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有神交有道":文章若得神韵,交友须循道义,
# 文章有神交有道:这句诗是对苏端、薛复的赞扬。他们有两个优点:一是“文章有神”,一是“交友有道”。
"端复得之名誉早":苏端、薛复因此早享盛名。
# 名誉:《孔丛子》:孔子高,天下之高士也,取友以行,交游以道。《蜀志》:许靖,夙有名誉。
"爱客满堂尽豪翰":满座宾客皆才俊,
# 翰:旧注:一作杰。,满堂:曹植诗:“公子敬爱客。”《前汉书》:陈孟公,每大饮,宾客满堂。
"开筵上日思芳草":设宴于正月初一,心念春日芳草。
# 芳草:《书》:“正月上日。”注:“上日,朔日也。”《楚辞》:“何所独无芳草兮。”,上日:指一月一日。
"安得健步移远梅":恨不能健步移来远方的梅枝,
# 安得健步移远梅:席上插有梅花,当是从远处采来,所以说“安得健步移远梅”。这并非希望之辞。乐府《巾舞歌》“健兵哺,谁当吾。”
"乱插繁花向晴昊":繁花乱插映晴空。
# 晴昊:即睛天。
"千里犹残旧冰雪":千里残冰未消,
# 残:残,余也。王粲诗:“冰雪截肌肤。”
"百壶且试开怀抱":且以百壶美酒开怀畅饮。
# 开怀抱:即开怀、心胸舒畅的意思。,百壶:《诗》:“清酒百壶。”《九章》:“怀质抱情,独无匹兮。”此怀抱二字所本。古诗:“临风送怀抱。”
"垂老恶闻战鼓悲":垂老厌闻战鼓悲声,
# 垂老:蔡邕《房桢碑》:“享年垂老。”庾信诗:“雷辕惊战鼓。”
"急觞为缓忧心捣":急饮烈酒暂缓忧心如捣。
# 急觞为缓忧心捣:谢灵运诗:“急觞荡幽默。”《诗》:“我心忧伤,叔焉如捣。”急:一作羽。
"少年努力纵谈笑":少年当纵情谈笑,
# 少年努力纵谈笑:古乐府:“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书》:赵李诸侍中,皆谈笑大噱。
"看我形容已枯槁":看我形容已憔悴如枯槁。
"坐中薛华善醉歌":宴席中薛华善长醉歌,
# 善:一作能。
"歌辞自作风格老":自创歌辞风格苍劲。
# 风格:《抱朴子》:“风格端严。”《颜氏家训》:“体度风格,去今实远。”
"近来海内为长句":近来海内擅写七言长句者,
# 长句:指七言歌行。,为:一作无。
"汝与山东李白好":唯你与山东李白并称。
# 山东李白:杨慎曰:此诗本是东山李白,俗本改作山东。乐史序《李白集》云:白客游天下,以声妓自随,效谢安石风流,自号东山,时人遂以东山李白称之。子美诗句,正因其自号而称之耳。流俗不知而妄改,近世作《一统志》,遂以李白入山东人物,而反引杜诗为证,儿子郢书燕说矣。钱谦益曰:按《旧书》:白,山东人,父为任城尉,因家焉。钱易《南部新书》亦同。元徽之作《杜工部墓志》亦云:山东人李白。盖白隐于徂徕,时人皆以山东人称之,故杜诗亦曰山东李白。曾巩以旧史为误,非也。近时杨慎,据李阳冰、魏颢序,欲以为东山李白。阳冰云:歌咏之际,屡称东山,颢云:迹类谢康乐,世号为李东山,此亦偶然题目,岂可援据为称谓乎?杨好奇曲说,不足取也。李东阳《麓堂诗话》:唐士大夫,举世为诗,而传者可数,其不能者弗论,虽能者亦未
"何刘沈谢力未工":何逊、刘孝绰、沈约、谢朓之才未臻工巧,
# 何刘沈谢力未工:《梁晋》:何逊文章与刘孝绰,并见重于世,世谓之何刘。世祖著编论之云:“诗多而能者沈约,少而能者谢朓、何逊。”《何氏语林》: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休文、陈郡谢玄晖、琅邪王元长,以气类相推毂。何,逊;刘:孝绰;沈:约。
"才兼鲍昭愁绝倒":鲍照诗风亦难及你绝妙。
# 才兼鲍昭愁绝倒:《宋书》:鲍照文辞赡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愁绝倒,诗有愁为不及也。《世说》:“卫玠谈道,平子绝倒。”鲍照:南朝宋文学家,鲍照写过一些拟乐府的七言诗,如《行路难》等,李白受到过他的影响。《晋书.卫阶传》:“琅邪王澄有高名,少所推服,每闻珍言,辄叹息绝倒。”绝倒:谓倾倒之极,意思是十分佩服。
"诸生颇尽新知乐":诸君虽尽新知之乐,
# 诸生颇尽新知乐:《汉书·翟方进传》:努力为诸生学问。《东观汉记》:相者谓班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楚辞》:“乐莫乐于新相知。”
"万事终伤不自保":世事终难自保。
# 万事终伤不自保:《书》:“万事隳哉。”阮籍诗:“一身不自保。”
"气酣日落西风来":酒酣日落西风起,
"愿吹野水添金杯":愿借野水添满金杯。
# 愿吹野水添金杯:见风吹水动,便想添杯作酒,总是欲多饮以宽怀耳。梁武帝诗:“碧玉捧金杯。”添:一作注。
"如渑之酒常快意":如渑池之酒常畅快,
# 如渑之酒常快意:《左传》:“有酒如渑。”《前汉书·栾布传》:“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如渑之酒:《左传·昭十三年》:“有酒如渑。”渑,渑水,出自齐国(今山东省临淄县一带),水名,此形容酒多。
"亦知穷愁安在哉":岂知穷愁何所寄?
"忽忆雨时秋井塌":忽忆秋雨时古井倾塌,
# 忽忆雨时秋井塌:张綖云:井是贵者之墓,犹今言金井也,楚人皆谓楚王坟为井上。塌,倾颓也。
"古人白骨生青苔":白骨生满青苔,
# 古人白骨生青苔:鲍照《挽歌》:“枯髅依青苔。”
"如何不饮令心哀":怎不痛饮消心哀?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诗人以宴会场景为背景,交织豪情与悲慨,既赞友人诗才又抒乱世之忧。全诗通过今昔对比、虚实相生的笔法,展现盛唐向中唐过渡期的文人心态与时代阵痛。
2. 写作手法
对比:“少年努力纵谈笑,看我形容已枯槁”,“少年谈笑”与“垂老枯槁”对比,凸显人生易老、乱世悲怆;“新知乐”与“不自保”映照现实之忧。这两句通过“少年”与“老者”的年龄、状态对比,突显了人生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用典:“何刘沈谢力未工,才兼鲍昭愁绝倒”,以“何刘沈谢”“鲍照”等历史文豪衬托薛华诗才;以“白骨青苔”暗喻战乱惨烈,深化诗人对生死无常之叹。突出薛华诗风的雄健与情感深度,呼应后文。象征:“忽忆雨时秋井塌,古人白骨生青苔”,“白骨生青苔”象征人生的无常与历史的荒凉。秋井塌陷后暴露的古墓白骨,覆盖青苔,既是战乱中生灵涂炭的缩影,也暗示个体生命终将消逝的悲凉。这一意象将个人衰老与历史沧桑结合,深化了全诗的悲剧意蕴。借景抒情:“千里犹残旧冰雪,百壶且试开怀抱”“垂老恶闻战鼓悲,急觞为缓忧心捣”,通过“千里冰雪未消”的实景描写,既暗示了安史之乱后山河破碎、民生凋敝的现实,又以冰雪的寒冷反衬诗人内心对时局的忧虑与压抑。冰雪的残留不仅是自然景象,更是战乱未平的象征。借冰雪之景,抒发了对国事的忧心与借酒消愁的无奈。“战鼓悲”以听觉意象渲染出动荡时代的悲凉氛围,战鼓声象征战乱频仍,直接触发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深切焦虑。通过战鼓的“悲”与“急觞”的对比,将个人衰老的悲凉与时代的苦难交织,凸显忧思之深重。
3. 分段赏析
首段:“文章有神交有道”到“乱插繁花向晴昊”,开篇赞苏端、薛复“文章有神交有道”,点明宴席主宾;借“芳草”喻贤士,以“移梅插花”抒春日之愿,隐晦表达对和平的向往。第二段“千里犹残旧冰雪”到“看我形容已枯槁”,直抒胸臆与隐喻并用,情感由豪迈转向沉郁,由“残冰雪”隐喻战乱余寒,直言“垂老恶闻战鼓悲”,以急饮烈酒暂缓忧思,对比少年与自身衰老,揭示乱世之痛。第三段“坐中薛华善醉歌”到“才兼鲍昭愁绝倒”,专赞薛华醉歌之才,称其七言诗(长句)与李白齐名,并超越南朝诗人,以“愁绝倒”收束,暗含对乱世文人命运的同情,溯源至鲍照的遒丽风格。最后一段“诸生颇尽新知乐”到“如何不饮令心哀”,意象陡转,情感跌宕,从宴饮之乐突转至生死之思,“白骨青苔”暗指战乱惨状,以“如何不饮令心哀”作结,将个人悲愁升华为对苍生的哀悯,深化“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无奈。
4. 作品点评
全诗以宴饮场景和友人醉态为切入点,通过描述酒酣耳热之际的即兴创作,折射出诗人对当下世事的深切关注与仕途困顿的郁结。在评价友人诗才时,作者将薛华与李白相提并论,特别指出其诗歌创作中“长句”的独特造诣,引述“何刘沈谢力未工,才兼鲍照愁绝倒”的评语,这种将六朝诗人鲍照的忧思特质与当代创作相联系的论断,恰与其评价李白“俊逸鲍参军”的见解形成呼应。字里行间既流露出对友人诗歌技艺的由衷赞赏,也暗含着对同样具有卓越才华却难获施展机遇者的深切共情。
# 刘云:第能此起,不患辞穷(首二句下)。刘云:此老歌行之妙,有不自知其所至者(“近来海内”二句下)。
明高棅《唐诗品汇》
# 诗须出自性情。今佳辰胜友,会集一堂,岂非快事?而“开怀抱”即接以“战鼓悲”,“乐新知”即接以“不自保”,才是自家做诗。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
# 可谓老气横九州。冲门而出,遂成名句(首句下)。健甚(“近来海内”二句下)。
清黄周星《唐诗快》
# 梅鼎祚曰:悲壮可喜。周珽曰:成局在手,穿插顿挫,色色匠心。其点睛处,尤有鳞甲飞动之势。唐陈彝曰:“急觞为缓忧心捣”七字练前语,极散缓矣;至“气酣日落”数句,才振作。唐孟庄曰:杜不虚赞,恨薛华歌不传。尾七字,振起一篇。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子美“文章有神交有道”,虽曰深老,且起有势,却是露句;宋人宗此等失足耳。滔滔一韵,未见精工。至“气酣日落”以后,浮气乃尽,真力始见耳。
明末清初毛先舒《诗辩坻》
# 唐初七言歌行,多用齐梁旧体,至公等乃专法鲍明远《行路难》,极于遒壮,故诗中专以“长句”为言也(“近来海内”句下)。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杜诗格局整严,脉络流贯,不特律体为然,即歌行布置,各有条理,如此篇首提端、复,是主;再提薛华,是宾;又拈少年诸生,则兼及一时座客;其云悲笑忧乐,腰尾又互相照应。熟此可悟作法矣。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子美如《苏端薛复篇》言饮酒者不多,而“气酣日落西风来,愿吹野水添金杯”,宛似太白语。
清吴乔《围炉诗话》
# 词气朴老,脉络井然,末幅纵笔排宕,单句径注,亦别有神味。
清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
# “文章有神交有道”七字,总提有力,以下便挥洒日如;“气酣日落”一段与赠郑虔“春夜沈沈”后半同一笔墨,所谓气足神王处也。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
# “坐中”以下,另表“薛华”,次座客也。而“诸生”句随手总束端、复,“万事”句随手蹴起醉怀,使笔正似梨花枪矣。看他将三人分作两处,日身夹入中间,而末段之醉怀,正伏根于夹入一段内,既变化,复细密。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起叙端、复开筵,是点题。起句妙,先起棱。“安得”三句插入。“百壶”以下叙饮,入薛华,亦是点题。“气酣”以下,总收起棱,神气俱变。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上一篇:唐·杜甫《东津送韦讽摄阆州录事》
下一篇:唐·张籍《洛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