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ūn
huáng
tài
shǒu
hòu
tíng

朝代:唐作者:岑参浏览量:1
dūn
huáng
tài
shǒu
cái
qiě
xián
jùn
zhōng
shì
gāo
zhěn
mián
tài
shǒu
dào
lái
shān
chū
quán
huáng
shā
rén
zhòng
tián
dūn
huáng
jiù
bìn
hào
rán
yuàn
liú
tài
shǒu
gèng
nián
chéng
tóu
yuè
chū
xīng
mǎn
tiān
fáng
zhì
jiǔ
zhāng
jǐn
yán
měi
rén
hóng
zhuāng
zhèng
xiān
chuí
gāo
chā
jīn
diàn
zuì
zuò
cáng
gōu
hóng
zhú
qián
zhī
gōu
zài
ruò
biān
wèi
jūn
shǒu
shān
biān
shè
bàn
duàn
huáng
jīn
qián
zhōng
shì
piān

译文

敦煌郡的太守既才且贤,郡中太平无事高枕而眠。太守到来高山涌出泉水,黄沙地上农人安心种田。敦煌白发老人年高望重,衷心挽留太守连任几年。城头月儿东升星斗满天,后庭早已排下豪华酒筵。美女浓妆艳抹容颜正美,侧垂高高发髻头插全钿。醉坐烛前玩起藏钩之戏,不知钩儿藏在哪个地方。为您手中握起珊瑚之鞭,带着醉意射中半段金钱,其中乐趣奇特难言。

逐句剖析

"敦煌太守才且贤":敦煌郡的太守既才且贤,

"郡中无事高枕眠":郡中太平无事高枕而眠。

# 高枕眠:高枕而眠,指对所理之事无忧无虑,十分放心。

"太守到来山出泉":太守到来高山涌出泉水,

# 太守到来山出泉:“太守”二句:这里似借张守珪开垦敦煌故事来歌颂太守的政绩。据《新唐书·张守珪传》载:开元年间,以瓜州(即敦煌)为都护府,命张守珪为都督。郡内土地充满荒沙,十分贫瘠,而水渠又全被毁坏。张守珪暗中向上天祷告,有一天山水忽然来到,筑造堤防的树木也顺流而来,于是筑堤开渠,耕种者义同以往一样安心耕作了。

"黄砂碛里人种田":黄沙地上农人安心种田。

# 碛:沙地。

"敦煌耆旧鬓皓然":敦煌白发老人年高望重,

# 鬓皓然:鬓发雪白。皓,白。,耆旧:年高望重之人。

"愿留太守更五年":衷心挽留太守连任几年。

# 更五年:即连任。唐制,地方官五年而任满。

"城头月出星满天":城头月儿东升星斗满天,

"曲房置酒张锦筵":后庭早已排下豪华酒筵。

# 锦筵:精美豪华的酒筵。,曲房:即题目所说“后庭”。

"美人红妆色正鲜":美女浓妆艳抹容颜正美,

"侧垂高髻插金钿":侧垂高高发髻头插全钿。

# 金钿:金制的首饰。,侧垂高髻:高挽发髻,垂向一旁,似为当时流行发式。

"醉坐藏钩红烛前":醉坐烛前玩起藏钩之戏,

# 藏钩:古时的游戏。《艺经》:“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交胜负”。以一钩藏在数人之手,由当局者猜射。

"不知钩在若个边":不知钩儿藏在哪个地方。

# 若个:哪个。

"为君手把珊瑚鞭":为您手中握起珊瑚之鞭,

# 珊瑚鞭:以珊瑚为装饰的马鞭。

"射得半段黄金钱":带着醉意射中半段金钱,

# 半段黄金钱:似指金钩。,射:猜度。

"此中乐事亦已偏":其中乐趣奇特难言。

# 偏:奇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敦煌太守后庭歌》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的前六句着重颂扬敦煌太守的政绩,描绘了太守治理下敦煌郡的安定与繁荣,如“郡中无事高枕眠”“黄砂碛里人种田”,反映了诗人为当地人民安居乐业而欣慰的情感。后九句则描写了太守后庭酒筵的热闹场景,如“城头月出星满天,曲房置酒张锦筵”,展现了宴会的喜庆气氛,表现了诗人欢快的心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赞美了太守的贤能,又描绘了边塞生活的美好,体现了诗人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作于天宝八载(749年),当时诗人西行抵达敦煌。期间,诗人或许有幸参加了敦煌太守举办的一场宴会,从而创作了此诗。诗中内容正是对敦煌太守政绩的记述,以及宴会现场情景的生动呈现。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边塞题材诗。描绘了敦煌太守的政绩以及后庭酒筵场面,体现了当地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营造出酒筵喜庆的气氛,表达了诗人为百姓生活安乐而欣慰以及自身欢快的心情,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当时劳动人民开发、建设边疆的情景。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黄砂碛里人种田”将边塞荒凉之景与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融合,体现对太守治绩的感怀。烘托:以“敦煌耆旧鬓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借百姓拥戴之情,侧面烘托太守的政绩。正衬:通过描写陪酒美人的艳丽装扮,如“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烘托出“曲房置酒张锦筵”中“锦筵”的奢华与热闹氛围。美人的艳丽与宴会的华丽相互映衬,使“锦筵”的形象更加鲜明,进一步突出了宴会的喜庆与隆重。

3. 分段赏析

“敦煌太守才且贤,郡中无事高枕眠”这两句是从太守自身角度写起。“敦煌太守才且贤”首句直接点明颂扬对象为敦煌太守,并直言其才德兼备,简洁有力地奠定了全诗对太守赞美的基调。“郡中无事高枕眠”,“郡中无事”描绘出太守管辖区域内一片太平祥和的景象,没有纷争与祸乱;“高枕眠”则进一步刻画太守的状态,他能够从容自在、毫无忧虑地安然入睡,举重若轻,这一细节描写不仅展现出太守治理有方,还让读者感受到太守身上蕴含着高士般的雅致风范,以具体可感的形象对首句“才且贤”作了生动的补充说明。“太守到来山出泉,黄砂碛里人种田”这两句从政治角度来展现太守的政绩。“太守到来山出泉”带有一定的夸张与想象色彩,生动地表现出太守到任后带来了积极的改变,仿佛连大自然都为之响应,山中涌出清泉,为当地的生产生活带来生机。“黄砂碛里人种田”描绘出一幅在原本荒芜的黄沙之地,百姓却能安居乐业进行耕种的画面。这两句诗共同勾勒出敦煌地区在太守治理下,从艰难荒芜走向和平繁荣的景象,有力地证明了太守卓越的治理才能和斐然的政绩,也进一步说明了他为何“才且贤”。“敦煌耆旧鬓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这两句从百姓反映的角度进行描写。诗人选取了“敦煌耆旧”这一富有代表性的群体,这些老人饱经岁月沧桑,拥有丰富的阅历,见证了敦煌的历史变迁,能够对不同时期的状况进行比较。他们两鬓斑白,却一致希望太守能再多留任五年,这一愿望直接体现出百姓对太守的衷心拥戴与高度认可。通过百姓的态度,从侧面有力地烘托出太守政绩卓著、深得民心,进一步突出了太守“才且贤”。“城头月出星满天,曲房置酒张锦筵”此两句先写酒筵的环境。“城头月出星满天”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妙的塞外夜景,明月从城头缓缓升起,繁星布满天空,营造出一种清幽而浪漫的氛围,为宴会提供了美好的背景。“曲房置酒张锦筵”则将画面拉到室内,在曲折幽深的房间里,摆满了丰盛的酒席,“置酒”“张锦筵”的描写,展现出宴会的隆重与奢华,让人感受到喜庆热闹的氛围。“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这两句着重刻画席间陪酒的美女。“美人红妆色正鲜”描绘出美人妆容艳丽,色彩鲜艳动人,让人眼前一亮。“侧垂高髻插金钿”则细腻地描写了美人的发型与头饰,高高挽起的发髻向一侧垂下,上面插着精美的金钿,将美人的精致与妩媚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描写通过展现美人的艳美,从侧面衬托出“锦筵”的奢华与高档,让宴会的场面更加华丽多姿。“醉坐藏钩红烛前,不知钩在若个边”这两句细致描绘了醉后游戏的场面。“醉坐藏钩红烛前”,点明众人在红烛前醉酒而坐,玩起了藏钩的游戏,“红烛”营造出温馨而又热烈的氛围。“不知钩在若个边”生动地写出游戏过程中人们的投入与欢乐,大家都猜不到钩子藏在谁的手中,充满了趣味性和神秘感,将宴会欢乐热闹的气氛推向高潮,也让读者感受到宴会中人们轻松愉悦、尽情享受的状态。“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黄金钱,此中乐事亦已偏”前两句“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黄金钱”描绘出宴会上的一个娱乐场景,有人手持珊瑚鞭进行某种类似射箭的游戏,并射中了半段黄金钱。这里“珊瑚鞭”显示出物品的珍贵华丽,“黄金钱”更是增添了游戏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此中乐事亦已偏”则是对整个宴会欢乐场景的总结,意思是这里面的乐事已经很多了。此句收束全诗,既回扣前文对宴会欢乐场面的描写,又表达出诗人对这场宴会的满足与欢快之情,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敦煌地区生活的丰富多彩,在太守的治理下人们能够享受这种惬意的时光。

4. 作品点评

岑参的《敦煌太守后庭歌》是唐代边塞诗的代品之一,展现了敦煌地区的治理成果与边塞生活图景。诗中“太守到来山出泉,黄砂碛里人种田”等句,以简练语言描绘了边疆开发的景象,成为后世研究唐代边塞治理的重要文本。其语言质朴生动,善用对比凸显社会现实,既赞颂地方官政绩,也隐含对劳动人民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首诗重点歌的是“后庭”,前半对太守政绩的赞颂对后半起铺垫作用。诗为七古,句句押韵,一韵到底,颇有特色。

现代辽宁师范大学教授高光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翃《复偶见》

下一篇:唐·卢纶《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