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唇一点桃花殷":那一点朱唇如同殷红的桃花,
"宿妆娇羞偏髻鬟":带着宿妆,模样娇羞,发髻也偏斜着。
"细看只似阳台女":仔细看,真像那阳台神女,
"醉著莫许归巫山":喝醉了可别像她回巫山去。
# 著:一作“着”。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1. 写作手法
比喻:“朱唇一点桃花殷”,将窦子美人的朱唇比作殷红的桃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美人嘴唇的娇艳色泽,使美人的形象更加鲜活,给读者以直观的美感。用典:“细看只似阳台女”,运用了“阳台女”的典故,传说中阳台女是神女,诗人借此将窦子美人比作神女,增添了美人的神秘与美丽,同时也为诗歌增添了浪漫的文化底蕴。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朱唇一点桃花殷,宿妆娇羞偏髻鬟”,诗人开篇聚焦于窦子美人的容貌与妆容。“朱唇一点桃花殷”,用桃花来比喻美人的嘴唇,突出其颜色的鲜艳欲滴,展现美人的性感魅力;“宿妆娇羞偏髻鬟”,描绘美人带着隔夜的妆容,娇羞之态尽显,发髻偏斜,更添一份慵懒与别致的风情,从细节处勾勒出美人的独特韵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后两句:“细看只似阳台女,醉著莫许归巫山”,诗人进一步发挥想象,将美人比作阳台神女,赋予美人如神女般的神秘与美丽。接着,以醉后的调侃之语“醉著莫许归巫山”,表达出希望美人不要离去的心情,这种诙谐幽默的表达,不仅展现出诗人与美人之间轻松愉悦的交流氛围,还升华了诗人对美人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