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ǐ
使
jiāo
jùn
jùn
zài
huǒ
shān
jiǎo
xuě
xiàn
fēng

朝代:唐作者:岑参浏览量:1
fèng
shǐ
使
àn
píng
míng
lún
tái
tóu
jiāo
chéng
huǒ
shān
chì
cuī
wēi
jiǔ
yuè
shàng
liú
hàn
yán
fēng
chuī
shā
āi
shì
yīn
yáng
gōng
qiǎn
xuě
lái
jūn
fāng
yōu
biān
fēn
kǔn
cái
zuó
zhě
xīn
ān
西
bīng
huí
tiě
guān
kòng
tiān
wàn
liáo
zāi
yān
chén
gǎn
fēi
bái
cǎo
kōng
ái
ái
jūn
zhōng
shì
zuì
qīng
jīn
léi
hàn
dài
jiāng
jūn
wēi
gōng
hāi

译文

奉朝廷使命考察胡地风俗,黎明时分从轮台启程。傍晚投宿交河城,只见火山赤红巍峨,高耸入云。九月时节仍热得汗流不止,炎风卷起沙尘漫天飞舞。为何掌管阴阳的造物主,不肯降下雨雪来消暑。我们的君主正忧心边境安危,故派遣您这大才镇守边疆。近日刚大败胡敌凯旋,安西的兵马得胜归来。铁门关控扼着天涯边陲,万里疆域何等辽阔。如今边境烟尘不起,只有白草茫茫覆盖大地。军中每日无战事,将士们醉酒起舞,倾洒金樽中的美酒。即便是汉代的李广将军,那点微功也值得嘲笑。

逐句剖析

"奉使按胡俗":奉朝廷使命考察胡地风俗,

"平明发轮台":黎明时分从轮台启程。

"暮投交河城":傍晚投宿交河城,

"火山赤崔巍":只见火山赤红巍峨,高耸入云。

"九月尚流汗":九月时节仍热得汗流不止,

"炎风吹沙埃":炎风卷起沙尘漫天飞舞。

"何事阴阳工":为何掌管阴阳的造物主,

"不遣雨雪来":不肯降下雨雪来消暑。

"吾君方忧边":我们的君主正忧心边境安危,

"分阃资大才":故派遣您这大才镇守边疆。

"昨者新破胡":近日刚大败胡敌凯旋,

"安西兵马回":安西的兵马得胜归来。

"铁关控天涯":铁门关控扼着天涯边陲,

# 涯:一作崖。

"万里何辽哉":万里疆域何等辽阔。

"烟尘不敢飞":如今边境烟尘不起,

"白草空皑皑":只有白草茫茫覆盖大地。

"军中日无事":军中每日无战事,

"醉舞倾金罍":将士们醉酒起舞,倾洒金樽中的美酒。

"汉代李将军":即便是汉代的李广将军,

"微功合可咍":那点微功也值得嘲笑。

# 合:一作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封大夫》为唐代岑参754年所作五言古诗。诗中以交河郡(今新疆吐鲁番)为背景,极写“苦热无雨雪”的独特气候,记录了诗人奉使按察胡俗、途经轮台的经历。诗中用“分阃”典故与“铁关控天涯”等意象,既展现安西兵马破胡的军威,又描绘军中宴饮醉舞的场景。末句以汉代李广“微功”自喻,暗含诗人对边塞建功的期许。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天宝十三载(754年),时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诗中“奉使按胡俗”的叙写,与他奉命巡察边地的职责正相契合。交河郡地处西域要冲,恰逢安西都护府兵马击溃胡虏之后,边塞局势趋于安定,这为诗中“军中无事醉舞”的场景描写提供了具体的历史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边塞的五言古诗。描写了了诗人奉使按察胡俗、途经轮台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建功的期许。

2. 写作手法

用典:“汉代李将军,微功合可咍”借用李广典故,“李将军”指汉代名将李广,史载其征战匈奴多年却未得封侯,常被后世文人用以感叹功业难成。而岑参在此反用其意,以“微功合可咍”(李广的功绩实在微不足道)夸张对比,将封大夫的战功推向巅峰——表面贬抑汉代名将,实则以反衬手法突显封大夫破胡功绩远超古人,既符合边塞诗“以古喻今”的传统,又暗含对盛唐军威的自信。对比:“分阃资大才””醉舞倾金罍”两句形成对比。诗中运用“分阃”(指将帅受命统兵)典故与“醉舞”场景的对比,在肃杀与闲适之间形成对比。意象组合:“平明发轮台,暮投交河城”“铁关控天涯,万里何辽哉”“轮台”“交河城”“铁关”均为唐代边疆军事要地,常出现在岑参诗中(如“轮台东门送君去”)。诗人以“平明发—暮投”的行程动线串联这些地名,将自然地理(火山、热地)与军事防御体系结合:一方面,快速的行程转换暗示边疆地域的广袤与行役的仓促;另一方面,“控天涯”的“铁关”意象则凸显边疆的险峻与军事意义,使“苦热”环境成为将士戍边的背景板。

3. 分段赏析

开篇“奉使按胡俗,平明发轮台。暮投交河城,火山赤崔巍”,开篇即以“火山脚”定位交河郡的地理坐标,“苦热无雨雪”的气候特征并非简单纪实——火焰山的灼热与雨雪的缺席,构成与中原温润气候的强烈反差,既凸显边塞自然环境的严酷,也为后文将士戍边的艰辛埋下伏笔。这种以地理特殊性构建的“异质感”,正是岑参边塞诗“奇景”特质的起点。“奉使”“发轮台”“投交河城”的动作链,清晰勾勒出唐代边塞交通的实际路线:从轮台到交河城的昼夜兼程,不仅是空间的转换,更暗含边塞治理的行政脉络。诗人以行旅视角串联两地,让“火山脚下”的酷热环境与“交河城”的城郭意象相互映照,使自然景观与人文聚落共同构成边塞生活的立体图景。“九月尚流汗,炎风吹沙埃”,以反常的“九月”时节仍“流汗”,突出交河郡酷热难耐,“炎风”裹挟“沙埃”,更强化环境的恶劣。“何事阴阳工,不遣雨雪来”以诘问之语,将诗人对极端气候的惊讶与无奈表现得直白而生动。“吾君方忧边,分阃资大才”既点明出使背景,又赞颂封大夫身负重任的才干;“昨者新破胡,安西兵马回”寥寥数字,暗含捷报的喜悦与唐军的威武。“铁关控天涯,万里何辽哉”,“铁关控天涯”一句,以“铁关”的险要形态呼应“新破胡”的军事胜利,既显边关“一夫当关”的战略地位,也暗喻盛唐边防的稳固;“控天涯”“万里辽”凸显边关的壮阔与战略意义。“烟尘不敢飞,白草空皑皑”以静景衬安宁,展现边疆的和平气象。“军中日无事,醉舞倾金罍”描绘军中闲暇时的欢乐场景,豪迈洒脱;“汉代李将军,微功合可咍”末句化用李广典故,以“微功可咍”的对比,将汉代名将的战绩置于当下唐军功业的参照系中,既见诗人对边塞战功的推崇,更以历史纵深强化了诗歌的雄浑气象,恰合其“尚奇尚壮”的创作风格。

4. 作品点评

诗中“分阃”典故的庄重与“醉舞”场景的欢畅形成鲜明对照:前者承载着将帅受命统兵的肃杀使命,后者则展现战事平息后将士宴饮起舞的闲适,二者在对比中凸显胜利后的安稳。全诗押灰韵,“巍”“埃”“来”等韵脚声调平缓,读来如风沙掠过旷野,与“火山赤崔巍”“铁关控天涯”的苍茫边塞风光相融。这种用语奇崛、体势刚峻的特点,正是岑参边塞诗“语奇体峻”风格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高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

下一篇:唐·李白《赠柳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