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宫阙当中州":洛阳的宫殿矗立在九州之中,
# 中州:中豫州位于九州中间而称为中州。古代豫州即现河南,中州也泛指黄河流域。
"城上峨峨十二楼":城墙上巍峨矗立着十二座高楼。
# 十二楼:十二座楼,洛阳宫城雄伟辉煌。,峨峨:高耸。
"翠华西去几时返":帝王的车驾西去何时才能返回,
# 翠华:皇帝的仪仗队,其旌旗用翠羽作饰,用翠华象征皇帝。
"枭巢乳鸟藏蛰燕":如今枭鸟在宫中筑巢育雏,蛰伏的燕子也藏身其间。
# 蛰燕:躲起来避寒的小燕子。,枭:猫头鹰。一作鸣。
"御门空锁五十年":皇宫的大门空锁已达五十年,
# 空锁:没有人进出。
"税彼农夫修玉殿":却仍向农夫征税来修缮华丽的宫殿。
# 玉殿:洛阳皇宫。,税:征税。
"六街朝暮鼓冬冬":洛阳六街的早晚鼓声咚咚作响,
"禁兵持戟守空宫":禁军手持长戟守卫着空旷的宫殿。
"百官月月拜章表":百官每月都要拜呈章表,
"驿使相续长安道":传送文书的驿使在通往长安的道路上络绎不绝。
# 驿使:传递信息的骑兵。
"上阳宫树黄复绿":上阳宫的树木黄了又绿,
# 上阳宫:唐高宗在洛阳东都内建立的宫殿之一,高宗在此听政。
"野豺入苑食麋鹿":野外的豺狼闯入皇家园林啃食麋鹿。
# 麋鹿:泛指猎物。
"陌上老翁双泪垂":路边的老翁双泪垂落,
"共说武皇巡幸时":一同诉说着当年武皇巡幸时的盛况。
中唐著名诗人
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字文昌,祖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因家境穷困,眼疾严重,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张籍的乐府诗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擅长“以俗言俗事入诗”,感情真挚深厚,描写细腻真切,生活气息浓厚,韵味悠远。其作品备受推崇,白居易称其“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张籍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代表作品有《江村行》《筑城曲》《野老歌》等。 著有《张司业集》。
1. 分段赏析
“洛阳宫阙当中州,城上峨峨十二楼”:开篇便点明洛阳宫阙的地理位置,它雄踞中州大地,彰显出曾经作为重要政治中心的非凡地位。城墙上那巍峨耸立的十二座高楼,宏伟壮观,让人不禁遥想往昔洛阳城的繁华昌盛,它们是昔日辉煌的见证,在岁月的初始便以一种庄重宏大的姿态映入眼帘。“翠华西去几时返,枭巢乳鸟藏蛰燕”:“翠华”指代帝王的车驾,曾经帝王的离去,让洛阳城的命运也随之改变。诗人在此发出疑问,帝王西去之后,何时才能归来?如今的宫殿,早已没了往昔的威严与热闹,枭鸟在其中筑巢,哺育幼鸟,蛰伏的燕子也藏身于此。这一景象的对比,强烈地表现出宫殿如今的荒芜破败,曾经的繁华与当下的凄凉形成鲜明反差,令人心生感慨。“御门空锁五十年,税彼农夫修玉殿”:皇宫的大门已经空锁长达五十年之久,这漫长的时间里,门内无人出入,尽显寂寥。然而,即便如此,朝廷却依旧向辛勤劳作的农夫征税,用来修缮那已然空荡荡的华丽宫殿。这一描写深刻地反映出统治者的奢华无度,不顾百姓的疾苦,在王朝衰落的背景下,依然执着于对宫殿的修缮,凸显出社会的腐朽与不公。“六街朝暮鼓冬冬,禁兵持戟守空宫”:洛阳城的六街之上,从早到晚,鼓声咚咚作响。在唐代,街鼓有着报时以及规范城市秩序等作用。但此时,这鼓声却敲在一座空寂的宫殿之外。禁兵手持长戟,守卫着早已人去楼空的宫殿。这看似威严的场景,实则透露着无尽的落寞,鼓声响彻,却无人回应,士兵坚守,却守着一座空壳,往昔的热闹与如今的清冷形成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百官月月拜章表,驿使相续长安道”:百官们每月依旧按时向朝廷呈拜章表,传递这些章表的驿使在通往长安的道路上络绎不绝。这表明政治体制在形式上依旧在运转,然而洛阳宫的衰败却与这看似正常的政治流程格格不入。一方面是朝廷事务表面上的有条不紊,另一方面却是洛阳宫的日渐荒芜,这种反差,进一步揭示出王朝内部的矛盾与衰落。“上阳宫树黄复绿,野豺入苑食麋鹿”:上阳宫的树木,随着时间的推移,叶子黄了又绿,绿了又黄,自然的循环往复无情地映衬着人事的沧桑变迁。更为触目惊心的是,野豺竟然堂而皇之地闯入皇家苑囿,捕食原本生活在其中的麋鹿。皇家苑囿本是尊贵之地,如今却成了野兽肆虐之所,这一景象将洛阳宫的衰败推向了极致,充分展现出王朝统治的失序与衰落。“陌上老翁双泪垂,共说武皇巡幸时”:路边的老翁,目睹这一切,不禁双泪垂落。他们聚在一起,共同回忆着当年武皇巡幸洛阳时的盛大场面。武皇时期,洛阳城或许还是一片繁荣昌盛,帝王的威严与城市的繁华相互辉映。而如今,眼前只有衰败与荒凉。老翁们的泪水,饱含着对往昔盛世的怀念,也倾诉着对当下局势的无奈与悲痛,以百姓的视角,将这种今昔对比的落差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下一篇:唐·吴融《江树》