸟的独特价值,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百舌鸟的赞美和对传统报晓方式的重新思考。首联描绘了百舌鸟在上兰门外草地和未央宫花丛中栖息的春日景象,营造出淡淡的惆怅。颔联继续描写百舌鸟在宫苑和金堤间的灵动飞舞,赋予其灵性。颈联展现了百舌鸟春天里千变万化的啼声和拂晓早啼的特点。尾联以百舌鸟的报晓功能,表达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百舌鸟的喜爱。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王维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听百舌鸟》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通过对百舌鸟在未央宫、御苑等地飞来飞去的描写,以及其清晨鸣叫的生动刻画,表现了百舌鸟的灵动与春天的生机。诗中不仅描绘了百舌鸟的自然特性,如“千般语”“先百鸟啼”,还通过对比手法,暗示了百舌鸟在报晓上的独特价值,隐含了诗人对宫廷生活的独特视角和情感寄托。

2. 写作手法

拟人:诗人赋予百舌鸟以灵性,“亦有相随过御苑”中的“相随”“不知”“向”等词,使百舌鸟显得更加轻灵可爱,仿佛具有人的智慧和情感。对比:诗中将百舌鸟的报晓功能与鸡鸣对比,通过“建章何必听鸣鸡”一句,突出了百舌鸟的独特价值,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百舌鸟的赞美和对传统报晓方式的重新思考。细节描写:“上兰门外草萋萋,未央宫中花里栖。亦有相随过御苑,不知若个向金堤。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万户千门应觉晓,建章何必听鸣鸡。”通过对百舌鸟栖息地点(“上兰门外”“未央宫中”“御苑”“金堤”)和鸣叫特点(“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百舌鸟的灵动与春天的生机。反问:“万户千门应觉晓,建章何必听鸣鸡。”诗人借百舌鸟的特性,暗示自己对宫廷生活的观察和思考。通过“应觉晓”“何必听鸣鸡”的反问,诗人表达了对百舌鸟的赞美,也隐含了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3. 分段赏析

首联:“上兰门外草萋萋,未央宫中花里栖。”诗人描绘了上兰门外春草萋萋、未央宫中繁花似锦的美景,百舌鸟栖息在花树之中。这里的“萋萋”既点明了春日的生机,又暗示了汉宫的荒芜,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惆怅。颔联:“亦有相随过御苑,不知若个向金堤。”诗人变换角度,继续描写百舌鸟的轻啼。鸟儿在御苑中穿梭,有的栖息在金堤之畔,诗人通过“相随”“不知”“向”等词,赋予了百舌鸟灵动的特质,使其更加可爱。颈联:“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诗人以轻快的笔触描写百舌鸟的啼声特点。百舌鸟在春天能发出千变万化的鸣声,拂晓时分便开始啼叫,比其他百鸟更早。这里的“千般语”和“拂曙”突出了百舌鸟的灵动与早啼。尾联:“万户千门应觉晓,建章何必听鸣鸡。”诗人通过百舌鸟的啼声,联想到它能报晓,甚至比鸡鸣更早。诗人以“应觉晓”和“何必听鸣鸡”表达了对百舌鸟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未能参加茶宴的遗憾。

4. 作品点评

《听百舌鸟》是王维的一首经典咏物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百舌鸟的灵动与春天的生机。诗中不仅生动地描绘了百舌鸟的栖息与鸣叫,还通过对比和拟人手法,赋予了百舌鸟以灵性和智慧。诗人以“听”字贯穿全诗,从地点到声音,从细节到情感,层层递进,最终通过“何必听鸣鸡”的反问,巧妙地表达了对百舌鸟的赞美和对自身价值的隐喻。这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展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韦应物《开元观怀旧寄李二、韩二、裴四兼呈崔郎中、严家令》

下一篇:唐·李端《妾薄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